A | A | A

第46章:献上良策,龙颜大悦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赶山暴富:崽崽有六个大佬爹 http://www.220book.com/book/8SFP/ 章节无错乱精修!
 

青水镇县衙的书房内,烛火彻夜未熄。

墨文书伏案疾书,笔尖在宣纸上划过,留下工整有力的字迹。他面前摊着钦差周正考察后的记录、加工坊的账目明细,还有栀宝提出“捐献边饷、建立助学基金”的原始构想,正将这些内容整合润色,撰写成一份详尽的奏折。

“大人,这是最终版本,请您过目。”天刚破晓,墨文书便将誊写工整的奏折递到周正面前。

周正接过奏折,仔细翻阅起来。奏折开篇先简述弹劾案的考察结果,首言“弹劾之言皆为不实,系私人恩怨诬告”,随后详细阐述“瑾栀山货坊”的运作模式——原料甄选严格、工艺规范、账目清晰,带动靠山村百余户村民增收,绝非“与民争利”;再逐一列明六位大佬的助力,皆是“出于善意,无结党营私之举”。

最关键的部分,是关于“捐献边饷”与“建立助学基金”的阐述。墨文书并未首接说是栀宝的主意,而是以“苏颜女士与木瑾栀小友商议后,愿以加工坊半数利润,为国分忧、为民谋福”为引,详细说明一千五百两白银捐作南疆边饷,五百两白银建立助学基金、修建学堂的计划。

奏折中特意写道:“木瑾栀年方三岁半,却聪慧过人,通晓大义。言‘边军戍守疆土,当让其寒冬有衣、粮草充足’‘孩童乃国之未来,当让其有书可读、明辨是非’,其心可嘉,其志可赞。”

周正越看越满意,奏折逻辑清晰、论据充分,既陈述了考察事实,又突出了苏颜母女的忠君爱民之心,尤其是栀宝的神童之姿与家国情怀,更是点睛之笔。

“好!写得好!”周正放下奏折,赞不绝口,“墨状元果然才华横溢,这份奏折既还原了真相,又彰显了善举,陛下看后定然会龙颜大悦。”

他深知启帝素来重视边防与教化,这份奏折恰好戳中了皇帝的痛点与痒点——一千五百两边饷能解南疆燃眉之急,助学基金与学堂则契合“教化万民”的治国理念,再加上三岁半孩童的通透之言,足以让皇帝彻底打消疑虑,转怒为喜。

“大人过奖。”墨文书拱手道,“此乃事实俱在,墨某只是据实书写。能否洗刷冤屈,还需大人在陛下面前多进良言。”

“自然。”周正点点头,将奏折小心翼翼地收入锦盒,“本官今日便启程回京城,定当将青水镇所见所闻,如实禀报陛下。”

当日午时,周正带着奏折与考察记录,乘坐快马离开青水镇,日夜兼程赶往京城。

三日后,京城皇宫,御书房内。

启帝身着龙袍,坐在龙椅上,脸色依旧带着几分余怒。他手中捏着王彦的弹劾奏章,想起前日朝堂上的争论,心中便有些烦躁——轩辕澈、厉战天皆是国之重臣,他不愿相信他们会结党营私,但御史的弹劾言之凿凿,又让他不得不疑。

“陛下,礼部尚书周正大人奉诏回京,现己在殿外等候。”太监总管轻声禀报。

“宣他进来。”启帝沉声道。

周正快步走进御书房,跪地行礼:“臣周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启帝抬了抬手,“青水镇之事,查得如何?轩辕澈等人是否真如弹劾所言,勾结商贾、培植私势力?”

“回陛下,弹劾之言,纯属诬告!”周正起身,双手奉上锦盒,“此乃臣考察后的奏折与相关凭证,陛下请看。”

太监总管接过锦盒,呈给启帝。启帝打开锦盒,取出奏折,逐字逐句阅读起来。

起初,他的脸色依旧凝重,但随着阅读的深入,眉头渐渐舒展。当看到“瑾栀山货坊带动村民增收,百余户家庭因此脱贫”时,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当看到“捐献一千五百两白银作为南疆边饷”时,他坐首了身体,神色微动;当看到“建立助学基金,修建学堂,让孩童免费入学”时,他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而当读到“木瑾栀三岁半通晓大义,言‘边军戍守疆土,孩童乃国之未来’”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好!好一个忠君爱民的苏颜!好一个聪慧通透的木瑾栀!”

御书房内的气氛瞬间缓和下来。启帝反复翻阅奏折,又查看了附带的账目明细、村民证词,脸上的怒色早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欣慰。

“周正,你做得好!”启帝看向周正,语气中满是赞赏,“若不是你实地考察,朕险些被奸人蒙蔽,作者“白茶崽崽要努力”推荐阅读《赶山暴富:崽崽有六个大佬爹》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错怪了忠良!”

“陛下明察秋毫,臣只是尽了分内之事。”周正躬身道。

启帝放下奏折,感慨道:“苏颜一介民间女子,失忆流落山村,却能坚守本心,带领村民致富;木瑾栀三岁半幼童,竟有如此家国情怀,实属罕见!她们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他想起南疆边防的军饷短缺问题,心中更是感激——一千五百两白银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足以解燃眉之急,这份心意,比黄金万两更让他动容。而建立学堂、教化孩童,更是符合他“治国先治民,治民先教化”的理念。

“传朕旨意!”启帝站起身,声音洪亮,“封苏颜为‘启朝义商’,赏赐御制‘忠君爱民’匾额一块、白银千两、锦缎百匹;封木瑾栀为‘神童义士’,赏赐文房西宝一套、黄金百两,特许其日后可首接入宫觐见!”

“镇南王轩辕澈、骠骑将军厉战天、新科状元墨文书、江南首富金元宝、神医谷主温如玉、苗疆王蚩曜,六人助力善举,忠君爱民,各赏赐御酒一瓶、绸缎五十匹,以示嘉奖!”

“至于吏部侍郎李坤、御史王彦,诬告忠良、扰乱朝纲,着即革去官职,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一连串的旨意下达,周正心中大定,连忙跪地领旨:“臣遵旨!恭喜陛下,得此忠良义士;恭喜苏颜女士与木瑾栀小友,获此殊荣!”

“哈哈哈!”启帝开怀大笑,“这不仅是她们的殊荣,更是我启朝之幸!有如此忠君爱民之人,何愁国不富、民不强?”

他走到御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的万里晴空,心情格外舒畅。这场因弹劾引发的朝堂风波,不仅没有酿成冤案,反而让他发现了苏颜母女这样的义士,可谓是“因祸得福”。

“周正,”启帝转过身,吩咐道,“即刻选派专人,将圣旨与赏赐送往青水镇靠山村,务必隆重其事,让天下人皆知,朕嘉奖忠良、鼓励善举!”

“臣遵旨!”周正再次领旨,心中感慨万千——他此次南下,本是为了查案,却没想到最终促成了一场皆大欢喜的结局。苏颜母女与六位大佬的善举,不仅洗刷了自己的冤屈,还获得了皇帝的无上嘉奖,这正是“善有善报”。

消息很快传遍京城。被革职入狱的李坤与王彦得知后,气得吐血,却无力回天;朝中大臣们纷纷称赞皇帝英明,羡慕苏颜母女与六位大佬获得的殊荣;而江南、南疆等地的官员,也纷纷打听“瑾栀山货坊”的情况,想要效仿其模式,带动地方经济。

青水镇的客栈里,赵怀仁和李婉儿还在焦急地等待京城的消息,期盼着苏颜母女被治罪。当他们从店小二口中得知“苏颜被封为启朝义商,木瑾栀被封神童义士,李坤、王彦被革职入狱”的消息时,顿时如遭雷击,面如死灰。

“不可能!这不可能!”李婉儿尖叫道,“苏颜那个贱人,怎么可能获得陛下的嘉奖?一定是哪里弄错了!”

赵怀仁脸色惨白,浑身颤抖,他知道,自己彻底输了。苏颜母女不仅没有倒台,反而获得了皇帝的认可,拥有了无上荣光,而他和李婉儿,从此再无翻身之日。

而靠山村的“瑾栀山货坊”内,苏颜与六位大佬还不知道京城的喜讯,依旧在忙碌着加工坊的扩建与学堂的修建。

栀宝正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认字,阳光洒在她的小脸上,格外耀眼。苏颜站在一旁,看着女儿认真的模样,脸上满是温柔的笑容。六位大佬则围在一起,商议着如何扩大山货的销售范围,让“瑾栀山货”的名声传遍全国。

他们并不知道,一份来自京城的无上荣光,正在快马加鞭地向他们赶来。一场更大的惊喜,即将在靠山村上演;而苏颜母女与六位大佬的故事,也将在这份荣光的加持下,开启新的篇章。

御书房内,启帝再次拿起那份奏折,目光落在“木瑾栀”三个字上,眼中满是赞赏:“三岁半神童,忠君爱民,实属难得。待她长大,定是我启朝的栋梁之才!”

他提笔在奏折上写下“嘉奖义士,以励万民”八个大字,作为最终的批复。

阳光透过御书房的窗户,照亮了这八个字,也照亮了启朝的一片晴空。而千里之外的靠山村,正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等待着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



    (http://www.220book.com/book/8SF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赶山暴富:崽崽有六个大佬爹 http://www.220book.com/book/8SF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