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村成了启朝楷模乡村后,往来的人越发多了,可栀宝却发现了一件让她揪心的事——村里不少孩子虽然不用再饿肚子,却依旧没机会读书识字,只能跟着大人进山赶山,要么就在村里闲逛。
有次她跟着厉战天进山,看到几个半大的孩子偷偷摘野果,却误摘了有毒的浆果,幸好她用灵瞳及时发现,制止了他们。还有一次,张寡妇的儿子想帮着采药材,却把普通的野草当成了珍贵的甘草,差点误了商号的货。
这些事让栀宝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前世是中医博士,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如今孩子们有了安稳的生活,却缺了学习的机会,将来长大了,或许还是只能靠蛮力赶山,难有大出息。
这天晚上,栀宝趴在凤清歌怀里,小眉头紧紧皱着:“娘亲,村里的小朋友都不识字,也不知道哪些山货能采、哪些不能采,好危险呀。我想办一个学堂,免费教他们识字,还有科学的赶山和种植知识,好不好?”
凤清歌愣了一下,随即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栀宝真有爱心。可是办学堂要花钱、要场地、要老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哦。”
“我有钱!”栀宝立刻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沉甸甸的小匣子,里面装满了金元宝、轩辕澈等人给她的赏赐和商号分红,“这些钱都可以用!场地的话,村里不是有块闲置的空地吗?老师的话,墨义父学问那么高,肯定能当老师!”
这时厉战天走进来,正好听到母女俩的对话,眼中满是欣慰:“我们的栀宝真懂事,想办学堂是好事,爹爹全力支持!场地爹爹来安排,老师的事也交给爹爹和你墨义父说。”
栀宝眼睛一亮,搂着厉战天的脖子撒娇:“谢谢爹爹!”
第二天一早,栀宝就拉着凤清歌和厉战天,找到了五个义父,说出了自己想办“赶山学堂”的心愿。
“好主意!”金元宝第一个举双手赞成,拍着胸脯道,“办学堂是积德行善的好事,钱的事包在我身上!我出五千两白银,盖最气派的学堂,买最好的桌椅笔墨!”
轩辕澈也点头:“我派王府的工匠过来,保证半个月内把学堂建好。再从京城调一批启蒙读物和药材图谱,供孩子们学习。”
墨文书推了推不存在的书卷,眼中满是赞赏:“能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是我的荣幸。我会亲自授课,教他们识字、算数、辨认药材和山货。”
温如玉温和地说:“我会编写一本《山林安全手册》,教孩子们如何躲避野兽、识别毒虫、正确采摘药材,还会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
蚩曜也开口:“我会派苗疆的勇士过来,教孩子们一些基础的防身术,保证他们在学堂和进山时的安全。”
有了众人的全力支持,办学堂的事很快就提上了日程。
村里的村民们听说栀宝郡主要免费办学堂,都高兴坏了,纷纷主动过来帮忙。有的清理场地,有的搬运建材,有的帮忙烧制砖瓦,人人都干劲十足。
“栀宝郡主真是我们的福气!”一位村民感慨道,“我家娃早就想读书了,就是没钱送他去私塾,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上学,还能学赶山的本事!”
“是啊,以后孩子们既能识字,又能学会科学的赶山和种植知识,再也不用担心他们误采有毒的东西,或者糟蹋了好药材了!”另一位村民附和道。
半个月后,一座崭新的学堂就建好了。学堂是青砖黛瓦的西合院,有三间宽敞的教室,一间藏书室,还有一个大大的院子,供孩子们活动。教室里摆放着崭新的桌椅,藏书室里堆满了启蒙读物、药材图谱、山林安全手册,都是众人精心准备的。
栀宝给学堂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赶山学堂”,寓意着既要传承赶山的本事,也要用知识武装头脑,让孩子们既能靠山吃山,又能懂得保护山林、科学利用资源。
开学这天,学堂门口挂满了红绸,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村里的孩子们穿着干净的衣服,背着爹娘缝制的小书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堂报到。有的孩子还带着自家种的瓜果蔬菜,作为送给栀宝郡主和老师们的礼物。
栀宝穿着一身粉色的郡主服饰,头上戴着金步摇,像个小大人一样站在学堂门口,迎接前来报到的孩子们。她手里拿着一个小算盘,认真地登记着孩子们的名字,小脸上满是严肃。
“小石头,你要乖乖听课,不许调皮哦!”栀宝对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说道。
“知道啦,栀宝郡主!”小石头用力点点头,眼中满是崇拜。
开学仪式上,厉战天作为发起人之一,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孩子们,赶山学堂是栀宝郡主用自己的积蓄创办的,免费教你们识字、算数、科学赶山和种植知识。希望你们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人,既能保护自己,也能为靠山村、为启朝做贡献!”
随后,墨文书作为主讲老师,也对孩子们提出了期望:“读书使人明智,实践使人进步。希望你们在学堂里,既能读万卷书,也能行万里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栀宝也走上前,奶声奶气地说道:“小朋友们,我会和你们一起学习!我会教你们识别最好的山货和药材,告诉你们山林里的小秘密,还会和你们一起种花草、种蔬菜!我们要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孩子们纷纷鼓掌,小脸上满是兴奋和期待。
开学后,学堂的日子变得热闹而充实。
墨文书负责教孩子们识字、算数,他讲课生动有趣,还会结合靠山村的实际情况举例,比如教孩子们认识“菌”“菇”“药”“笋”等字时,会拿出实物让他们观察,孩子们学得格外认真。
温如玉每周会来学堂两次,教孩子们识别药材、山林安全和急救知识。他会带着孩子们到附近的山林里实地教学,用栀宝的灵瞳挑选出各种药材,告诉孩子们它们的功效、采摘时间和注意事项,还会教孩子们如何躲避野兽、处理毒虫咬伤。
蚩曜派来的苗疆勇士,教孩子们基础的防身术和野外生存技巧,让孩子们在面对危险时能保护自己。
栀宝也没闲着,每天放学后,她都会带着孩子们在学堂的院子里种植蔬菜和花草。她用灵瞳挑选最好的种子,教孩子们如何松土、播种、浇水、施肥,还会告诉他们哪些植物可以一起种,哪些植物不能一起种,用的都是前世学过的科学种植知识。
“大家看,这种豆子和玉米种在一起,玉米能给豆子搭架子,豆子能给玉米提供养分,它们能长得更好哦!”栀宝拿着小锄头,认真地教孩子们。
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每天都会主动去浇水、施肥,看着自己种的蔬菜和花草发芽、生长,小脸上满是成就感。
学堂里还发生了不少温馨的趣事。
有个叫小花的小女孩,胆子特别小,不敢进山,也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说话。栀宝发现后,每天都主动和她说话,带着她一起种植花草,还教她识别一些温和的药材。渐渐地,小花变得开朗起来,不仅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还能勇敢地跟着大家一起到附近的山林里学习。
还有一次,孩子们在山里发现了一株长势奇特的草药,争执不下,纷纷跑回来问栀宝。栀宝用灵瞳一看,发现这是一株罕见的“还魂草”,有止血疗伤的奇效。她高兴地告诉孩子们:“这是还魂草,是很珍贵的药材!大家记住它的样子,以后在山里遇到了,不要破坏它,要好好保护它。如果有人受伤了,它还能救命呢!”
孩子们纷纷点头,把栀宝的话记在心里。
村民们看着孩子们的变化,都由衷地感激栀宝和各位老师。以前调皮捣蛋的孩子,现在变得懂事听话;以前胆小怯懦的孩子,现在变得自信开朗;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识字算数,还懂得了科学赶山和种植知识,再也不用担心他们在山里出事了。
“多亏了栀宝郡主和各位大人,我们的孩子才能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张寡妇提着自己做的绣帕,送到凤清歌手中,“凤夫人,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感谢你们对孩子们的照顾!”
“张嫂子客气了,孩子们能学好,我们也高兴。”凤清歌笑着收下绣帕。
这天傍晚,栀宝看着学堂里认真学习的孩子们,看着院子里长势喜人的蔬菜和花草,小脸上满是欣慰。她靠在凤清歌怀里,轻声说道:“娘亲,你看,孩子们学得多认真呀!以后他们都会成为有学问、有本事的人,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只能靠蛮干赶山了。”
凤清歌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是啊,我们的栀宝愿望实现了。你用自己的积蓄办起了学堂,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真是件功德无量的事。”
厉战天走过来,抱起栀宝,眼中满是骄傲:“我们的栀宝长大了,懂得分享,懂得传承。这个学堂,不仅是孩子们的希望,也是靠山村的未来。”
栀宝搂着厉战天的脖子,笑得合不拢嘴:“以后我还要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让他们都能成为有用的人,让靠山村变得越来越好!”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赶山学堂的屋顶上,洒在孩子们认真学习的脸上,也洒在栀宝幸福的笑容上。这个由三岁半小郡主创办的免费学堂,不仅传承了知识,更传承了善良、爱心和希望,为靠山村的未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而栀宝的心愿,也在这一刻,绽放出了最温暖的光芒。
(http://www.220book.com/book/8SF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