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的暮春,烟雨朦胧。翠娘的刺绣工坊里,十几名女工正低头忙碌,银针穿梭间,一幅幅精美的苏绣跃然布上。这些绣品将通过瑾栀商号销往海外,为她们带来丰厚的收入。
翠娘望着忙碌的女工们,眼中满是感慨。若不是当年凤清歌创办女子商会,手把手教她改良绣技,又通过瑾栀商号为她打开销路,她如今恐怕还在为养活一双儿女发愁,更别说开办自己的工坊,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了。
“老板娘,听说京城那边,好多受了凤夫人和栀宝郡主恩惠的百姓,都想给她们立生祠呢!”一名女工停下手中的活计,笑着说道。
“立生祠?这可太好了!”翠娘眼睛一亮,当即拍板,“我们也该尽一份心意!凤夫人和栀宝郡主是我们的再生父母,给她们立生祠,日夜祈福,是应该的!”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得到了江南百姓的热烈响应。不仅是女子商会的姐妹们,还有那些通过瑾栀商号的农商合作项目致富的农户、受益于赶山学堂的学子、得到过温如玉义诊的病人,纷纷踊跃捐款捐物,想要为凤清歌和木瑾栀立一座生祠。
无独有偶,靠山村的村民们也有了同样的想法。这些年,靠山村在瑾栀商号的带动下,从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村里的路修宽了,学堂建起来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瓦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凤夫人和栀宝郡主就是我们靠山村的福星啊!”村长老李头拄着拐杖,在村民大会上说道,“当年她们母女俩流落咱们村,受尽了白眼,可她们不仅不记恨,还带着咱们致富,让孩子们有书读,让孤寡老人有依靠。咱们不给她们立生祠,给谁立?”
“说得对!”村民们纷纷附和,“我们要把生祠建在村口最显眼的地方,让子孙后代都记得她们的恩情!”
很快,京城、西域、苗疆、靠山村、江南……全国各地,凡是受过瑾栀商号和女子商会恩惠的百姓,都自发组织起来,募捐建造生祠。没有官方的推动,没有强制的要求,全是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感恩之举。
几个月后,靠山村的生祠率先建成。生祠选址在村口的半山腰,背靠十万大山,面朝潺潺溪流,风水极佳。祠堂不大,却修建得古朴庄重,雕梁画栋,处处透着匠心。
祠堂正中,供奉着凤清歌和木瑾栀的牌位,牌位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功德无量”西个鎏金大字,是墨文书亲笔所题。两侧的墙壁上,画着凤清歌创办女子商会、栀宝开办赶山学堂、商号带动百姓致富的壁画,栩栩如生。
生祠建成的那天,靠山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民们自发地带着香烛、水果,来到生祠祭拜,队伍排了足足有半里地。
“凤夫人,栀宝郡主,谢谢你们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跪在蒲团上,虔诚地叩拜,“愿你们福寿安康,长命百岁!”
“郡主娘娘,谢谢你让我有书读!我以后一定会好好读书,像你一样,做个有用的人!”赶山学堂的学生们也来了,一个个穿着整齐的衣裳,认真地行礼。
女子商会的姐妹们更是激动,她们带着自己最拿手的绣品、糕点,摆放在供桌上,哽咽着说道:“凤夫人,没有你,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一定会把你教给我们的手艺传承下去,帮助更多像我们一样的贫苦女子!”
消息传到福瑞山庄,凤清歌和栀宝正在庭院里教厉骁、厉恒辨认草药。得知百姓们自发为她们立了生祠,凤清歌当场红了眼眶,手中的草药掉落在地。
“百姓们……太有心了。”凤清歌声音哽咽,心中满是感动。她从未想过要什么回报,只是想凭着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却没想到能得到百姓们如此厚重的认可。
栀宝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小脸上满是动容。她看着娘亲泛红的眼眶,拉了拉她的衣袖:“娘亲,这说明我们做的事情是对的。百姓们记得我们的好,我们以后要更加努力,帮助更多的人!”
厉战天走上前,轻轻握住凤清歌的手,眼中满是骄傲和欣慰:“清歌,栀宝,你们的善良和付出,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份荣誉,是你们应得的。”
五个义父也闻讯赶来,脸上满是赞叹。
金元宝哈哈大笑:“清歌,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赶山暴富:崽崽有六个大佬爹 栀宝,你们可真厉害!能让百姓自发立生祠,这可是比当大官、赚大钱还荣耀的事情!我要给每个生祠都捐一笔钱,把它们修得更气派!”
温如玉温和地说:“百姓的认可是最高的荣誉。以后我会定期到各地的生祠义诊,为百姓们看病,也算是替你们分担一份责任。”
轩辕澈沉声道:“我会下令,让各地官府保护好这些生祠,不准任何人亵渎。这不仅是对你们的尊重,也是对百姓心意的尊重。”
墨文书推了推玉冠:“民心所向,便是最大的功德。我己写下一篇《福瑞颂》,刻在生祠的石碑上,让这份恩情流传千古。”
蚩曜也点头道:“我会让苗疆的巫医,为每个生祠送上平安符,护佑百姓安康。”
次日,凤清歌带着栀宝、厉战天和五个义父,前往靠山村的生祠探望。
远远地,就看到生祠前人头攒动,不少百姓正在虔诚地祭拜。看到凤清歌和栀宝到来,百姓们立刻围了上来,脸上满是激动和崇敬。
“凤夫人!栀宝郡主!”
“你们来啦!”
“快请进,快请进!”
百姓们簇拥着她们走进生祠,看着正中的牌位和墙壁上的壁画,凤清歌再次红了眼眶。她走到蒲团前,深深鞠了一躬:“各位乡亲,我凤清歌何德何能,能得到大家如此厚爱。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却让大家如此记挂,实在受之有愧。”
“凤夫人言重了!”村长老李头说道,“您带着我们致富,让孩子们有书读,让孤寡老人有依靠,这份恩情,我们永世难忘!立生祠祭拜您和郡主,是我们全体村民的心意!”
栀宝也学着娘亲的样子,深深鞠了一躬,脆生生地说道:“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谢谢大家的厚爱。以后我会和娘亲一起,把瑾栀商号做得更大,把赶山学堂开到更多地方,帮助更多的人!”
“好!好!”百姓们热烈地鼓起掌来,眼中满是期待。
在生祠里,温如玉当场为几位年迈的百姓诊脉,开了药方;金元宝则宣布,为靠山村再捐一笔钱,修建一座更大的学堂和一座养老院;墨文书为百姓们讲解律法知识,教他们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蚩曜则给孩子们送上了苗疆特制的护身符。
凤清歌和栀宝则陪着百姓们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需求。得知有些农户想扩大种植规模却缺少资金,凤清歌当场决定,让瑾栀商号为他们提供低息贷款;得知有些女子想学新的手艺,栀宝则提议,女子商会开设更多技能培训班。
夕阳西下,百姓们依依不舍地送别凤清歌一行。看着百姓们真挚的笑脸,凤清歌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这座生祠,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百姓们对她们的信任和期盼。
离开靠山村后,她们又陆续前往江南、京城等地的生祠探望。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看到了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
这些生祠,分布在启朝的各个角落,有的简陋,有的气派,但都承载着百姓们最真挚的情感。每天都有百姓前来祭拜、祈福,香火不断。
福瑞山庄的庭院里,凤清歌靠在厉战天怀里,看着手中百姓们送来的感谢信,眼中满是温柔。
“厉郎,你说,我们何德何能,能得到百姓们如此厚爱?”
厉战天紧紧抱着她,声音温柔:“因为你善良、坚韧,心中装着百姓。你用自己的能力,实实在在地帮助了他们,他们自然会记着你的好。”
栀宝坐在一旁,手中拿着一枚百姓送来的平安符,小脸上满是坚定:“娘亲,以后我要更加努力,不辜负百姓们的期望。我要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让天下再也没有挨饿受冻的人!”
凤清歌摸了摸女儿的头,眼中满是骄傲:“好,娘亲相信你。我们一起努力,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恩情。”
月光洒在庭院里,温柔而明亮。万家生祠,香火缭绕,这是百姓们对凤清歌和栀宝最大的认可,也是她们最大的荣誉。这份功德,无关权势,无关财富,只关乎人心。而这份来自人民的认可,也将激励着她们,在行善积德的道路上,一首走下去,福泽更多百姓,功德无量,流芳百世。
(http://www.220book.com/book/8SF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