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IPS大会的虚拟报告厅里,文字弹幕如潮水般滚动。当“Alex ”的报告PPT最后一页定格在动态量化阈值调整算法的实验数据对比图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线上观看人数瞬间突破百万。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Mark Levy教授在提问环节结束后,特意对着麦克风补充道:“这套方案解决了轻量化领域‘精度与效率不可兼得’的核心矛盾,尤其是动态阈值的自适应性调整,简首是神来之笔。”
林默坐在出租屋的电脑前,看着屏幕上不断弹出的合作邀约邮件,指尖在键盘上停顿片刻,最终只回复了几封关于技术细节探讨的邮件。星核的匿名方案天衣无缝——信号经三个国家的虚拟服务器中转,IP地址每十分钟自动跳转,连大会技术团队都无法追踪到真实源头。这种彻底的低调,既是为了保护星核的秘密,也是他一贯的行事风格。
他不知道的是,创科未来的高层办公室里,高总和周明正对着那份公开的论文PDF反复研究。“你看这里的算法逻辑,和林默上次在‘天穹’项目里提出的边缘优化方案,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高总指着屏幕上的公式推导,语气里带着笃定,“还有这个数据样本分布,和我们内部测试集的特征高度吻合。”
周明推了推眼镜,调出林默近三个月的考勤记录:“论文投稿日期是8月17号,那天他正好请了年假;接收通知下来的9月23号,他下班时间比平时晚了三个小时。而且,他电脑的云端备份里,有个加密文件夹的修改时间,和论文修改日志完全对得上。”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了然。高总拿起内线电话:“让行政部准备一份新的人事任命文件,我要成立‘轻量化AI实验室’。”
消息在公司内部传开时,研发部的茶水间炸开了锅。“林默?那个去年才入职的程序员?”“开玩笑吧,2亿的项目交给一个连总监都没当过的人?”“我听说他连‘天穹’项目的核心代码都没碰过,凭什么啊?”质疑声此起彼伏,尤其是几个资历比林默深的技术组长,脸上更是写满了不服。
高层会议上,果然有人发难。负责硬件研发的张总监敲着桌子:“高总,不是我质疑林默的能力,但轻量化技术涉及软硬件协同,他之前的工作经验集中在软件层面,恐怕难以统筹全局。”另一位副总附和道:“是啊,这项目关系到公司未来三年的战略布局,交给年轻人太冒险了。”
周明翻开手里的文件夹,将一叠数据报表推到桌上:“各位可以看看,‘天穹’项目上线后,用户留存率提升27%,其中林默主导的算法优化贡献了63%的功劳;上个月阻止的数据泄露事件,他不仅追回了核心代码,还反向溯源找到了攻击源,为公司省下至少500万损失。”他顿了顿,语气加重,“至于软硬件协同,林默早在三个月前就提交过一份跨部门协作方案,里面对硬件适配的规划比我们现有的技术白皮书还要细致。”
高总适时开口:“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但技术革新从来不是靠资历堆出来的。林默提交的项目计划书里,不仅有清晰的技术路线,还附带了与三家车企的初步合作意向——这正是我们需要的突破口。”他环视全场,“我决定了,这个实验室主任,必须是林默。”
作者“妙颜小鱼儿”推荐阅读《废材工程师的AI帝国》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任命文件下达那天,林默正在调试新的模型参数。李萌抱着笔记本电脑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默哥!内网公告!你快看!”屏幕上,“任命林默为轻量化AI实验室主任,享受公司副总级待遇”的字样格外醒目。林默愣住了,手里的咖啡差点洒在键盘上。
他走进新划拨的实验室时,阳光透过整面落地窗洒进来,三十台最新配置的服务器整齐排列,蓝色的指示灯规律地闪烁着。高总站在房间中央,拍了拍他的肩膀:“这里的一切都归你管,人事、预算、研发方向,你说了算。”
组建团队的消息发布后,报名邮箱在两小时内收到了78份申请。林默没有看资历,只设置了一道技术笔试——用他提出的轻量化算法压缩一个基础模型,要求精度损失不超过1%。最终留下来的15人里,有头发花白的资深工程师老郑,也有刚毕业半年、但在笔试中展现出惊人天赋的实习生小林。
李萌是第一个通过考核的。她抱着自己的工位牌,兴奋地在实验室转圈:“默哥,你看!我终于能跟你一起做真正的核心项目了!”林默笑着递给她一份资料:“这是第一阶段的研发清单,你的任务是优化模型在移动端的部署速度,有问题随时找我。”
从外部招聘的两位博士也很快到岗。来自中科院的王博士专攻神经网络压缩,第一次开会就和林默争论了三个小时,最后拍着桌子说:“你这套动态阈值理论,比我之前在MIT做的研究领先至少半年!”另一位留洋归来的陈博士则擅长硬件加速,带来了与国外芯片厂商的合作资源。
团队组建完成的那天晚上,林默站在实验室的窗前,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星核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检测到团队成员匹配度92%,资源到位率100%,项目成功率预测提升至87%。】他笑了笑,打开项目管理系统,将第一阶段的目标拆解成23个具体任务,精确到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量。
老郑捧着保温杯走过来说:“小林主任,以前我总觉得年轻人毛躁,但你这计划做得比我见过的任何总监都细致。”林默接过他递来的茶:“郑工,我需要你的经验帮我们把控硬件适配的坑,这项目离了谁都不行。”老郑眼里的疑虑消了大半,点了点头:“放心,我一定把好关。”
一周后,实验室召开第一次全员大会。林默站在白板前,用红笔圈出三个关键词:“效率、安全、落地。”“我们不仅要做出世界顶尖的轻量化技术,还要让它能装在手机里、汽车上、工厂的传感器里。三个月后,我要看到第一个能用在智能手表上的demo,有没有信心?”
“有!”15人的声音在宽敞的实验室里回荡,带着年轻人的冲劲和资深工程师的沉稳。阳光落在他们身上,也落在白板上那行醒目的目标上——“让AI轻量化技术走进每一个终端”。
林默知道,这只是开始。NeurIPS大会的余温未散,己经有车企和手机厂商找上门来谈合作;星核提供的技术路线图里,还有更前沿的“动态剪枝+联邦学习”混合方案等着攻克。但他心里没有丝毫慌乱,看着团队成员们专注的侧脸,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原来并肩作战的感觉,比独自前行更有力量。
窗外的天空蓝得透亮,仿佛在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8SN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