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表面平静,但內心已不自觉地激盪起来。
市政卫生部fda
这些机构都因为他的小说,终於开始插手介入那存在已久的社会痼疾。
他,做到了。
沉吟著,恩尼嘴角带起一抹弧度,表情认真地说:“威克斯先生,是的,我们做到了。”
而现在的时间点,海明威正在古巴进行创作,也就是说,估计已经被美国政府给盯上了。
恩尼心里想著,其实已经开始隱隱有些担心。富恩特斯、阿瑟·米勒那些作家,他的问题只能算小菜一碟。
更何况,他可是熟知后世所普及的各种美国政府的监视手段,《第四公民》纪录片都看了好几遍,而且也熟知歷史进程,知道最危险的时期是在什么时候大不了现在攒一笔钱,到时候全家跑路欧洲,就当做度假就完事了。
恩尼心中思绪连篇,但他知道现在就想这些未免过早。
於是平復思绪后,回应著威克斯:“这些嘱咐我会谨记在心。”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独立广场-柯蒂斯中心大楼,《星期六晚邮报》编辑部。
这段时间他的心情很不错,与纽约那位青年作家“恩尼·里瑟”的隔空论战,让《邮报》这几周以来的发行量都突破了320万份,比以往的均值增长了20万份左右。
虽然《纽约客》《大西洋月刊》这两个期刊的各自发行量,甚至都到不了《星期六晚邮报》的零头,但这两个期刊都是声誉高於销量、极具影响力的顶级杂誌。
对於《邮报》来说,绝对是可敬的“对手”,否则也不会將《邮报》的发行量提升那么多。
唯一有点可惜的地方就是——这个月以来,“恩尼·里瑟”竟当起了缩头乌龟,被他们不断攻訐,却始终不见回应。
而是將所有回应工作都交给了《纽约客》那个暴躁矮个子,埃德蒙·威尔逊。
要是能再来一篇那种质量的回应文章,《邮报》的销量肯定能再上涨几个百分点啊!
毕竟,文学论战就跟赛跑一样,最好的促进成绩的方式,就是有高手领跑。
办公室大门被敲响。
chapter_();
“温斯特先生,是我,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在二战当文豪 ”隨即,门外传来助理编辑琼斯的声音。
“进来吧,”温斯特收回了思绪,回到工作状態。 办公室门打开,助理编辑琼斯手上拿著一本《纽约客》走了进来。
“温斯特先生,你必须看看这一期的《纽约客》,”琼斯走到办公桌前,將手里的杂誌放在桌上,颇有些激动,“那位作者沉寂了一个月,终於又发表小说了。”
“哦?”温斯特诧异挑眉,琼斯虽然没有说出那位作者的名字,但见到琼斯的样子他就能领会精神。
他顿时坐直了身子,看著《纽约客》那天使坠落的封面,一边翻开书页,一边问道:“这次他写了什么內容?”
琼斯摸了摸脑袋:“我还没看!”
琼斯接著道:“不过他既然又写了新的小说,我就又有评论可以写了。”
他看起来著实很高兴,恩尼一个月都没有冒头,让他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天使”
“竟然是长篇连载啊。”
时间在阅读中不知不觉的流逝。
那故事中將孩子当成生命去爱护的单身母亲苏拉那对苦难甘之如飴却在不知不觉中承受伤害的安东纳斯老爹那为了养活家人而不顾健康进入工厂的跛脚林肯
在这第一期的故事中,这些故事角色的未来都还没有明朗,但字里行间流露的情绪,已经隱隱暗示了悲伤的结局。
而这些故事主角,都只是在纽约这个大都会中辛苦生存的普通人,对於这些生活中充斥著苦难的普通人而言,他们无法在社会的规则下活得体面,也无力挣脱这现实的牢笼似乎所有的方向,都註定了会流向相同的宿命。
而在《纽约客》故事导读的板块中,所標註的“纪实属性”、“非虚构”、“暴露文学”的標籤,以及作者自述的工厂经歷,都如一双大手,紧紧扼住他的咽喉,让他无法发声。
他长长地嘆了声气。
那么,现在冰冷、坚硬的现实摆在眼前,该如何进行抨击?
他的笔锋,已在现实的磨礪中变得锋锐,足以“杀人”,让《邮报》无以反击。
他的揭露,揭开了现实血淋淋的伤疤,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而对於韦斯利·温斯特来说,这更是足以“诛心”。
因为,他的孩子也在使用牙粉。
(http://www.220book.com/book/8VL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