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52.往后创造的財富不可估量

小说: 大明第一设计师   作者:佚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第一设计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8VWX/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佚名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短短的半个月,香菇跟木耳像是感受到梁泽需要银子一样,帮他引来络绎不绝的贵人。

米老头这个应天知府,似乎是看中梁泽的上元县能脱颖而出,给自己製造政绩。

居然大手一挥,派人送来自己两年的俸禄,还有二百石大米。

徐达送来一千两银子,除了感谢梁泽治好背疮,还有支持梁泽建设上元创造政绩的意思。

其实梁泽本来没有想过去修京城的应天大街,上元大道,但是徐达跟米任居然送来银子,粮食。

这就让梁泽觉得,把上元县三年后建造成大明第一富庶文明县,对自己封侯很有帮助,甚至基层建设搞的出色,才能山撬动大明富裕。

有钱有粮食,这些计划自然是说干就干。

梁泽秉持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修大道的工人,全部僱佣上元县的百姓,每人內每天十五文工钱,加一碗白饭,两个窝窝头,外加猪肉燉菜。

修路当然只修自家的,於是在跟江寧县接头的地方,梁泽让工匠卡死尺寸,派陈忠去督工,绝不给江寧县修半厘石板路。

山西安置的流民里面,好几个居然是石匠,本著报答梁泽收留他们居住的恩情,將石头打磨的平整而有纹路来防滑。

还在进上元县的地方,跟江寧县交界的地方,铺著一列整齐而气派的青石,雕刻著:“大明第一县。”

被梁泽为难走的京城第一木材商刘福財,到底还是很聪明的。他明白要在上元混,自然要做些让县尊感谢自己的事。

於是,第一木材商刘福財,运来极好的黄梨木,咬咬牙,在江寧县和上元县交界处,树立起雕的牌楼来。

主街道的重新修建,是个很浩大的工程,除了街道两边的树用石条围城正方形。

分出天下官员用的马车道,百姓人行道路,修通连接秦淮河的暗渠和雨天排水渠。

铺街道可不是一块两块的石头就能行的,愁眉不展时,江寧县的石材富商郭如意,亲自从赠给上元县三千块大青石。

“五天前,我娘晕倒在路上,多亏路过的戴御医救治。”

郭如意是出名的大孝子,感谢戴思恭时,得知戴思恭的师父此刻正缺石材,於是亲自派人送来三千块大青石。

青石的面积很大很宽,就被梁泽直接用在上元大道,后面剩余的石板碎块被用来嵌在牌楼的树木四周。

整整一个月过去,五月铺到六月初,修水渠,铺青石,负责做饭的僱佣工都井井有条的做他们该做的。

甚至最后应天大道缺几块石头的时候,住在苜蓿园的山西流民直接去附近山上开採。

这些流民姓魏,虽然说著山西的方言,但现在已经是划分在上元县的百姓。

当初工部和户部觉得,京城只欢迎富户落户不而不欢迎穷光蛋流民的时候,梁泽没有嫌弃。

现在梁泽也得到了做好事得好回报的好处?

那就是魏家的石匠后人,在京城附近的山里,將外观无用也不值钱的杂色岩石开採出来,打打凿凿后变成盖暗渠的石盖板。

给百姓打了几个新的磨米的石碾子,还在进上元县的河边,田地旁建造了很大水转连磨,供上元县的百姓使用。

chapter_();

百姓们看到县主城道都被铺上青石,於是都表示,希望其他的枝干道路也铺上青石,不要再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 梁泽表示,石材铺小道路过於浪费,可以用青砖铺道,青砖也非常的耐用,甚至適合铺在地面。

只是这一个月来,银子基本用在应天大道跟上元大道,买青砖的钱不够。

百姓们听说后也有些失望,他们捐钱也不够啊,可是看到阔气的县道后,纷纷找他们的里长,希望能向县尊传达他们的愿望。

六月初的晚上,上元的里长跟甲长们,喝光了梁泽三壶茶水后,主动说出目的。

希望上元县的所有道路,都能铺上青石或者青砖。

梁泽道:“青砖需要的数量是极大的,並不是一块两块,也没有人愿意捐这么多砖,又不是傻子。”

几个里长坐在院子里,被夏风吹的头脑一热,其中几个居然提议起自己动手造砖。

明朝的砖在永乐到万历朝达到顶峰,甚至故宫的地砖,经歷了百年的风雨,质量依旧很好。

梁泽对於这个提议不惊讶,应天府城墙的城砖就是选用长江流域的黏土。

明朝最大的官窑,后世发现在棲霞山的附近。当地官窑村南部的山岗发现明代中后期的窑址十三座,出土的城砖带有应天府,上元县等铭文。

目前上元县附近的官窑村还没有建立砖窑厂。

洪武朝现在的砖窑厂基本都是沿著城墙和长江建立的,方便用来修建城墙,而且许多砖居然是袁州府宜春县的城砖。

永乐朝的时候,许多砖用的是临清的贡砖。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大量修建边墙,砖瓦技术突飞猛进。

而官窑村南部的山岗,基本属於上元县管辖,这地方到了明中后期到清朝才陆续建立官窑砖厂。

如果真的要铺上元县大大小小的城道,乡道,梁泽觉得可以试一试百姓们提议的自己烧砖。

能提出烧砖,肯定是有百姓擅长烧砖手艺,梁泽问过几个里长,上元县一堆懂烧砖的匠户。

连夜,几个里长就带来他们治下烧砖最好的工匠。

一个叫宋南山,另外一个叫杨和平,都是之前在官窑里面干活的,后来因为被其他匠户拉关係顶替后,回了家做零活。

明朝最不缺的就是工匠,而且还是不会轻易冒名的工匠,经验都是父子相传的,不会藏私。

说到自己烧砖,宋南山跟杨和平很是激动,表示他们愿意把这把子力气放在大家想要的砖路上。

工匠有,现在就是建窑,天亮以后,几个里长带著懂烧砖,会选地的工匠去梁泽说的官窑村南岗勘察。

查看过当地的土质,以及交通之后,宋南山跟杨和平一致认为这里的土十分適合烧砖。

工匠有了,百姓愿意出力,梁泽愿意钱建窑厂,但隨著工匠勘察结束以后,他们留给梁泽一个最难的问题。

就是这官窑村南部適合建砖窑的山头不是百姓的,也不属於官府的土地,而属於京城的王公贵族或者乡绅富户。

这样的话,梁泽觉得,就要先知道山头土地是谁的,需要买下山头来建造发展后世的十三个砖窑,完全进行开发。

山头值得买,如果能把它建成窑厂,往后创造的財富不可估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8VW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第一设计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8VW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