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高盖主
北疆的战事终是落下帷幕,忠信侯吴天恩于硝烟弥漫中率部凯旋。他身着染血的战甲,身姿挺拔如松,面庞虽被战火熏黑,却难掩那与生俱来的坚毅与豪迈。此刻,他满心都是对胜利的自豪与对麾下将士的欣慰,想着终于可以回朝复命,为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向圣上邀功请赏,也可让边疆百姓就此免受战乱之苦。
然而,还未等他踏入京城的繁华,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般传来——老皇帝李桓驾崩了。
吴天恩只觉大脑“嗡”地一声,整个人瞬间呆住。他的眼眶先是泛红,而后泪水夺眶而出,滔滔不绝。那泪水里,有对老皇帝知遇之恩的深切感激。想当年,他不过是初出茅庐的无名小卒,是老皇帝慧眼识珠,力排众议将他提拔,给予他兵权,让他得以在北疆的战场上施展抱负,成就今日的忠信侯之名。
吴天恩未作丝毫停留,旋即孤身一人翻身上马,向着京都疾驰而去。一路上,马蹄扬起滚滚黄尘,恰似他此刻紊乱的心绪。他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往昔与老皇帝相处的点滴在脑海中不断浮现,愈发催促他快马加鞭。
终于,京都那巍峨的城门映入眼帘。吴天恩进城后,直奔皇宫。皇宫内,素幡飘扬,哀乐阵阵,一片肃穆悲凉之景。他径直走向灵堂,望着老皇帝的寝宫,悲从中来,“扑通”一声长跪不起,泪水潸然,心中默默诉说着对先帝的感恩与追思。
待新皇李泽文的上朝之时,吴天恩收敛悲容,整肃衣冠,站在众臣之列。
他目光坚定地望着新皇,心中暗自期许这位年轻的君主能带领国家走向更昌盛的未来。
随着太监王丰宾的宣旨,吴天恩依照礼制,行了三跪九叩之礼,高呼万岁,那声音在宫殿中回荡,既是对新皇的敬重与臣服,也是他对王朝忠诚的再度宣誓。
不多时,金銮殿内的早朝刚刚散去。皇帝李泽文正欲踱步回宫,却听闻周遭大臣们的窃窃私语如潮水般涌来。“陛下可曾听闻,如今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传言,只要忠信侯吴天恩在世一日,我大盛王朝便得享太平,你家二大爷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江山永固,国祚不灭。”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低语道。
工部侍郎尹卫东眉头紧锁,重重地叹了口气,“唉,长此以往,恐生变数。百姓心中只知忠信侯的威望,却将陛下置于何地?这于国于君,皆是隐患啊。”言罢,他偷眼觑向皇帝,只见李泽文身形微微一滞,面色却沉静如水,叫人难以揣测其心中所思。
左侍御史卢麟仰亦随声附和:“尹侍郎所言极是。忠信侯战功赫赫,自是功高震主。若不加以制衡,只怕日后……”他欲言又止,眼神中却满是深意。众大臣面面相觑,一时间,金銮殿前的气氛凝重得仿若实质,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回到寝宫,李泽文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怒火。他脸色涨红,猛地一挥袖,将桌上的茶杯狠狠摔向地面。“砰”的一声,茶杯应声而碎,茶水四溅,恰似他此刻破碎且愤怒的心。“什么?百姓只知忠信侯,不知有朕这个皇帝!”他怒吼出声,声音在空旷的寝宫中回荡,带着无尽的愤懑与不甘。
“朕才是这天下之主,君权神授,岂容他人分权?”李泽文咬牙切齿,双手紧握成拳。他思索着,若任由这传言继续蔓延,日后朝堂之上,自已的权威必将受损,政令也恐难以畅行。可忠信侯在朝中根基深厚,又深得民心,若贸然处置,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荡。
这时,贴身太监肖松松小心翼翼地走进来,看到满地狼藉,吓得“扑通”一声跪下,“陛下息怒,龙体要紧。”李泽文怒目圆睁,“你说,朕该如何是好?”小李子战战兢兢地回答:“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忠信侯虽威望高,但对陛下一直忠心耿耿,或许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离间陛下与忠信侯。”
李泽文听后,心中微微一动,渐渐冷静下来。他坐在榻上,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去,传朕旨意,宣忠信侯进宫觐见。朕要亲自探探他的口风,看他作何反应。”那太监肖松松连忙领命而去,只留下李泽文独自在寝宫,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猜疑与忌惮,又有一丝期待,期待这一切只是一场误会,他与忠信侯仍能如往昔那般君臣相安。
未完待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A2N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