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74 外交天才伊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三国演义精选版 http://www.220book.com/book/A3NB/ 章节无错乱精修!
 

伊籍,字机伯,降生于山阳高平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他便沉浸在经史子集的浩瀚海洋,对兵法谋略类书籍更是爱不释手。

在同龄人还懵懂无知之时,伊籍已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慧与敏锐的领悟力,对书中的深邃道理总能迅速洞悉,且能举一反三,其才思之敏捷,常令师长们赞叹不已。

彼时,汉室江山摇摇欲坠,各地诸侯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纷争不断。伊籍听闻同乡刘表在荆州广施仁政,招揽贤才,心中燃起了一展抱负的熊熊烈火。于是,他毅然背上行囊,踏上前往荆州的路途。

刘表初见伊籍,便被其不凡的谈吐与儒雅的气质所吸引,心中大喜,当即任命他为幕僚,让其参与军政大事的谋划,期望他能为荆州的稳固与发展贡献才智。

一日,刘表神色凝重地召集众谋士,共商抵御曹操之策。曹操势力如日中天,兵强马壮,其野心勃勃,对荆州虎视眈眈,荆州上下皆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

伊籍从容站出,目光坚定地分析道:“曹操虽势力强大,兵多将广,看似不可一世,但荆州地势得天独厚,山川险阻,易守难攻。而江东孙权,据有江东六郡,兵精粮足。若能与孙权联合,彼此互为犄角之势,共同抵御曹操,必能增加胜算。”

刘表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同,但随即又眉头紧锁,担忧道:“话虽如此,可孙权年少承业,心思难测,不知他是否愿意与我等结盟?”

伊籍自信满满,拱手说道:“主公无需忧虑,我愿亲赴江东,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与我们结盟。”刘表见伊籍如此果敢,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

伊籍肩负重任,踏上江东大地。见到孙权后,他先是言辞恳切地夸赞孙权年纪轻轻便统领江东,尽显雄才大略,且江东地区土地肥沃,百姓富足,实乃人杰地灵之所。一番赞誉之词,让孙权面露欣然之色。

随后,伊籍神色庄重地阐述了联合抗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慷慨陈词:“如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野心昭然若揭,妄图吞并天下。吴侯与我荆州,皆为曹操眼中钉、肉中刺。若不联合,以吴侯与荆州之力,恐难单独抗衡曹操。一旦被曹操各个击破,后果不堪设想。唯有携手共进,方能抵御曹操的汹汹攻势,保江东与荆州百姓太平。”孙权听后,神色凝重,陷入沉思,心中犹豫不决。

此时,孙权的谋士张昭站了出来,目光犀利地提出诸多疑问与反对意见。他质疑道:“荆州与我江东,向来并无深厚交情,如何能确保结盟之后彼此同心?再者,曹操势力庞大,若贸然与之对抗,恐引火烧身,使江东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伊籍镇定自若,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地反驳道:“张子布所言差矣。昔日苏秦合纵六国,共抗强秦,六国之间亦非亲如一家,但为了共同的利益,尚能团结一致,使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今曹操之恶,甚于强秦,吴侯与荆州同为汉室臣子,理当同仇敌忾。且荆州地势险要,可为江东之屏障;江东兵精粮足,可为荆州之助力。若彼此猜疑,错失良机,待曹操各个击破,那时追悔莫及。”张昭被伊籍驳得面红耳赤,一时语塞。

最终,孙权被伊籍的才华与胆识深深折服,意识到联合抗曹乃大势所趋,于是同意与荆州结盟。伊籍凭借卓越的口才与智慧,成功为荆州赢得了一个强大的盟友,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

不久后,刘备在与曹操的交战中兵败,无奈之下前来投靠刘表。刘表将刘备安置在新野。

伊籍奉命前去慰问,两人初次相见,刘备便被伊籍的才华与见识所打动,不禁赞叹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先生对天下局势的见解,令备受益匪浅。”

伊籍亦对刘备的仁德之名与兴复汉室的宏伟抱负深感钦佩,恭敬地回应道:“皇叔以兴复汉室为已任,仁德布于四海,籍亦早有耳闻,能得见皇叔,实乃籍之荣幸。”

此后,伊籍时常趁着夜色掩护,秘密前往新野,与刘备在营帐中秉烛夜谈,商讨天下大势。

一次,伊籍与刘备在新野城外的山林中悠然散步。秋风瑟瑟,落叶纷飞,刘备望着远方,不禁感慨道:“如今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备虽心怀兴复汉室的志向,无奈命运多舛,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一展宏图。”

伊籍停下脚步,安慰道:“皇叔不必气馁,如今荆州人才济济,且皇叔仁德之名远扬,四方贤才皆愿归附。您可在此广纳贤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所谓‘潜龙在渊,待时而动’,只要皇叔志向不灭,终有成就大业之日。”

刘备听后,心中豁然开朗,点头称是:“先生之言,如醍醐灌顶,备定当铭记于心。”

时光荏苒,刘表病重,蔡瑁等人心怀不轨,妄图拥立刘琮为荆州之主,以谋取私利。

伊籍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急忙找到刘备,神色慌张地说:“皇叔,大事不妙!蔡瑁等人欲行不轨之事,他们野心勃勃,若您继续留在荆州,恐有性命之忧。当务之急,您需尽快离开此地。”

刘备听后,心中大惊,深知伊籍所言非虚,当机立断,率领众人离开荆州,前往江陵。

然而,在当阳长坂坡,刘备军遭遇曹操大军的疯狂追击。曹军势如破竹,刘备军顿时陷入绝境,四处逃窜。伊籍在混乱中与众人失散,他独自一人,在战火纷飞中艰难前行。一路上,他风餐露宿,躲避着曹军的搜捕,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刘备。

刘备见到伊籍平安归来,激动不已,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先生能平安归来,真是太好了!此次兵败,备深感愧疚,连累诸位了。”

伊籍微笑着安慰道:“皇叔不必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三国演义精选版 虽然我们现在处境艰难,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定能渡过难关。”

后来,伊籍坚定不移地跟随刘备进入益州。益州平定后,刘备论功行赏,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对他的信任与重用可见一斑。

刘备称帝后,更是升任伊籍为昭文将军,让他与诸葛亮、法正等一众肱骨之臣共同制定《蜀科》,为蜀汉政权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制定《蜀科》的过程中,众人围坐一堂,气氛热烈。一次,在讨论法律条款时,有人提出应该加重对盗贼的处罚,认为只有施以重刑,才能有效遏制盗贼猖獗的现象。

伊籍却神色凝重地提出不同意见:“刑罚过重,虽能在短期内对盗贼起到威慑作用,但长期来看,却并非良策。过重的刑罚易引起百姓的不满与反抗,使百姓对朝廷心生畏惧,而非敬畏。我们制定律法,应以教育为主,刑罚为辅,引导百姓明辨是非,让百姓自觉遵守法律,如此方能长治久安。”

诸葛亮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头称赞道:“伊籍所言甚是,律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而非单纯的惩罚。应以教化为本,让百姓从内心深处认同并遵守法律,才是治本之策。”最终,众人采纳了伊籍的建议。

《蜀科》制定完成后,伊籍并未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继续为蜀汉的繁荣与发展殚精竭虑。随着蜀汉政权逐渐稳固,外交事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彼时,东吴孙权虽与蜀汉有联盟之约,但双方在荆州归属等问题上仍存在诸多分歧,关系微妙,犹如紧绷的琴弦,一触即发。刘备深知伊籍的外交才能,遂再次派他出使东吴,期望他能进一步稳固联盟,化解潜在矛盾。

伊籍怀着坚定的信念,再次踏入东吴宫殿。孙权对他的到来极为重视,亲自迎接。然而,寒暄过后,孙权话锋一转,目光审视着伊籍,试探道:“如今曹魏势大,如狼似虎,西蜀与我东吴虽结盟,但不知皇叔所图究竟为何?莫不是想借联盟之名,暗中扩张势力,谋取私利?”

伊籍神色从容,镇定自若地拱手答道:“吴侯此言差矣。皇叔一心只为兴复汉室,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曹魏篡汉,大逆不道,乃天下公敌。我蜀汉与东吴结盟,纯粹是为了共同对抗曹贼,恢复大汉山河。若吴蜀彼此猜疑,互相算计,正中曹贼下怀,让他坐收渔翁之利。”

孙权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又道:“话虽如此,可荆州之地,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纷争不断。如今西蜀占据荆州,让东吴难以安心。若西蜀日后以荆州为据点,对东吴不利,该当如何?”

伊籍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应道:“吴侯,荆州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乃抵御曹魏之战略要地。蜀汉据荆州,亦是为了联盟的共同防御。若东吴愿与蜀汉携手共进,共商御敌之策,荆州之固,不仅是蜀汉的屏障,亦是东吴的有力保障。若因些许猜忌,破坏联盟,恐曹魏有机可乘,届时吴蜀皆危在旦夕。唇亡齿寒的道理,吴侯想必深知。”

孙权听后,陷入沉思,一时未语。这时,其身旁谋士陆逊站了出来,目光炯炯地说道:“伊籍先生,虽你言辞恳切,句句在理,但口说无凭,如何能让我东吴相信蜀汉的诚意?”

伊籍正色道:“陆将军,蜀汉之诚意,并非体现在言语之上,而是付诸于行动之中。自联盟以来,蜀汉何时有过背盟之举?且皇叔以仁德为本,向来诚信待人。只要吴蜀一心,共同对抗曹魏,何愁大业不成?昔日赤壁之战,吴蜀携手,大破曹军,便是最好的例证。只要我们再次齐心协力,定能共创辉煌。”

此次出使,伊籍凭借卓越的外交才能与坚定不移的信念,成功化解了东吴对蜀汉的部分疑虑,进一步巩固了吴蜀联盟,为蜀汉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回到蜀汉后,伊籍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兴衰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他主动投身于教育事业,在成都开设学馆。

学馆内,伊籍亲自授课,将自已一生所学的知识与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学子。

一日,学馆中,一位学子满脸疑惑地问道:“先生,如今天下纷争不断,战火纷飞,我等所学,如何能在这乱世中发挥作用?又如何能实现自已的抱负?”

伊籍微笑着,目光温和地看着学子,耐心地回答道:“无论身处何世,知识与智慧皆为克敌制胜的利器。你们所学的知识,于内,可助力国家治理,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于外,可谋划联盟之策,化解纷争,保国家太平。只要你们心怀天下,坚守正道,所学必能有所用。即便身处乱世,亦能凭借所学,为国家、为百姓做出贡献。”

在伊籍的悉心教导下,众多学子如茁壮成长的树苗,逐渐成为蜀汉政权的栋梁之材。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蜀汉的稳定与发展贡献着自已的力量。

岁月无情,晚年的伊籍,身体渐弱,疾病缠身。但即便如此,他那颗心系蜀汉的心从未改变。他时常拖着病体,进宫向刘禅进谏,苦口婆心地提醒刘禅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励精图治,守护好蜀汉的基业。

一日,伊籍病情加重,但仍强撑着病体,面见刘禅。他神色憔悴,却目光坚定,语重心长地说:“陛下,蜀汉基业来之不易,是先帝与诸位大臣历经千辛万苦才打下的江山,需倍加珍惜。要广纳贤才,倾听忠言,如此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切不可贪图享乐,荒废朝政。”

刘禅听后,感激涕零,连忙说道:“先生教诲,朕定当铭记于心。先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朕感激不尽。还望先生保重身体。”

然而,不久后,伊籍还是病逝了。消息传来,蜀汉上下,无不悲痛万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蜀汉,其智慧、忠诚与卓越的功绩,成为蜀汉历史上璀璨的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A3N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三国演义精选版 http://www.220book.com/book/A3N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