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04 史太君贾母,峥嵘一生!

小说: 红楼梦通俗版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红楼梦通俗版 http://www.220book.com/book/AA7T/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金陵城的繁华深处,荣国府曾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世家大族的荣光,而贾母史太君便是这府中的灵魂人物,她的一生,见证了贾家的兴衰荣辱。

贾母出身于金陵世家史家,彼时的史家与贾、王、薛三家并称金陵四大家族,彼此间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纠葛不断。自幼生长在深宅大院的贾母,接受的是极为正统且严苛的世家教育。

正值王朝盛世,文风昌盛,金陵城文人墨客云集,世家大族竞相攀比子弟的才学与教养。

在这样的环境下,贾母悉心研习琴棋书画,虽算不上顶尖高手,却也样样精通,尤其对诗词一道颇有心得,常与家中姐妹或前来拜访的闺阁千金吟诗弄月,那是她青春岁月里一抹别样的亮色。

及笄之年,依着家族安排,贾母嫁入了贾家。

彼时的贾家作为开国功臣之后,在朝堂之上地位举足轻重,门庭若市。

贾家分为荣国府和宁国府两支,贾母所入的荣国府更是核心所在。她凭借着自身的聪慧果敢,迅速在这偌大的府中站稳了脚跟。

当时,家族的兴衰与朝堂局势紧密相连,贾家面临诸多挑战与竞争,不同派系在朝中争权夺利,贾家需小心周旋以维护自家地位与利益。

贾母深知其中利害,她不仅将家中大小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上至老爷们的仕途经济,下至丫鬟小厮们的月钱赏赐,皆经她手,还协助老爷们应对朝堂上的种种事务,在家族与朝廷之间搭建起一座稳固的桥梁。

在她的操持下,荣国府的日子过得越发红火,府中的规矩礼仪也愈发严谨。那一套套繁琐的礼仪规范,从日常起居饮食到节庆的祭祀大典,无不彰显着贾家作为世家大族的风范与底蕴。

众人皆对这位年轻的主母敬畏有加,她的一言一行,也成了府中女眷们效仿的楷模。

岁月悠悠,贾母在荣国府经历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她生育的儿女中,长子贾赦成年后生性荒唐,只知吃喝玩乐,不务正业。

朝廷推行鼓励世家子弟投身科举以文治天下的新政时,他对此不屑一顾,依旧我行我素,还时常做出令贾母头疼不已的荒唐事。

贾母虽气得不行,却因舐犊之情狠不下心来严惩,只能暗自叹息,盼着他能早日收心,走上正道。

次子贾政则一心扑在仕途上,深知家族兴衰系于科举,自幼便刻苦读书,研习经史子集。成年后踏上科举之路,虽历经几番波折,但最终还是取得了一官半职。

贾母对他虽有期许,可贾政为人过于古板,与贾母的性情并不十分相投,母子二人之间,总隔着那么一层微妙的距离。

好在贾政的夫人王氏颇为能干,将家中琐事料理得妥妥当当,也让贾母省了不少心。

在孙子孙女辈里,贾母最疼爱的当属贾宝玉了。

宝玉生得粉雕玉琢,聪明伶俐且极具灵性,对姐妹们关怀备至,心地善良如美玉。

当时社会对于子弟的教育有着不同理念,既有传统的科举入仕之路,也有主张顺应天性、培养才情的观点。

贾母视宝玉为心头肉,既不想他受委屈,又明白府中规矩礼仪的重要性,于是便在贾政的严厉管教与自已的宠溺之间,努力寻找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只盼着宝玉能长成一个有出息又不失赤子之心的人。

对林黛玉,贾母同样疼爱有加。黛玉是她的亲外孙女,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地前来投靠。那时女子若失去双亲,生活处境极为艰难。

贾母见她柔弱可怜的模样,心疼得不得了,当下便将她接到自已身边居住,待她如同亲孙女一般。

平日里,贾母总是让丫鬟们好生照顾着黛玉,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都先想着她。

黛玉才情出众,在诗词创作上颇具才华,与宝玉又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贾母心中也曾暗暗期许过这两个孩子能有个好的归宿。

荣国府的日子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府中的丫鬟小厮们各有心思,少爷小姐们在这规矩森严的环境里,或挣扎,或顺从。

王熙凤作为贾母的孙媳妇,是府中管家的一把好手。她精明能干,口才了得,将府中的账目打理得清清楚楚,下人也都被她管得服服帖帖。但她为人太过泼辣,手段也有些狠辣,在府中难免树敌不少。

当时社会对于女子的品德与行为有着严格的规范,王熙凤的行事风格虽在府中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议。贾母虽欣赏她的能干,却常告诫她要收敛些,莫要太过张扬,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可王熙凤终究是年轻气盛,有些时候,还是会我行我素,让贾母也只能无奈地摇头。

贾府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且规矩森严。

清晨,丫鬟们早早起床忙碌,轻手轻脚地穿梭在各个房间之间,生怕吵醒了还在睡梦中的主子们。

负责打水的丫鬟拎着沉重水桶从井里打上井水,再一桶桶地提到各个房间的洗漱盆里,那井边的青石阶早已被岁月和水桶的摩擦磨得光滑无比。

洗漱完毕,主子们开始用早膳,荣国府的早膳极为丰盛,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精致点心,如水晶饺、梅花糕、芙蓉酥等等,每一样都做得小巧玲珑,色香味俱全。还有那热气腾腾的粥,或是燕窝粥,或是八宝粥,熬得浓稠细腻,散发着的香气。

主子们坐在餐桌前,慢条斯理地享用着美食,身边的丫鬟们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有的负责递筷子,有的负责添粥,还有的负责将主子们喜欢的点心夹到碟子里。

用完早膳,少爷小姐们便要去学堂念书。贾宝玉最是不情愿去学堂,每次都要在丫鬟们的催促下,才慢吞吞地起身。他总是抱怨学堂里的规矩太多,束缚了他的天性。

而林黛玉则不同,她虽也觉得学堂里有些沉闷,但为了增长学识,还是会按时前往。

在学堂里,先生会讲授经史子集等各种经典著作,少爷小姐们则要认真听讲,背诵课文,偶尔还会进行一些诗词创作的练习。

贾府的女眷们,在上午通常会进行一些针线活或是品茶聊天的活动。

贾母会坐在她那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周围围坐着邢夫人、王夫人等一众女眷。她们或是拿着针线,精心地缝制着香囊、手帕等小物件,或是品尝着新到的茶叶,谈论着府中的琐事、京城的八卦以及孩子们的成长情况。

贾母会时不时地插上几句话,或是点评一下女眷们的针线手艺,或是讲述一下自已年轻时的类似经历,房间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到了中午,又是一顿丰盛的午膳。午膳的菜品更加丰富多样,有山珍海味,也有家常菜肴。像什么清蒸鲈鱼、红烧狮子头、油焖春笋等等,每一道菜都由府中的大厨精心烹制,色香味俱佳。

用餐时,依旧是丫鬟们在一旁伺候着,主子们按照辈分和地位依次入座,大家边吃边聊,气氛融洽。

午后,天气若是晴朗,少爷小姐们便会到花园里游玩。荣国府的花园极大,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有娇艳的牡丹、清幽的兰花、挺拔的翠竹等等。

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一众年轻人,会在花园里追逐嬉戏,或是坐在亭子里吟诗作画。有时,他们还会在花园里的池塘边喂鱼,看着那些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水中争抢食物,他们会开心地大笑起来。

女眷们则会选择在花园中的长廊下乘凉,一边欣赏着花园的美景,一边继续着上午的聊天话题。

王熙凤有时也会加入她们的行列,她那泼辣的口才能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虽常因说话直白引起小尴尬,但很快又能凭借她的机智化解掉。

傍晚时分,府中的灯火逐渐亮起。主子们又开始用晚膳,晚膳的规格虽不如午膳那般丰盛,但也足够精致。用完晚膳,便是休闲娱乐的时间。

贾母喜欢听戏,她会吩咐下人在府中的戏台上唱上几出好戏。那戏台上的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唱着婉转的曲调,将一个个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贾母坐在台下,看得津津有味,还会时不时地和身边的人评论一下演员的表演、唱腔等。

少爷小姐们则有的喜欢下棋,有的喜欢玩牌,有的喜欢继续吟诗作画。

贾宝玉经常会和薛宝钗、林黛玉等人一起玩猜灯谜的游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不断。

而在夜晚,丫鬟们要负责伺候主子们洗漱、更衣,然后才能回到自已的房间休息。她们的房间通常在府中的偏院,条件远不如主子们的房间舒适,但她们依旧要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因为这是她们在贾府生存的依靠。

在贾府的日常生活中,节日更是热闹非凡。

贾母对晚辈们的教育也极为重视,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

比如对待贾宝玉,贾母深知他天性活泼灵动,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又极重情重义,尤其是与姐妹们相处时那份纯真的情谊让人动容。但她也明白,在这世家大族之中,规矩礼仪不能废弛,科举入仕亦是一条重要的道路。

所以,当宝玉不愿去学堂,抱怨规矩束缚时,贾母便会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宝玉啊,这学堂里的规矩虽多,可也是为了让你们能习得学问,将来有个好前程。你看你父亲,便是靠着苦读经书,在朝堂上谋得一职,方能撑起咱们这贾家的门面。你如今虽小,但也该懂得这些的道理,莫要一味地只想着玩耍呀。”

同时,她又会在贾政对宝玉管教过严时,出面缓和气氛,说道:“老爷,宝玉还小,他那性子本就活泼,你也别总是这般严厉,吓着孩子可不好,咱们得慢慢引导他才是。”

宝玉听了贾母的话,嘟囔着嘴说:“老太太,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那学堂里实在是无趣得很,先生成天就知道让我们背书,一点意思都没有。”

贾母笑着摸摸他的头说:“傻孩子,背书也是为了让你能记住那些学问呀,等你长大了就知道用处了。不过呢,要是先生实在太严了,你就跟我说,我去跟他说说,让他也给你些松绑的机会。”

在对待林黛玉时,贾母一方面欣赏她的才情出众,诗词造诣颇高,常让她在府中的聚会等场合展示才华,以此激励其他晚辈。

但另一方面,贾母也注意到黛玉性格敏感多疑,身体又较为柔弱。于是,她会时常叮嘱黛玉身边的丫鬟紫鹃等人:“你们可要好好照顾林姑娘,她身子弱,别让她累着了,平日里也多陪她说说话,解解闷儿。”

并且,当黛玉在与姐妹们相处中偶尔出现些小摩擦时,贾母也会把黛玉叫到身边,轻声细语地开导她:“林丫头啊,姐妹们在一起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你可别往心里去,大家都是一家人,要相互包容才是呀。”

黛玉微微低头,轻声说道:“老太太,我知道的,只是有时候心里难免会有些委屈,不过经您这么一说,我心里好受多了。”

贾母轻轻拍着她的手说:“这就对了,丫头,你心思细腻,可别把那些小事都放在心上,好好养身子才是要紧的。”

对于其他孙子孙女,贾母也同样用心。当贾环在学堂里表现不佳,或是做出些淘气的举动时,贾母虽会皱眉表示不满,但也会把贾环叫到跟前,耐心地给他讲一些道理:“环儿啊,你也是贾家的子弟,可不能这般没个正形儿,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好为家族争光呀。”

贾环低着头,小声说:“老太太,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会好好学的。”

贾母点点头说:“嗯,知道错了就 是,可要记住了,别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府中的各种聚会活动中,贾母也不忘利用这些场合对晚辈们进行教育。比如在一次中秋赏月的宴会上,大家都在吟诗赏月,气氛十分融洽。

贾母见宝玉、黛玉等孩子们玩得开心,便趁机说道:“你们看,这吟诗作画虽是雅事,但其中也蕴含着许多学问和道理。诗词能抒怀表意,也能展现一个人的才情和修养。你们要多学多练,可别把这大好的本事给荒废了呀。”

宝玉笑着说:“老太太,我们知道啦,您就放心吧,我们平日里也没少练呢。”

贾母满意地点点头说:“嗯,这就好,不过也别光顾着玩,要把学问也学到手才行。”

在一次家族祭祀之后,贾母把晚辈们召集起来,严肃地说:“咱们贾家能有今日的荣华富贵,靠的是祖上的功德和家族的团结。你们作为贾家的后代,要时刻牢记自已的身份,遵守家族的规矩,尊敬长辈,爱护晚辈,这样咱们贾家才能一直兴旺下去呀。”

众晚辈齐声应道:“是,老太太,我们记住了。”

然而,岁月流逝,贾家的运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先是一些生意上的失利,王朝的经济政策调整,对商业活动管控更加严格,贾家在商业领域的多项投资受到了影响,不少店铺、田庄的收益锐减。

接着,府中的一些子弟在外惹出的祸端,也给贾家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朝廷对于世家大族的监管日益严格,贾家子弟的不当行为一旦被发现,便会成为朝廷打压的把柄。

贾母虽年事已高,但心中对府中的一切依然了如指掌。她看着贾家一步步走向衰落,心中满是忧虑与无奈,却又无力回天。

且说贾母年轻之时,王朝曾发生过一场宫廷政变。朝中分为两派势力,一派以太子为首,主张温和治国,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旨在巩固王朝的根基。

另一派以亲王为首,企图通过武力夺取皇位,改变现有的政治格局。贾家作为朝中重要势力,自然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之中。

贾母的丈夫贾代善,作为贾家的当家人,不得不慎重考虑家族的立场。在这场宫廷政变中,贾家起初采取了中立的态度,试图在两派之间周旋,以保全家族的利益。

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亲王一派的势力逐渐壮大,他们开始对那些不支持他们的家庭进行打压。贾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贾代善不得不重新审视家族的选择。

贾母深知此事关系到家族的生死存亡,她虽身为女子,但也在背后为丈夫出谋划策。

她建议贾代善派人暗中观察两派的动静,收集更多的情报,以便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同时,她还利用自已在世家大族中的人脉关系,与其他家族进行沟通交流,试图形成一个联盟,共同应对这场危机。

在这场宫廷政变的高潮阶段,亲王一派发动了突然袭击,对太子一派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贾家因提前有所准备,在关键时刻倒向了太子一派,为太子一派提供了一定的物资和人力支持。

虽然最终太子一派还是失败了,但贾家的这一行为也得到了新皇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家族的地位。

这场宫廷政变对贾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贾家在这场争斗中损失了不少人力和物力,家族的经济状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贾家在朝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虽然得到了新皇的认可,但也引起了一些其他势力的嫉妒和排挤。

贾母在这场变故中,深刻体会到了家族兴衰与朝廷局势的紧密联系,也更加坚定了她要努力维持家族繁荣的决心。

又过了几年,朝廷推行了一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计划。这项计划旨在改善国内的水利灌溉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贾家作为拥有大量田庄的世家大族,自然也参与到了这项计划之中。

贾母意识到这是一个提升家族声誉和经济实力的好机会,她积极推动贾家参与水利工程建设。

她安排贾政负责与朝廷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保贾家在工程建设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她还让家族中的一些子弟参与到工程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贾家遇到了不少困难。一方面,工程所需的资金和物资投入巨大,贾家需要不断地筹集资金,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工程建设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当地农民、地主以及其他参与建设的家庭,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协调起来十分困难。

贾母面对这些困难,没有退缩。她亲自出面与各方进行沟通协商,凭借着自已的智慧和威望,解决了不少利益冲突问题。

在她的努力下,贾家参与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圆满成功。这项工程不仅改善了当地的水利灌溉条件,也为贾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使得贾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的政治局势又发生了变化。新皇登基后,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打击腐败现象。这些改革措施对世家大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贾家也不例外。

朝廷加强了对世家大族经济活动的监管,对田庄、店铺等财产进行了重新清查和评估。

贾家的一些违规经营行为被发现,例如在田庄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剥削农民的现象,以及在店铺经营中存在的偷税漏税行为。

这些问题被曝光后,贾家面临着严重的罚款和处罚,家族的经济状况再次陷入困境。

贾母对此忧心忡忡,深知问题的严重性。她一方面督促家族成员尽快改正错误,规范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她试图通过家族的人脉关系,向朝廷求情,减轻处罚。但由于朝廷此次改革的决心很大,贾家最终还是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处罚

家族经济状况急剧恶化,这无疑给本就摇摇欲坠的贾家又一记沉重打击。

府内的气氛愈发压抑沉闷,丫鬟小厮们往日的欢声笑语早已不见,个个都忧心忡忡,生怕哪一日便没了营生。

少爷小姐们也没了往日的闲情逸致,那曾经在花园里吟诗作画、追逐嬉戏的场景仿佛已是遥远的旧梦。

贾宝玉看着家中这衰败的景象,心中满是惆怅,时常对着那荒芜了几分的花园暗自神伤,他深知家族的荣耀已渐渐远去,却又无能为力。

林黛玉本就多愁善感,如今更是时常以泪洗面,为贾家的命运,也为自已和宝玉那渺茫的未来。

王熙凤作为管家,面对这一团乱麻的局面,也没了往日的干练与泼辣。她整日里眉头紧锁,既要想法子应对府中日益短缺的钱财,又要安抚那些躁动不安的下人们,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的脾气也变得愈发暴躁,常常对着犯错的下人呵斥责骂,这使得府中的矛盾更加激化。

贾母见着这府中的乱象,心中犹如刀绞一般。她虽已年迈体弱,但仍强撑着精神,想要再为家族做些什么。

她把自已积攒多年的一些体已首饰等物件悄悄拿了出来,吩咐人去变卖换钱,以补贴府中的用度。可这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贾家面临的困境。

一日,贾母把府中的几位重要人物都召集到了一起,她坐在那把曾经象征着无上权威的椅子上,眼神中透着疲惫与坚定。

她缓缓开口道:“如今咱们贾家到了这步田地,大家心里都不好受。可咱们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家败下去,能想的法子还是得想,能省的地方就得省。”

众人皆默默点头,却又都面露难色,实在是这困境太过棘手,让人一时找不到出路。

贾政面露愧疚之色,说道:“都是儿子们无能,没能守住这祖宗传下来的家业,让老太太您这般操劳,儿子实在是不孝。”

贾母摆了摆手,说道:“这也不怪你们,时运不济,又加上府中有些子弟不争气,犯下诸多过错,才落得如今下场。但咱们还是要团结一心,能撑一日是一日。”

然而,贾家的衰败之势已如决堤之水,难以挽回。朝廷的打压、经济的困境,让府中的各项事务都陷入了瘫痪。曾经热闹非凡的荣国府,如今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终于,那可怕的一天还是来临了。贾府被抄家的旨意传来,整个府中顿时一片混乱。

官兵们如狼似虎地冲进府来,翻箱倒柜,查封财物。府中的人哭天喊地,有的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有的瘫坐在地绝望哭泣。

贾母坐在自已的房中,听着外面的喧嚣嘈杂,心中一片悲凉。她知道,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贾家的辉煌彻底结束了。

抄家之后,贾家众人被分散安置,各自的命运也自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贾宝玉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变故后,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他看着家族破败,亲人离散,心中虽悲痛万分,但也明白自已必须要坚强起来。他带着满心的伤痛,踏上了未知的旅途,去寻找那或许还存在的一丝生机。

林黛玉本就身体虚弱,经此打击,更是一病不起。她躺在那简陋的床榻上,眼中满是绝望。她知道,自已和宝玉的缘分恐怕是要就此断绝了,那些曾经美好的期许,都已化为泡影。在一个凄凉的夜晚,林黛玉带着无尽的遗憾与哀伤,香消玉殒。

贾母在这最后的日子里,身体状况愈发糟糕。她被安置在一处简陋的居所里,身边只有几个忠心的丫鬟伺候着。

她时常回忆起贾家往昔的繁华,那些儿孙绕膝、欢声笑语的日子,每每想起,眼中便会泛起泪花。

她心中始终放不下这些晚辈们,担心他们在这乱世之中能否平安活下去。

有一日,贾母的精神似乎好了一些,她把仅剩的几个晚辈叫到跟前,颤巍巍地握住他们的手,说道:“孩子们,贾家如今败了,但你们可不能因此就失了志气。要好好活下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咬牙坚持住。”

晚辈们看着贾母那憔悴的面容,泣不成声,纷纷点头应道:“老太太,我们记住了。”

没过多久,贾母便在这无尽的悲凉与牵挂中,闭上了双眼,结束了她那波澜壮阔却又满是遗憾的一生。

她所见证的荣国府的兴衰荣辱,也随着她的离去,彻底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为了后人茶余饭后感慨万千的故事。

而曾经与贾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金陵四大家族,也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史家、王家、薛家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有的家族一蹶不振,有的家族虽勉强维持但也大不如前。

这一切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那些曾经的世家大族的辉煌,终究是渐渐消逝在了岁月的尘埃之中。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推荐阅读《红楼梦通俗版》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AA7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红楼梦通俗版 http://www.220book.com/book/AA7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