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徐氏族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季游学活动。
这并非简单的游玩嬉戏,而是族学一项重要的传统,旨在让孩子们走出学堂,亲近自然,感受历史,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圣贤之道。
今年的游学地点选在了城郊的一座古寺——杏林寺。此寺历史悠久,相传曾是名医董奉行医济世之处,寺内遍植杏树,故得名。
陈先生认为,选择此地既可让孩子们领略秋日美景,又可让他们了解一些医学和历史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游学前一天,陈先生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了游学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并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任务:
每位学生都要在游学过程中观察、记录所见所闻,回来后写一篇游记,谈谈自已的感受和收获。
安哥儿对此充满了期待。他虽然跟着父母游历过不少地方,但像这样有目的、有主题的游学还是第一次。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观察,好好记录,写一篇精彩的游记。
游学当天,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兴高采烈地在族学门口集合。
大家穿着统一的儒衫,背着小书袋,在陈先生和几位族中长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杏林寺进发。
一路之上,秋风拂面,田野里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孩子们兴奋地谈笑着,不时指着路边的景色发出惊叹。
安哥儿则显得格外认真,他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不时拿出小本子记录下来。他看到路边的野花,会仔细观察花瓣的形状和颜色;
他看到田野里的稻穗,会思考农民伯伯是如何耕种的;他看到远处的山峦,会想象山那边是什么样的景象。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步行,大家终于来到了杏林寺。寺庙掩映在一片茂密的杏树林中,显得格外幽静。
寺门前有一块古老的石碑,上面刻着“杏林春暖”四个大字。
陈先生带领大家走进寺庙,首先参观了大雄宝殿。
殿内供奉着佛像,庄严肃穆。陈先生向孩子们讲解了佛教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告诫他们要心存敬畏,行善积德。
随后,大家来到了寺庙的后院。这里有一片广阔的杏树林,树叶已经变得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陈先生指着一棵棵高大的杏树,向孩子们讲述了董奉行医的故事。
“相传东汉末年,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肥肠西施发家日常 名医董奉曾在此地行医济世。他不收诊金,只要求治好病的患者在他家门前种一棵杏树。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杏林。后来人们就用‘杏林’来代指医学界。”陈先生说道。
安哥儿听得津津有味,他想象着董奉在杏林中穿梭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在杏林中,陈先生还教孩子们认识了一些常见的草药,并讲解了它们的药用价值。
安哥儿对这些草药非常感兴趣,他仔细观察着每一种草药的形状、气味和颜色,并认真地记录下来。
午时,大家在杏林中铺上草席,围坐在一起享用午餐。
午餐是族中长辈们提前准备好的,有香喷喷的米饭、可口的菜肴和新鲜的水果。孩子们一边吃着饭,一边谈论着上午的见闻,气氛非常融洽。
午饭后,陈先生组织大家在杏林中进行了一场诗词比赛。他出了一些以秋天和杏林为主题的题目,让孩子们现场作诗。
安哥儿虽然年纪小,但他平时也读过一些诗词,加上上午游览杏林时的所见所感,他很快就吟出了一首小诗:
“秋风拂杏林,黄叶舞纷纷。遥想董仙迹,济世救黎民。”
陈先生听了,连连称赞道:“安哥儿这首诗写得不错,既写出了杏林的秋景,又表达了对董奉的敬仰之情。”
其他孩子们也纷纷鼓掌,为安哥儿的才华喝彩。
游学活动结束后,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杏林寺。回程的路上,孩子们仍然兴奋地谈论着今天的见闻。
安哥儿则一边走,一边整理着自已的笔记,思考着如何写好这篇游记。
回到家后,安哥儿立刻开始动笔写游记。他将游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并结合自已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了一篇生动有趣的游记。
在游记中,他不仅描写了杏林的秋景、董奉的故事、以及草药的知识,还表达了自已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几天后,陈先生在课堂上点评了大家的游记。他特别表扬了安哥儿的游记,认为他不仅观察仔细,记录详实,而且能够结合自已的感受和思考,写出真情实感。
通过这次游学活动,安哥儿不仅亲近了自然,了解了历史,还锻炼了自已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他深刻地体会到,读书不仅要读圣贤之书,还要读自然之书,读历史之书,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学有所获,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http://www.220book.com/book/AA9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