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悟后的易中海立刻找借口缓和气氛。在他心里,尽管何雨柱并非他的首选养老人,但他依旧小心维护着两人的和谐,不愿因琐事而产生裂痕。实际上,他还认识到,何雨柱花费愈多,在某种程度上对他反而是有利的。他心里明白当初何大清留下了多少钱财,而这半年多来,何雨柱从峨眉酒家赚取的生活费和他的日常开支,也都在易中海的大致预估之中。
说实话,这半年以来,看到何雨柱和何雨水两人虽过得清苦,但却从未向院子其他人开口求助,并且从不抱怨,这让易中海不仅感叹他们的早熟,同时也意识到应当更加接近何雨柱。因为如果能够争取到何雨柱这个力量不小的、足以威慑院子中年轻一代的存在,未来他对四合院的掌控也会轻松很多。
然而,由于贾东旭和秦淮茹即将出生的孩子,使得易中海虽然有了拉拢何雨柱的想法,但至今没有行动。他还在等待时机,直到可以确定秦淮茹的胎儿性别。一旦确认是个男孩,易中海预计会将更多的关注投向贾东旭夫妇的新生命,并进一步减少对比何雨柱的关心。
此外,正因为何雨柱与何雨水的节俭,易中海了解到何雨柱手上仍有积蓄,即使失去了当前的工作也能支撑一阵子。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想要给予他们小恩小惠也不太可能。于是,最近经过一番思考,易中海认为如果能够让何雨柱成为娄氏钢铁厂厨房的一名学徒,便可以用最少的努力博得好感。利用自已在钢铁厂的人脉和技术,安排一个人做学徒应当不成问题。同时,这也有助于今后对何雨柱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指导。
但是,令易中海意想不到的是,在他打算提出帮助时,何雨柱已经自行决定要通过打理个人形象重新寻找工作。当看到穿上新手表、看起来更为成熟可靠的何雨柱时,易中海感到只要凭借这个新的形象,找到一份学徒的工作似乎并不难。
想到这里,易中海认为这是一个施予何雨柱恩惠的大好机会,于是不再过多提及之前关于衣物的讨论,转而主动谈起了工作的问题。
"嗯,别提这些了,你说愿意不愿意去钢铁厂做个学徒呢?若你不介意,我可以去钢厂替你打听一下。你不必担心那儿的薪资会低于饭店,但工作的稳定性却是无可比拟的。有了娄董事长的经营,我相信钢铁厂不会如峨眉酒家般无常地关门大吉。这样一来,你也就不用担心未来的失业问题了。"
听到易中海再次提起工作,已经有计划如何赚钱的何雨柱心中已经有了定夺,他可不愿这时候被易中海的一句话就轻易打乱了自已的盘算,即前往未来的红星轧钢厂。
毕竟,现在的钢铁厂仍是娄董事的私人产业。正如易中海所说,学徒的薪水几乎无法与外面餐馆的学徒相比,每个月只有区区几万元,这显然不够支撑何雨柱和妹妹何雨水的生活,更别提攒钱买房搬家了。
然而,何雨柱并未排除进钢铁厂的可能性。考虑到十多年后的种种变动,与其他地方相比,熟悉内部事务的红星轧钢厂无疑提供了一层额外的安全网。特别是有了李副厂长这个乐于帮助的领导在,凭借系统空间训练出来的一身本领,何雨柱相信将来自已在钢铁厂的日子一定会很顺畅。
只是,娄家的钢铁厂正式转向公共与私人合作经营还需要几年时间。现阶段,何雨柱并不急于进入,他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在外通过农田系统积累起未来几十年所需的财富,待钢铁厂公私合营前再介入不迟。在未来几十年合法做生意的空间逐渐减少的趋势下,这段时间对他来说尤为宝贵。
而且,何雨柱对自已的能力和未来职位有所预想。等到他进钢铁厂时,即便成不了食堂主管,成为大厨的目标也不过分。
于是,他摇摇头坚定地回答:“易大叔,钢铁厂的学徒我是真的不太感兴趣,那个薪水连基本的生活费都不够,别说照顾妹妹了。另外,我已经换上了新衣服,并好好打理了自已,不想轻易舍弃这样的形象。还是先去大一些的餐厅试试吧。如果这次失败了,到时候再去钢铁厂的后厨也不是不行。依仗您在厂里的情况,不论何时都能让我进入钢铁厂吧。”
对于何雨柱这些客套话,易中海连忙推辞:“我也就是个普通的技师,哪来什么权势。只是最近听说后厨人员不足,想着给你条出路罢了。机会一错过就没了,以后若非特别空缺的位置我也无能为力。既然你想要再次尝试外面的高端餐饮行业,我不会阻拦。你现在18岁了,作为家里的支柱,真心希望你能顺利找工作,照顾好自已和妹妹。”
在易中海看来,既然何雨柱不愿去钢铁厂,便由他去,因为他总是住在院子里,总有办法掌握对方。更何况以何雨柱以前的性格来看,即使在大型饭店中当了学徒,也未必会有出息,最终不可能超越像他这样月入数万的普通工人的成就。
于是,他又摆摆手补充道:“好了,不多说了,易大叔我得去上班了。”
望着易中海转身离开的背影,何雨柱没有逗留,端起手上的碗筷返回屋内。两人之间的第一次‘交流’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告一段落。
不久后,何雨柱便锁上房门,带着打扮妥当的何雨水一起走出了四合院。安顿妹妹上了学,他自已便在古老的、略显沧桑的城市中漫步。街两边传统风格的小楼间,行人精神矍铄却又面带愁容,这一切都不免让何雨柱感到几分唏嘘不已。
旅途中,何雨柱频繁留意是否有房产出售信息,因为他虽无力立即购买,但可以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市场状况,一旦有了资金,便能迅速下手,不必为了找房而劳心费神。
最重要的是,在他的农场空间中作物和畜禽尚未成长的时间里,他还有的是时间寻找合适的房源。借此机会,他也能更好地融入这个时代,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与古朴风貌,考虑到未来北京的发展将会抹去很多现有景致,趁现在多留下些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在哪个时代,购置房产从来都不轻而易举,需经过深思熟虑及实际考察,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直到满意为止方能作出决定。就比如,尽管何雨柱急于摆脱位于南锣鼓巷95号院的现状——主要是因为院中的恶人让他不堪忍受,但他明确不会在同一片区域再次购房,而选择远离此地的选项。
展望今后几年,四合院:魂穿雨柱,开局就跑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四合院:魂穿雨柱,开局就跑路最新章节随便看!何雨柱计划靠销售其虚拟空间物品实现财富累积,鉴于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心大多聚集在前门大街,这里是整个北京最具有商业活力、贸易繁荣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有着数以百计的企业汇集。
在这里经营业务,在私企合并之前能够避开公众视线,更安全稳妥;且由于其与南锣鼓巷的距离适中,可以有效减少与易中海及其同伴们的潜在相遇机会,这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如北京尤为重要。
另外,从行政区划上看,前门区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前门区),东单区归于另一套管理系统,这意味着即便需要与官方打交道或是参加社团活动,也不会与易中海等人有所交集。
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后世考量,仅前门大街的地理优势就能使其房产比南锣鼓巷更具价值,拥有一家商铺甚至能保障其后代世代生活无忧。
心中盘算至此,何雨柱漫无目的地逛了约一个多小时东城之后,并未发现满意的房源广告。于是,他决定前往传说中的前门大街进一步考察。踏入前门大街,人群熙熙攘攘,店铺林立,眼前的热闹景象瞬间将他带入了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
带着极大的兴趣,他开始细细审视这条历史悠久的商贸大街,慢慢品味它的独特韵味。不知不觉,当他靠近正阳门一带时,突然发现了前方有一位看似面熟的男子正辛勤劳作于一面食铺之前。他定睛观看,此人与记忆中某个叫何大清的形象七分相似,但显然年轻健硕许多。
何雨柱静静地站着一旁观察,没有冲动地靠近。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端详,他确定这位劳动者并不是何大清,只不过两者面部特征较为接近而已。
想到这个地方是正阳门,又看到眼前这个长得和何大清有点相似的人,何雨柱不禁猜测这个会不会就是他从前看的一部剧中的角色——蔡全无,毕竟蔡全无与何大清是由同一个演员扮演的,长相相近也不足为奇。
何雨柱心生一计,想确认这是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穿越到《情满四合院》的故事世界,而是进入了某种影视剧融合的时空。犹豫片刻,他决定先静观其变,等待眼前的这位疑似蔡全无的人物结束手头的工作之后,再上前交流一番。
如此等待大约十多分钟后,“蔡全无”与其他人一起卸完了车上的面粉,并在拿到工资后准备离去。此时,何雨柱毫不犹豫地加快脚步上前询问:
“同志,您好!不知道您是不是名叫蔡全无?”
这位刚刚赚了笔钱、计划继续寻找下一份工作的蔡全无,听到有人直呼自已的名字,便回头打量何雨柱。见面前之人并未有记忆中的印象,他略带疑惑地说:“对,我是蔡全无,您好,请问咱们认识吗?”
当确信眼前这个人正是那个长得像何大清的蔡全无时,何雨柱心中波澜起伏,对突如其来的现实感到错愕不已。在这个可能融合了许多上一世影视作品的奇怪空间里,他又将会遇见多少个似曾相识的脸孔?而这些面貌与何大清类似的人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呢?
然而,原主的记忆里有一条,那就是已故的何大清曾提到过,在京城里并没有其他亲戚。因此即便遇见了如此相似的蔡全无,何雨柱也没有轻易假设此人会和何家有着亲属关系。
“哦,我叫何雨柱。” 他淡淡地答道。
面对何雨柱的态度,蔡全无摸了摸头,显得更加困惑:“何雨柱同志您好,不知道你找我有何贵干?我们以前见过吗?”
何雨柱深思了片刻,终于决定将心里的疑问说出来:“我们之前应该不认识,但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您认不认识一个人叫做何大清的?”
听罢,蔡全无思索了一阵,随后摇摇头回应:“何大清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为什么突然问这个?”
得知对方竟然不认识自已的父亲,何雨柱略显吃惊地说:“确实不知道。其实我是出于以下原因才这样称呼你的:我父亲就是何大清,我发现您跟他有几分相似,当然,我知道两人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比如说您的体格更为健壮。正因为此现象罕见,我才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想知道你与我家是否有任何渊源。”
听完这番话,蔡全无同样表现出惊愕的神情,他原本没想到世界上会有如此神似自已的陌生人存在。接着,他问向何雨柱:“真是这样么?我和…您的父亲,何大清,真那么像吗?”
见到何雨柱肯定地点了点头,蔡全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问你们家住哪里?能不能带你父亲见一面?我也很感兴趣亲自见证我们究竟像到何种程度。”
我家住在东单区的南锣鼓巷95号的一个四合院里。但想要见到我的父亲是不可能了,因为他大约半年前爱上了一位孀居的女子,就抛下我和妹妹跟着那女子离开了北京,去给别人的子女当后父了。
听说这个跟自已有些相像的人竟放弃了亲生子女,跟随一名孀妇离开了家,蔡全无不由得多看了一眼何雨柱,面带几分遗憾地开口:“呃,不好意思,我刚才没考虑周到。”
何雨柱轻松地摆了摆手回应:“没事,我也早就习以为常了。当我爸离开时,确实做了不少的准备,我们兄弟姐妹受到的损害并不大,我对他的恨也不深。那时我已有十六岁,可以自立门户了。既然他是为自已的幸福奔走,作为他的孩子,我不该阻挠他的选择。
毕竟人生路漫漫,不能把他的整个生命都拴在照顾我和妹妹上,尽管他确实在养育我的同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财产。其他的,我也不再奢求太多。”
听了何雨柱这般言语,蔡全无不禁感到惊讶又佩服。因为从这段话中,蔡全无可以看出何雨柱是一位明智而负责任的男性。这让蔡全无联想到了自已的过去。原本他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生活安逸,并且还有机会接受教育。但自从侵入者来了之后,家庭遭受到了巨大打击,全家几乎覆灭,当时只有十五岁的蔡全无幸运地逃了出来。
失去家庭支柱的蔡全无开始了自谋生活的日子,那段时间极其艰辛,吃了无数苦头,每天都是食不果腹的状态,多次濒临绝境。但最终,求生的愿望使他顽强地生存了下来。随着时间推移,劳动逐渐塑造出他结实的身体,新中国的建立也让他的生活环境逐渐改善。
(http://www.220book.com/book/AAR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