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对四周的黑冰卫做了个手势,并笑着说:“罢了,我也懒得过多解释。
带他去见些熟悉人吧,想必会有话可谈。”
众多黑冰卫闻言拱手称是,并随即押着一脸愤怒的廉颇来到一座小院内。
还没等守卫说话,廉颇就惊呼:“李牧!”
说完大步走了进去,看到被擒来的老战友李牧正坐在院子里。
李牧被抓住后,清醒过来坚决不肯投降,于是被王翦送到咸阳,经由秦王下令安置在奇士府,平日无人逼降也不受打扰,李牧便和司马尚一起在此居住,有时还会在院子里闲逛。
那天二人刚刚从图书馆回来听到廉颇的声音,“廉颇将军?”
转身一看发现廉颇正快步行来,不由大喜过望迎上去,而那几位黑冰卫默默离去,对此李牧与司马尚毫不介怀,欣喜地拉着廉颇入座叙旧。
“老将军你怎么也被带到这儿来了?”
李牧倒酒问道,他们自廉颇离开赵国起,几年没见。
“说起这经历来长啦!”
廉颇苦笑一下喝下手中的酒水,叙述了在魏国的事情:“世事弄人啊,在这儿能见到二位倒也惊喜”
。
廉颇说。
闻此言,李牧面露痛苦之色:“唉,赵国败势难转,都是我的责任,轻敌致十五万大军无故损折,真是失职之罪。”
司马尚听后宽慰:“这不是你的错,正如古谚所云‘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百姓已历经多年战乱之苦,若能秦国一统天下,和平稳定也许才是上选。”
司马尚相对年轻且待在奇士府耳濡目染之下内心有些改变,“你们……”
廉颇看着司马尚显得有些困惑不解。
赵国尚未 ,难道你们心中已经接受了这一结果?
多年不见,变化如此迅速吗?
“老将军请看。”
李牧注意到廉颇的表情,轻摇了摇头,将从图书馆借来的几本书递给廉颇。
“这就是秦国发明的纸张吧?确实便捷。”
廉颇拿着书感慨了一番,看到封面上写着“史记”
两个字,露出疑惑之色。
“史记?老夫从未听说过这本书,是秦王下令编纂的吗?”
他向李牧和司马尚问了一句,翻阅书籍时又产生了新的疑问。
“汉朝,司马迁?这‘汉朝’又是哪个国家?”
李牧和司马尚相视一笑,心知当他们初次在奇士府了解到诸天万界及后世历史时的心情。
得知原本历史上的自已最终会悲愤而死,李牧心中五味杂陈——苦涩、不甘、绝望,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
那天他们被旁人笑话的情景历历在目,而现在轮到廉颇为他们的故事惊愕不已。
果然,不久后院子中就传来了廉颇愤怒的声音:
“ ,小人郭开!我真想一掌毙了你这个败类!”
与此同时,是李牧和司马尚畅快的笑声。
的确,这种感觉很好,难怪当初张良等人笑得如此开怀。
笑声过后,李牧对廉颇解释道:
“这本书是大秦 后,汉朝一位文人写的史书。”
“其中记载了从上古炎黄时代到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的历史。”
“很幸运的是,我们都在书中留下了寥寥数语,至于司马尚,则只有李牧副将的一个称谓。”
李牧看着司马尚笑道。
“这一世,我司马尚必将在大秦统一天下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司马尚满脸不甘地说道。
“这……”
廉颇眼中满是不可思议,原来大秦真的统一了天下?但嬴政英年早逝,未能建立稳固根基,使得赵高与胡亥断送了大秦的千秋基业。
“这些都是真的吗?”
廉颇苦笑,望着《史记》上的文字,心头五味杂陈。
“老将军,在这里多住些日子,一切都将会明朗。”
李牧微笑道,回想自已初来乍到时的感受也和廉颇一样,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改变了他的观念,现在似乎生活更加精彩,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是吗?”
廉颇将信将疑,但仍选择安心住在隔壁院子里。
接下来几天里,廉颇跟着李牧游遍奇士府,逐渐了解其存在的意义,并得知这里的成员并非全都来自他们的世界。
例如那位面带刺青的狄青,据说是北宋的一名武将。
在廉颇的世界里,还有一位和他一样年迈的辛弃疾,这位充满杀伐之气的军事将领,竟与北宋时期的文人苏轼、王安石等人谈笑风生,显得格外不寻常。
令人称奇的是,经过这几天的经历,廉颇的认知和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通过与其他历代文学巨匠的学习和交流,他逐渐掌握了秦汉之后的历史长河——从三国、魏晋到南北朝,再到隋唐、五代十国以及两宋金元。
这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居然诞生了如此众多的王朝,而其中最令廉颇惊讶的是后世许多中原政权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时常显脆弱。
这使得廉颇常常对此表示出强烈的轻视态度,同时也更加敬仰秦王嬴政下达对匈奴的绝灭之令,保护华夏文化的传承不断。
某日,廉颇与李牧正在和狄青及辛弃疾探讨兵法策略时,司马尚突然前来报信:“秦王已经到了,就在学堂中等我们呢,大家赶快过去。”
四人听闻“秦王”
这个名字,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随后跟随司马尚匆忙赶往学堂。
他们来到大秦奇士府已有一两个月时间,但至今还未有幸见到秦王嬴政。
片刻之间,一行人悄悄踏入学堂。
只见嬴政身着素雅的长袍稳坐在上座,堂下则站着众多北宋与南宋时期的人物: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扫地僧、萧峰、孟珙、陆游、黄药师等人济济一堂。
“诸位,在秦国世界中,如今韩国和魏国已被平定,赵国只剩下都城邯郸还在抵抗,而燕国和齐国不过是等待最后一击而已。”
嬴政沉声说道,“对于楚国而言,前面有我百万大军虎视眈眈,后面是百越十万大军的威吓,其覆亡指日可待。
当六国灰飞烟灭之时,我们将着眼于更广阔的四方天下。”
稍作停顿,秦王又问道,“诸位在此已数月有余,不知感想如何?”
众人之中,萧峰、王重阳等人是在韩非和盖聂的邀请下第一批到达这里;而王安石、苏轼和范仲淹等人则是在黑冰卫根据历史资料一个个请来的。
刚到时,他们满腹抵触之情,但在了解后世的历史进程,并认识到自已努力改革的大宋王朝为何仍免不了 的命运后,便陷入痛苦与悲愤交织的心情之中。
尤其是当听说宋徽宗以后皇帝的各种无能之举和误国行为,更是让人怒不可遏,范仲淹和王安石尤为难过。
最终的南宋以极其惨烈的方式结束,数十万军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跳海 以表忠贞。
随着时间推移,众人逐步接纳并反思了元末历史,并逐渐理解了新的局势,他们心中的固有观念逐渐瓦解。
在此时刻,他们心中已将大义置于首位,不再仅仅效忠于宋朝。
纵观历史长河,宋朝也不过是一瞬而过的流星,真正的根基永远是那些普通的黎民百姓。
因此,当嬴政问起时,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的人们,都对大秦征服各族界没有异议。
范仲淹老人,作为众人中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起身拱手行礼,坦诚地对嬴政说:“我等只愿大王能公平对待各个世界的人民。
如此,我们皆愿意为大秦尽心效力。”
尽管这样的决定或许对宋朝的皇帝有些愧疚,但这是他们无可选择的路。
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未来的大宋已然感到失望。
对此,嬴政目光如炬,沉声道:“诸位请放心,我大秦向来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不论是平民还是王侯,违法必究。
同时,各种政策亦将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尽可能保证每个世界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这需要我和各世界的英雄们共同努力,携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刘伯温恭敬回应道:“陛下请宽心,如今三地的英雄已齐心协力,计划首先平定元末世界的混乱。
接下来,将以该世界为基础,再逐渐收复南宋与北宋。”
“如此甚好。”
嬴政点头表示赞许,并继续说到,“寡人向各位保证,在我大秦的世界中,每个人都能成为出类拔萃之辈。
各国共同繁荣,在这片混沌天地间开辟出我们人族的新纪元。”
时间来到秦王政九年五月,邯郸在一个月的猛烈围困之后,赵国内战败,士兵悉数牺牲,宗室 ,国破家亡之际,系统的恭喜声响起:
“祝贺宿主完成灭赵任务,抽奖机会增加三个,获得源点四十二万六千。”
嬴政随即布置了一系列战略指令:派遣蒙骜驻守河北以防叛乱;令王翦养精蓄锐备战燕国,并命令燕王喜速速投降;从王贲部调二十万兵马支援王崎伐楚;让樊於期率军进驻韩地;指示天泽组织兵力为伐楚做好充分准备。
“接下来的焦点便是楚国了”
,想到这里,他的眼中浮现出自信的笑容,“昌平君,舞台已经为你搭建好了。
你将在楚国内挑动事端,为我大秦清除最后的障碍”
(http://www.220book.com/book/ABU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