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仁礼,最近很忙。
他在忙着帮帝国修改军功制度,忙着训练军队,忙着帮帝国擦屁股,处理各种隐患。
望着这个到处都是漏洞的帝国,他不管看哪里,都觉得不顺眼。
看不顺眼那就只能管,结果越管工作就越多,越多就越得管。
在短短半月时间内,几乎是日夜忙碌的他,便强行完善了根本就不齐全,甚至可以说是压根就不完整的帝国军功制。
避免了帝国只有小队长跟将军,根本没人愿意当官这个天大的问题。
而他给出的新军功制度,其实非常的简单,毕竟太复杂的在帝国内部也推行不下去。
他给出的新军功制度,名为军官制!
比如说你是名十夫长,带领十名士兵打仗,那么在原本获得的军功基础上,你就还能额外获得十名士兵军功的一部分提成。
这名兵杀了十个人,就相当于你杀了一个人。
你统领的人越多,麾下士兵们获取的军功越多,那你的提成也就会越高。
十夫长获得十人提成,百夫长百人,千夫长千人,以此类推。
你官职越高,管理士兵越多,你获得军功也就越多,这,便是军官制度!
虽然这种制度也有着缺陷,那就是小队长未必会彻底听你的指挥,真杀红眼的时候,为了军功,他们可不会听你的命令撤退,很容易各自为战。
但军官本来就只是一名管理者,小队长才是战场实际指挥官。
这种军官制度,已经是孙仁礼在现有体制上,能够想出的最佳解决方案了,反正总比没人愿意当官,都想着当小队长强。
至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彻底推翻原有的军功制度?
算了吧!他可不想死!
他要是真敢推翻原有制度,打乱原本分级的话,看到自已好不容易才获取到的地位受到威胁的小队长们,非得撕了他不可。
他第二天就得背后中二十几刀,自杀身亡。
动军功体制!那可是会出人命的!
其实孙仁礼明白,这个新军官制度还有另一个巨大的弊端,大到就连孙仁礼自已也找不出任何办法来解决。
那就是军功这种东西吧,价值其实是有临界点的。
比如说秦明以后把披甲弩手营再次晋级时,士兵们需要1000点军功才可以进去升级,成为黄金级弩手,获得晋级名额。
那么对于帝国士兵们来说,帝国军功的价值,最高也就只有这1000点,再多就没用了。
所以士兵们只需要想办法攒够这1000点就行。
而凑这么多的军功,根本就不需要当什么大官,你当个百夫长,随便抽一抽提成也就够了。
至于更高级的千夫长,与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万夫长之类的,在士兵们的眼中,它们的地位本质上跟百夫长其实没有任何的区别。
毕竟你得到1000军功,与获得十万军功,价值都是一样的嘛,因为你只需要这1000军功。
也就是说,孙仁礼新发布的军官制度,只是解决了现在没有人愿意当百夫长这个问题。
至于以后需要面临的,还是没有人愿意当千夫长万夫长的大问题?那孙仁礼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了,他只能选择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现在帝国的人少,百夫长已经是最高级的队长,军官制度完美契合。
至于以后嘛,那就等以后再说吧。
除了完善军功制度,总算是搞出一群军官,避免帝国最高层是将军,第二层就是十夫长这种离谱状况后。
孙仁礼主要抓的另一个工作,便是练兵。
他可没有忘记自已的计划,他必须得帮助这边顶住拜占庭帝国的狂暴攻势才可以。
否则别人死不死不清楚,反正他要是被抓住,那绝对是死定了。
而想要迅速强化战力,孙仁礼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练兵。
不是说训练士兵们怎么打仗,这个人家本来就会,不需要你教。
孙仁礼的所谓练兵,是练军阵。
还记得之前靠50人,硬是顶住秦三娘300大军,并且还换死了100人的那五十名军士嘛。
那些就是孙仁礼亲自练出来的兵,而那些兵所使用的阵法,就是传说中的战阵。
通过半个月的训练,孙仁礼的练兵已经初有成效,如今正在交由秦明这位老大检验。
看着自已训练出来的士兵,孙仁礼感到非常满意,却又很是苦恼。
说实话,他非常认同大明帝国士兵的战力!
独特的军功制度,古怪的小队长体系,双倍的工资,与强悍的单兵战力,导致这帮士兵非常能打,最主要是,还完美符合孙仁礼的练兵要求。
这群士兵简直太完美了!
就是这个不靠谱的老大,跟这个操蛋的帝国…………哎,可惜了。
“老孙,这就是你练的兵?”
“正是!”
指着前方站好的士兵们,孙仁礼开始详细解释。
“我重新编队了一下,以五人一组为基础小队,首领为伍长。”
指着前方的小队,介绍起自已得意之作的孙仁礼,显得很是兴奋。
“陛下您看,这伍队之中,有短兵二人,持刀盾而战,长兵二人,持长枪而行,中间设有一伍长,身披铠甲,负责指挥,头上的翎羽便是其身份象征,士兵们根据翎羽确定身份,听从其号令,随令变阵。”
“变阵?”
“对,双盾兵在前,双长枪兵在后,披甲伍长居中协助,此为方阵,双盾兵居于前后,长枪兵位于左右,披甲伍长居中补充防线,此为圆阵,阵法变化不出方圆之间,无数方阵与圆阵可以相互组合拼凑与替补,形成各式各样的阵型,这!便是所谓的军阵!”
随着孙仁礼一边解释一边挥手,前方看到指令的士兵们,立刻开始了迅速移动。
两名士兵持刀盾顶在前方,相互配合防守。
长枪兵举着枪跟在后面,步步紧逼。
披甲伍长则持刀随行,前面扛不住就顶前面,前面能扛住就拿起枪输出。
最重要的是,在这支小队后方,还跟着一名弓手或弩手,进行远程射击。
这便是孙仁礼口中的方阵,御敌之阵。
两个小方阵凑到一起,便是长方阵。
四个小方阵凑到一起,就是大方阵。
射手跟在后方随意增加,多则多加,少则少加,没有则不加。
当成百上千个五人小队,结成小方阵拼凑到一处时,便是传说中的战阵了。
可以说这五人小方阵,是一切军阵的核心,也是一切军阵的基础!
是阵法之祖!阵之基岩!
苟得青山在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ACO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