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5章才女到女皇:武则天是如何改写历史的(中)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http://www.220book.com/book/AGUU/ 章节无错乱精修!
 

知人善任千古佳话

狄仁杰与武则天之间的合作堪称中国历史上君臣关系的典范,展现了明君与贤臣相互成就的可能性。武则天对狄仁杰的才能极为赏识,从他担任小官时便逐步予以提拔,直至擢升为宰相。狄仁杰以其公正无私、廉洁奉公和卓越的断案能力赢得了“神探”的美誉,成为朝野上下敬重的贤臣。

在武则天的支持下,狄仁杰得以施展其非凡的政治智慧,不仅促进了政治清明,还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始终保持着正直的人格,即便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也能坚持原则,不畏权贵,维护正义。例如,在讨论修建巨大佛像的计划时,狄仁杰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反对意见,指出这样的项目将耗费过多资源,不利于国家和百姓的生活。武则天虚心听取了他的建议,显示了她对狄仁杰的高度信任。

当武则天步入晚年,狄仁杰以过人的智慧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巧妙而坚定地劝说这位女皇将政权平稳过渡给李唐皇室。他的努力最终促成了唐中宗李显的复位,为唐朝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狄仁杰颇具勇气和正义感,在朝廷中多次冒着风险保护那些被诬陷的大臣。比如,在魏元忠遭受不实指控、性命垂危之际,狄仁杰挺身而出,凭借他的机智和公正的立场,成功保全了魏元忠的生命,体现了他的个人魅力与高尚品德,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广泛尊敬。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狄仁杰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大事和未来的稳定。武则天得知他病情严重特意前来探视。在狄仁杰的床边,女皇关心地询问他对朝中接班人有什么建议,因为这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稳定与发展。尽管身体无法行动,狄仁杰还是努力思考,最终举贤不避亲,推荐了自已的得意门生张柬之。狄仁杰认为,张柬之不仅聪明能干,而且为人正直,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选,肯定能承担重任。

这次会面不仅体现了武则天对狄仁杰的高度信任,也反映了狄仁杰对人才的深刻洞察。张柬之后来果然不负众望,在恢复唐朝正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事情不仅突显了狄仁杰的智慧和正直,也展现了武则天作为一位女皇知人善任的优秀领导力。他们之间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

实行新政减轻农民负担

在武则天的统治下,她采取了“劝农桑,薄赋役”的政策,以此促进农业发展减轻农民的负担。她将农业生产的成效作为地方官吏考核的重要标准,鼓励官员积极开垦荒地、增加粮食储备,并对表现优异者予以奖励;而那些因苛政导致民众流离失所的官员,则面临惩罚。均田制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政策的效果,通过合理分配土地给农民,确保了每个农户都能获得足够的耕地资源。这不仅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带来了丰收,也使得农业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坚实支柱。

随着农业繁荣,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百姓生活更加安定富足。武则天通过这些政策,成功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了民众生活水平,同时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这些措施也体现了她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尊崇女性价值

麟德三年(666年),武则天推动女性首次在封禅典礼中担任重要职位。并提出《请亲祭地祗表》,主张由皇后主持女性先祖的祭祀仪式,从而打破了男性主导的传统。在封禅泰山时,武则天担任亚献,使禅礼成为纯女性参与的重要场合,显著提升了女性在国家礼仪中的地位。

上元元年,武则天提议将父在为母服丧期从一年延长至三年,不仅体现了对女性的尊崇。也改变了传统礼制,强调了母亲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武则天称帝后,公开征召“女史”,组建了一个由女性组成的参政群体。这些女官负责草诏制敕,如上官婉儿,她就可以参与决断百官奏折。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女性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也为后世女性参政树立了典范。武则天还规定婚礼中新妇无需下跪,仅男方需跪拜,体现了对女性尊严的关注。通过这些举措,武则天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性别限制,还为女性争取到了更多的社会尊重和权利,促进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进步。

推行告密制度

在位期间,武则天推行了告密制度,规定任何人皆可告密且不受私审限制,告密者享受优待,若所告符合旨意还能破格升迁。这导致酷吏如索元礼、周兴等人掌管制狱,使用酷刑逼供,引发了一场残酷的政治迫害,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任用酷吏维护政权

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和打击反对势力,武则天启用了一批酷吏,这些人通过严厉的审讯和惩罚措施来维护她的权威。并继承了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传统,经常与宰相讨论刺史、县令的任命,并派遣使者依据“六条”考察州县官员的表现,确保他们清正称职。

这些举措反映了武则天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能够在必要时采取强硬手段,同时也懂得适时调整政策,以维持政权的长期稳定。尽管使用酷吏的方式备受争议,但武则天最终还是成功地控制了局面,并逐步转向更为温和的治理方式。

终结酷吏时代

称帝后的第二年,即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开始对酷吏进行内部清理。她首先利用酷吏来俊臣铲除了另一位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年),随着政治局势逐渐稳定,武则天意识到酷吏政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决定结束这一局面。于是,她下令处决了来俊臣,标志着酷吏时代的终结。

打击贪官重用贤才

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其官位高低,武则天都坚持严惩不贷;而对于贤才,则予以破格提拔。她特别器重那些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并对有才能和学识的人士给予高度赏识,一一加以重用。这种用人之道不仅彰显了她的领导智慧,也促进了政治清明和社会稳定。

《资治通鉴》对此评价道:“太后虽以禄位笼络人心,但对不称职者,不久即予以罢黜,甚至加以刑罚。她掌握着刑赏大权,驾驭天下,政令由已出,明察善断,因此当时的英才豪杰也竞相为她所用。”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武则天在位期间,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召集了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人编纂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如《要览》《字海》及《乐书要录》等。其中,《字海》收录了她所创制的所有新文字,尽管该书现已散佚,但其对语言文字的贡献不可忽视。

作者“方忆lt”推荐阅读《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乐书要录》是一部唐代极具史料和学术价值的乐律文献,除少量内容沿袭前说外,大部分记载富有实践意义,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书共十卷,虽然现今仅存第五、六、七卷,但它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书不仅记录了当时的音乐理论,还反映了当时宫廷和社会音乐生活的实际情况。

此外,武则天改制音乐机构,将内教坊改名为云韶府,专门负责雅乐的学习与表演,极大地促进了宫廷音乐的发展。她的这些改革措施标志着唐代音乐从早期的雅乐向中期燕乐、俗乐的过渡,为后世音乐风格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应对威胁维护边境安全

武则天执政时期至武周建立以后,唐朝与周边各国的军事活动频繁,特别是在西域和西南方向,以及应对北方突厥的威胁。

西域战事

- 安西四镇争夺:载初元年(689年),吐蕃一度占领安西四镇。长寿元年(692年),王孝杰率军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结束了唐蕃在该地区的长期争夺。

- 对抗西突厥:长寿二年(693年)至延载元年(694年),王孝杰连续击败西突厥和吐蕃联军,巩固了唐朝在西域的地位。久视元年(700年),郭虔瓘攻破中亚拔汗那十六座城池,并平定其反叛势力。

- 北庭都护府设立: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在庭州设立北庭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确保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西南威慑吐蕃

- 边境冲突:长寿三年(694年),王孝杰再次击破吐蕃军队,攻占泥熟没斯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唐军在素罗汗山之战中失利,但通过离间计削弱了吐蕃的实力。圣历二年(699年),吐蕃将领论钦陵被杀,赞婆投降。

- 洪源谷之战:久视元年(700年),唐休璟在洪源谷大败吐蕃,斩首两千五百余级。

- 郭元振的外交胜利: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成功威慑吐蕃,使其献马三千匹、黄金三万斤及大量牛羊,同时修筑和戎城和白亭军,扩展凉州疆界一千五百里。

北方战况(突厥)

- 后突厥崛起与交战:永淳元年(682年),东突厥复国为后突厥政权,连年侵犯唐朝边境。长寿三年(694年),王孝杰大破突厥军;默啜可汗随后多次入侵,但在右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和王孝杰的打击下被迫撤退。

- 契丹叛乱: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起兵反周,攻陷营州,历时十三个月后被平定。圣历二年(699年),契丹余党再度作乱,最终由李楷固、骆务整彻底平定。

通过这些军事行动,武则天不仅稳固了唐朝对西域和西南边疆的控制,还有效抵御了北方突厥的威胁,维护了唐朝边疆的安全与发展。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武则天在位期间,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并通过赠送珍贵礼物和接受外国使节来访等方式,展现了唐朝的强大国力和开放姿态。

- 与日本的交流:早在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赠予日本(当时称为倭国)两只大熊猫和七十张毛皮,体现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这些在日本历史上都有过记载。

- 铸造“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延载元年(694年),在波斯大酋长阿罗憾等人的倡议下,各国胡商集资百万亿钱购买铜铁,在洛阳铸造了一座名为“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的纪念碑。这座天枢不仅是对武则天统治的歌颂,也成为当时国际间文化交流和技术合作的一个象征。

- 与阿拉伯帝国的互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阿拉伯帝国(大食)派遣使者向武则天进献了一只狮子作为礼物,象征着权威与力量。然而,考虑到狮子饲养成本高昂且需大量肉类,最终决定将狮子退回。此举展示了武则天务实的态度以及对国家资源的有效管理。

- 接待东罗马帝国使节:大足元年(701年),东罗马帝国(拂菻国)派遣使节访问长安,朝见武则天。这次访问加强了双方的政治联系,并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这些外交活动,武则天不仅巩固了唐朝的国际地位,还推动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铭记的历史篇章。

解决继承人问题

圣历元年(698年),在多方压力下,尤其是宰相狄仁杰等人关于母子亲情及李唐正统性的劝说下,武则天认识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经过深思熟虑,她最终决定立原太子李显为皇储,以此回应社会期望并确保政权稳定。

懈怠政务转向个人享乐

武则天解决继承人问题后,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个人享乐,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与佛寺。她晚年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因年轻美貌而备受宠爱,常打扮得花枝招展。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为讨好二张,甚至甘愿为他们牵马执鞭。随着武则天年迈体弱,她对朝政的直接控制力减弱,转而依赖二张作为耳目。这导致二张兄弟逐渐介入政务,并卷入了对宰相魏元忠的陷害事件中,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紧张局势。

被迫退位还朝政于唐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卧床不起,身边仅剩张易之、张昌宗侍奉。此时,宰相张柬之、崔玄暐联合敬晖、桓彦范、袁恕已等人,联合禁军统领李多祚,以二张谋反为由发动政变,成功杀死了二张兄弟,并包围了武则天所在的集仙殿,要求她退位。面对压力,武则天被迫于二十三日传位于李显,次日李显在通天宫即位,恢复国号为唐,一切制度复旧。退位后的武则天迁居上阳宫,李显定期探视,并给予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宫廷最后的岁月

晚年的武则天尽管善于掩饰衰老,但在退位后却不再修饰,面容显得憔悴。一次,李显探望时见到如此状态,感到震惊不已。武则天哭诉道:“我把你从房陵接回神都,本是为了托付天下,但五贼(指参与政变的五位大臣)贪功,使我惊动至此。”李显听后悲泣下跪谢罪,这一事件可能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得以继续参与朝政。

神龙元年十一月(705年),武则天在上阳宫仙居殿去世,享年八十二岁(按《新唐书》)。她的遗诏去除了帝号,称为“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了王皇后、萧淑妃两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亲属的罪责。次年五月,武则天与高宗合葬于乾陵,结束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AGU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http://www.220book.com/book/AGU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