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车窗凝望着外部景色,王建成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现代的记忆,但他回答说:“随便看看外面的风景。”
吴广才接着说:“外面没啥可看的啦。
哦对了,我刚刚打听了一下,再过一会儿我们就到达目的地了,大伙儿快准备准备吧!”
听罢此言,王建成轻点头。
事实上,他的大部分物品都存储在他的私人空间里,只有一些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被装进了随身携带的行李中,这些行李是由他母亲精心准备的。
随着一切整顿妥当,车厢内又响起一阵聊天声。
这时,乘务员出现了,向众人宣告:“好了各位同学,吉春已经到了,下去后自然会有人迎接你们。”
于是,人们提着大包小包陆续走下了列车。
走出车站后,一个身体健壮的男子走上前来询问道:“各位少年郎,你们都是来参加开荒的队员吧?”
吴广才社交属性满点,立即兴奋地点头回应:
“这位同志是来接我们的吗?”
壮实的男人点了点头脑袋,
“确实如此,我是来接你们的,我姓张名二奎。
走吧,我领你们到你们的目的地。”
听了男子的话后,大伙儿背着大小包裹紧跟在张二奎后面。
一到车站外面,两辆马车等着,张二奎解释说:
“我们的地方没有汽车,只预备了这两辆马车。
把你们的东西装上,找个位置坐好!”
随后众人坐上马车,往城外方向驶去。
吴广与张二奎交谈,而其他人因疲惫而默不作声。
道路越来越荒芜,最终到达一处庭院,张二奎指着那里说:
“这儿将会是你们今后居住之所,先收拾一下,适应环境。
明早会通知你们去何方开垦土地。
这个庭院中的所有物品都是为你们准备的,至于居住分配,全由自行决定!
遇到问题时,看到门口那面国旗了吗?那就是村办公处。
到时候去那里找我,或者直接联系村长李大宝都可以。”
话音未落,张二奎驾起马车离去。
人们开始挑选住处,不过朝南的小屋无人选中,都觉得较小,不如侧边房屋宽敞舒适。
王建成心里想:这里主要是为开垦之用,暂住一阵,将来再搭建新房也不迟。
思虑至此,他先整理了那间正向小屋,安放好随身物品。
继而打扫整个房间,观察之中感到此屋原先属于有钱人家。
村里绝大多数住家多为土坯构造,唯独这一座是砖石建造,虽然有些老旧失修,但仍能勉强遮风挡雨。
整理完毕,院内一对粗如双臂的树木吸引了他的注意。
王建成拿出自已的木工作具,着手加固这些树木。
见此场景,身材魁梧的大汉高大壮步出屋外,向王建成打听道:
“小王啊,你在搞什么呀?”
王建成回答说:“没啥大事,发现房顶有漏洞,打算修补下罢了。”
听罢,高大壮请求道:“我的屋子也有漏风,你也帮我处理处理吧?”
听到这个提议,其他住客陆续从屋里走出来,也都提出了相同的请求数字。
王建明白知彼此之间应相互协助,便没有推辞,回应道:
“行啊,我先做一个架子模型给你们看看效果如何。”
这番话语让众人倍感欣慰。
毕竟,此时正值春季初来乍到,一旦雨季来临,若是房顶无法避雨,生活定然会受到影响。
不一会儿,凭借王建成立足木匠的娴熟技能,简单有效的架子快速成形。
查看屋顶后,意识到还需要补充一些泥土和瓦片来修复。
但寻找一圈下来,始终未能在院内寻得所需之物,显然这些物资在这个时代相对稀缺。
吴广则手拿抹布和扫帚,上前询问王建成:“建成哥,你现在找什么呢?”
王建成对吴广才说道:
“我想找到一些瓦片,可是没能找到!”
接着,赵远也走了出来,说道:
“大家伙儿现在是一家人了,我看了一下,大家都挑选了房子,唯独西侧的那个仓房没人要。
那个仓房相当破烂,要是大家都没意见的话,我们可以把它的瓦拆下来,修补我们各自的房子。
将来,我们可以把那个仓房用作存放不用的东西、工具和柴火的地方,怎么样?”
高大壮应道:
“我没问题,否则等到下雨,屋子漏水我们就没有干处睡觉了!”
其他人听了也表示赞同。
赵远补充说:
“我已经差不多整理好了,我会帮建成修理房子。
等我把手头的事忙完,就过来帮忙!”
接着,赵远又询问道:
“建成,既然大家一起来的,虽然修理房子的技术不在行,但体力活我们还能做。
大家都觉得如何?”
周围的年轻人听了赵远的话,纷纷附和道:“没问题!”
由于这里的所有人都是自愿申请来这里居住的,目前,王建成尚未发现难以沟通的情况。
他心里清楚,今后数年内,也不会出现被迫指派居住的情形。
因此,他说:
“那好吧!大家分头行事,去打些水,收集些干草和黏土,在搅拌泥浆时,记得混入干草。
要是谁能找到黄土,那就最好不过了。
其他人去仓房把瓦片搬下来,一定要小心,这些瓦片非常宝贵,要是破损了就不好再找了!”
听到王建成的吩咐,众人都行动了起来,有人担水,有人挖泥,还有人去找干草。
看到众人齐心协力的样子,王建心中暗自欣慰,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过得很好。
毕竟……*因为他有一颗特殊的心,他决心和这些新认识的朋友共同建设这个地方。
*
不久后,一切准备就绪。
王建把自已制作的材料搬运到了房顶,开始修复房屋的破损处。
当王建成着手维修时,系统的提示音如期而至:
“滴,恭喜宿主解锁建筑技巧!”
“滴,是否学习?”
王建成回复:
“学习!”
于是,一连串关于建筑的知识迅速涌入了他的脑中。
仅仅两分钟后,王建成就已经全面掌握了一系列的建筑技能,包括木工技巧的辅助作用。
尽管现在他还不能建造大型建筑,但对于这类简单的小屋或土房,对他而言已经是轻而易举。
观察着刚刚完成的作品,王建成意识到初次的努力还不够稳固,便取下重制。
在王建成动手的过程中,系统不断传来提示:
“建筑熟练度+1!”
“建筑熟练度+1!”
……
好在这声音只有他自已能听见,这让王建成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愉悦。
随着提示音的引导,王建成开始按照规律修理自已的居所。
完工后,他对自已的成果非常满意,并要求下方的人员将使用过的工具收好。
随后,王建成走下屋顶,逐一为其他人的住所进行了加固修缮。
完成后,他对大家说:
“各位,刚才我发现,我们的房子都太旧了,而且这里是北方……”
所以我想明日趁闲时问问大家,看能不能自已动手盖一座屋子。
这样冬天就不会那么难熬了!”
听罢王建成的提议,赵远回答道:
“建成老弟的想法不错,但我们当中谁知道如何建造房屋呢?”
这里的人多半是来自京城,尽管对当地的环境颇为不满,但既然选择来这里拓荒,
大家都默不作声。
此时赵远的问题却浇灭了一丝他们的热情。
王建成开口说道:
“我懂如何建房,待明日村长来了,大家商议一番吧。”
听罢此言,所有人都点头赞同,吴广才则进一步询问王建成:
“建成,你的意思是说你会建房子?真能行吗?”
王建成坚定地点了点头:
“是的,毕竟又不会把这现有的房子拆掉。
旁边有不少空地,我们可以选一块开始搭建。
即便建成后的屋子不适合作为住处,也可以充当仓库使用,至少不会浪费。
毕竟,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为了建立新家园!”
这话让众人都有所思,心想确实是这样的。
唯有贡献于国,方能赢得国家的赞赏与重视。
在这群人看来,国家的认可是最高的荣誉,因此没人敢在这里懈怠。
吴广才高声宣布:
“战友们,当前的日子固然艰难,但我不相信,在不远处的将来,这里会处处留有我们奋斗的身影。
没错,哪怕现在不懂,但我们能学,不是吗?”
大家听后齐声回应:“说得对!”
见众人心怀 ** ,王建成也对前景充满信心。
团队共计十七人,有些两人共住一间,也有的三户合住。
唯独王建成一人独自居一屋,原因很简单——他的房间太过狭小,若再多人则略显局促。
(http://www.220book.com/book/AIO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