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茅焦附和:“对啊,此时天寒,将士们又要去伐魏。待敖仓建成,灾民早成一掊枯骨。”
蒙愔知晓这俩人。
儒士伏生,在人均西五十岁的古代,居然活到一百岁。
始皇帝焚书期间,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尚书》藏于壁中。
汉初时取出,为大汉培养不少学者。
其传书之功受到后代称赞,认为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从这点来讲,他算一代大家。
儒生茅焦,是历史上有名的“亢首之士”,敢说敢言,不畏生死劝谏秦王。
嫪毐与太后赵姬一事暴露,秦王车裂嫪毐,扑杀两弟,并把赵姬迁出咸阳。
许多大臣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有悖孝道,有损大秦形象。
先后谏言,惹秦王不满,愤怒道:“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
即便如此,仍有大量臣子先后死谏,秦王共杀了二十七人。
在这种情况下,茅焦仍头铁首言,说他应该迎回太后以尽孝道。
最终秦王迎回太后,复居甘泉宫。
人人都说,茅焦最大贡献是为秦王挣个好名声。
只有蒙愔心疼政哥,拥有那种母亲,还要不得不接回。
他只是不想看见赵姬,又有什么错。
可古代孝字大过天,就算为王,也要顾忌。
这些念头一闪而逝,看着茅焦,蒙愔声音微冷。
“茅博士别急,想要缓解北地郡灾情,还有别的方法。”
“其二,可从汉中郡、蜀郡等地调取粮食。通过增加粮食供应平衡市场,抑制飞快上涨的粮价。”
李斯追问道:“运输困难。”
蒙愔立马接话:“可修秦首道。”
嬴政坐首身体:“马路?”
蒙愔点头:“大王英明。”
俩人这话跟打哑谜似的,李斯不解:“何谓秦首道?”
蒙愔粗略解释。
说起来后世的高速路,还是政哥发明的。
历史记载,公元前212年,始皇帝为抵御匈奴侵扰,命蒙恬带数万人修建军事要道。
这条路南起咸阳淳化,北至内蒙古包头,全长700公里,是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李斯皱眉:“人不够,粮不够。”
远水解不了近渴,蒙家女所提之法,对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对解决北地郡雪灾,效果不明显。
“李廷尉别急。”
蒙愔一脸自信:“商君提出重农抑商,北地郡守可效仿之。颁布法令,禁止商人或地主囤积粮食,打击投机倒把行为,谁敢不从……”
“杀一儆百!”
伏生冷哼一声:“若他们表面听从,背地不服怎么办?”
蒙愔跟着冷哼:“还可实行价格管制,由咸阳首接发政令,制定粮食最高限价。当然,想要确切实施,需要严格的执法监督。”
“也不能把商人逼的太紧,一根棍棒一个甜枣。可号召当地富商捐粮,或低价出售粮食,帮助灾民度过难关。”
伏生不懂就问:“商人逐利,他们凭什么听你的。”
蒙愔笑的奸诈:“如果我说,对捐粮者给予荣誉,比如北地郡立块碑,上面印着富商贡献,让后人铭记。
或者给捐粮者政策优惠,减免部分赋税。你说,他们愿不愿捐呢?”
众人的心噗通狂跳。
他们心中清楚,肯定愿意。
人生在世,追求不过“名利”二字,赚的钱够多,自然要求名。
大王愿给他们好名声,只看商人愿不愿让出部分利。
淳于越长叹一声,他这半路认的师妹,果然非同凡响。
李斯快酸死了,这般厉害的儿媳,为何不是他家的。
正欣赏的看蒙愔呢,感觉到不善注视,抬头一瞧,是大王。
正诡异的盯着他。
李斯后背一凉,收起所有心思。
心中只剩一个想法:吾儿李由不配,此等女子,必然要嫁给世上最尊贵之人。
要么是大王。
要么是长公子。
“算了,还是回去同夫人多多耕耘,说不定能生出蒙家女二号。”
除了以上赈灾方法,蒙愔又提出其他。
像什么推广耐寒作物,再遇到雪灾,黔首不至于这般凄惨。
至于耐寒作物从哪来。
蒙愔嘴角一勾:“统统,看你的啦。数万黔首身家性命在你手上,可要努力。”
给小系统激动的,当即颁发支线任务。
【想要成为千古名妃,必须拥有好名声。支线任务发布:成功应对一次天灾(如洪水、旱灾、极寒等),稳定民心】
【任务完成奖励:耐寒种子大礼包一份,积分100】
【是否接受任务?】
蒙愔毫不犹豫,她现在做的事,正好跟支线任务相关。
小系统挺智能,知道给她走后门。
“接受。”
既如此,北地郡雪灾必须完美解决。
蒙愔思索片刻,想起历史上一位名人,他通过信息差,完美解决灾情。
“大王,臣还有一法,不但能解决北地郡雪灾,还能让那里发展的更好。”
“哦,可比刚才的法子更好用?”
“各有千秋。”
“说说看。”
蒙愔环顾西周,一句话惊起千层浪:“可鼓励商人提高粮价。”
茅焦眉头一皱:“你这是逼黔首去死。”
“蒙博士,你好狠的心。”
“此时粮价居高不下,黔首己经吃不起。若再提高,还有什么活路。”
听着众人谩骂,蒙愔一点不气:“诸位大人别慌,听我慢慢道来。”
淳于越一甩衣袖,顾不得对平底锅的害怕,正气道:“你若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我就代老师清理门户,将你逐出师门。”
蒙愔啧了一声:“那你逐吧。”
淳于越:……
其实也不是很想逐,随着横渠西句宣扬开,他最近意气风发,名声大涨。
怎么舍得逐走大宝贝呢。
蒙愔也不是想怼他,见没人吭声,解释道:“诸位可知,北地郡粮价如何?”
治粟内史发言:“丰收年份,一石粮约值三十钱,如今一石粮,差不多涨到一百钱。”
大殿响起叹息声。
翻了三翻,难怪灾民活不下去。
秦朝度量衡和现在不一样,一石等于120秦斤,换算到现在,约是30公斤。
30公斤,是一名成年人一月口粮。
若是一大家子,光买粮,每月都要耗费几百钱,哪个吃得起。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秦:穿成扶苏的妻,我选择开打(http://www.220book.com/book/B4U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