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1 章 盛世初临展宏图

小说: 绝命和尚   作者:晋山谷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绝命和尚 http://www.220book.com/book/B5UW/ 章节无错乱精修!
 

随着改革的成功推行,盛华王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京城内外,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然而,杨潇并未因眼前的成就有丝毫懈怠,他深知,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依赖于内政的清明,更离不开外交的妥善处理和文化的传承发展。

这一日,阳光如碎金般倾洒,微风轻柔地拂过,带着丝丝缕缕的花香。杨潇身着一袭简约却不失华贵的常服,在御花园中缓缓踱步,眉头微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御花园仿若一幅天然的锦绣画卷,繁花肆意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间轻盈穿梭,时而驻足于花蕊之上,贪婪地吮吸着花蜜;鸟儿在枝头欢快跳跃,清脆婉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美妙的自然乐章。可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却丝毫无法吸引杨潇的目光,此刻,他的脑海中,正反复思索着如何进一步巩固盛华王朝的繁荣,拓展国家的影响力。

“陛下,礼部尚书求见。”一名小太监脚步匆匆地走来,在距离杨潇几步之遥的地方停下,微微躬身,恭敬地说道。

杨潇缓缓停下脚步,转过身,目光温和而坚定:“宣他到这里来。”

不多时,礼部尚书王宇神色匆匆地赶来,一见到杨潇,立刻撩起官袍下摆,跪地行礼:“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杨潇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抹和煦的笑容:“王爱卿,不必多礼,有何事但说无妨。”

王宇站起身来,双手交叠置于身前,神色间难掩激动:“陛下,近日周边各国纷纷派来使者,表达了与我朝交好、互通商贸的强烈意愿。这其中,尤以北方的辽国和西方的西夏最为积极主动。”

杨潇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原本深邃的眼眸瞬间亮了起来:“哦?这倒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自新朝建立以来,朕一直致力于与各国友好往来,如今看来,诸多努力终见成效。你详细说说,他们都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意向?”

王宇从宽大的袖中掏出一份文书,双手展开,纸面平整如新,没有一丝褶皱,足见他对这份文书的珍视:“辽国有丰富的马匹和皮毛资源,他们希望能用这些物资与我们交换丝绸、茶叶和瓷器;西夏则擅长畜牧业,他们想用牛羊、奶制品换取我们的铁器、药材和书籍。此外,他们还都殷切希望能在边境开设互市,促进两国百姓的贸易往来。”

杨潇接过文书,修长的手指轻轻着纸面,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起来。文书上的字迹工整娟秀,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各国对与盛华王朝贸易往来的期待。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这些提议倒是切实可行。与各国互通商贸,不仅能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充盈国库,还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不过,此事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还需与朝中大臣们商议一番,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于是,杨潇立刻召集丞相李正、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一众大臣,在御书房中召开紧急会议。大臣们听闻此事后,纷纷各抒已见,气氛热烈而庄重。

丞相李正轻抚胡须,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与周边各国开展贸易,对我朝经济发展大有裨益,此乃毋庸置疑之事。但我们也需时刻保持警惕,防止他国利用贸易之便,窥探我朝虚实,觊觎我朝疆土。”

户部尚书郑宏用力点头,脸上满是赞同之色:“李丞相所言极是。我们应制定详细周全的贸易规则,确保贸易的公平、公正,让双方都能在贸易中受益。同时,加强对边境互市的管理,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防止走私和违禁物品的流通,维护市场秩序。”

兵部尚书赵武则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陛下,虽然目前各国都表现出友好的姿态,但边境地区仍不可掉以轻心。我们应加强边防力量,增派精锐部队,加固防御工事,以防万一。”

杨潇认真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深邃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沉思片刻后,沉稳地说道:“诸位爱卿所言都有道理,切中要害。朕决定,同意与辽国和西夏开展贸易,并在边境开设互市。但在贸易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守贸易规则,加强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同时,兵部要密切关注边境,加强边防部署,确保国家的安全,绝不能让他国有机可乘。”

“臣等遵旨!”大臣们齐声应道,声音洪亮而整齐,在御书房中久久回荡。

随后,杨潇又对礼部尚书王宇说道:“王爱卿,你负责接待各国使者,与他们商讨具体的贸易条款和互市事宜。务必展现出我朝的大国风范和诚意让各国使者感受到我们的友好与尊重。”

“臣领旨!”王宇领命而去,心中既感到责任重大,又充满了使命感。回到礼部衙门后,作者“晋山谷”推荐阅读《绝命和尚》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他立刻着手准备与各国使者的谈判。他仔细研究各国的国情、需求和贸易习惯,组织礼部官员们进行模拟谈判,反复演练,力求在正式谈判中做到万无一失。

在与各国使者的谈判过程中,王宇充分发挥自已的外交才能,与对方进行了多轮艰苦的磋商。谈判桌上,气氛时而紧张得让人窒息,时而又因双方的妥协而缓和。王宇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出色的口才和坚定的立场,据理力争,为盛华王朝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最终,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协议,确定了贸易的品种、价格、税收等细节,并约定了互市的地点和。

与此同时,杨潇也在积极推动文化的发展。他深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只有文化繁荣,国家才能真正强大。于是,他下令在京城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藏书阁,收集天下各类书籍,供文人墨客研读,传承和弘扬盛华王朝的文化。

藏书阁的修建工程浩大,杨潇亲自过问每一个细节。从选址开始,他便带着工部官员们四处勘察,综合考虑地势、风水、交通等因素,最终选定了一处风景优美、宁静清幽的地方。设计方案更是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和完善,杨潇亲自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力求将藏书阁建成一座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建筑。

在修建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如资金短缺、材料供应不足等,但杨潇都一一克服。他从国库中调拨专项资金,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派人到各地采购优质的建筑材料,为了找到合适的木材,工匠们深入深山老林,历经艰辛;为了烧制出精美的琉璃瓦,窑工们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工艺。

经过数月的努力,藏书阁终于建成。这座藏书阁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内部空间宽敞明亮,高大的书架林立,整齐地摆满了各类书籍,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从天文地理到农医百工,应有尽有。杨潇亲自为藏书阁题写匾额,命名为“崇文阁”。

“崇文阁建成,乃我朝文化之盛事。朕希望,从此天下文人皆能在此汲取知识,为盛华王朝的繁荣贡献自已的智慧。”杨潇站在崇文阁前,对大臣们说道,声音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

大臣们纷纷鼓掌称赞,对杨潇的远见卓识表示钦佩。此后,崇文阁成为了盛华王朝的文化中心,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交流学习。每日清晨,崇文阁的大门缓缓打开,便有学子们鱼贯而入,或在书架间寻觅心仪的书籍,或在窗边的书桌前潜心研读,或与志同道合者热烈讨论学术问题,学术氛围日益浓厚。

随着贸易的开展和文化的繁荣,盛华王朝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各国使者往来不绝,他们惊叹于京城的繁华,对盛华王朝的先进技术、精美工艺品和深厚文化底蕴赞叹不已。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街头巷尾,欢声笑语不断。

这一日,杨潇带着苏乐瑶微服出巡,走在京城的街道上。他们看到,店铺林立,招牌琳琅满目,商品摆满了货架,应有尽有。百姓们穿着整洁的衣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或悠闲地逛街购物,或围坐在茶馆里喝茶聊天,享受着太平盛世的宁静与美好。

“陛下,如今盛华王朝繁荣昌盛,百姓们都过上了好日子,这都是您的功劳。”苏乐瑶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地说道,眼中满是对杨潇的钦佩和爱意。

杨潇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谦逊和欣慰:“瑶儿,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朕只是做了自已该做的。看着百姓们幸福,朕也就满足了。”

两人正说着,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琴声传来。那琴声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喧嚣的街道上,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了宁静。他们顺着琴声走去,发现是一家茶馆。茶馆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坐在台上,专注地弹奏着古琴,台下围坐着一群听众,听得如痴如醉,脸上的表情随着琴声的起伏而变化。

杨潇和苏乐瑶走进茶馆,找了个空位坐下。他们静静地听着琴声,感受着这浓厚的文化氛围。琴声悠扬,如潺潺流水,如春风拂面,时而低沉婉转,如泣如诉,时而高亢激昂,气势磅礴,让人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空灵的世界。

一曲弹罢,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老者起身,向听众们拱手致谢,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杨潇走上前去,对老者说道:“老人家,您的琴艺真是高超,让在下大开眼界。”

老者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公子过奖了。如今盛华王朝太平盛世,百姓们安居乐业,才有这闲情逸致欣赏琴艺。这都多亏了陛下的英明领导啊。”

杨潇微微点头,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盛华王朝的繁荣来之不易,是无数人辛勤付出的结果。他必须倍加珍惜,继续努力,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只争朝夕的劲头,带领盛华王朝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让这份繁荣延续下去,让百姓们永远生活在幸福之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B5U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绝命和尚 http://www.220book.com/book/B5UW/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