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的盛夏,古老的华夏大地被闷热的暑气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大街小巷弥漫着一股燥热的气息,百姓们在这酷热中艰难地生活,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渗出,打湿了衣衫。而在紫禁城的养心殿东暖阁内,气氛却比这炎炎烈日更为凝重。甲午战争的阴云,如同一只巨大的黑手,悄然在黄海的海面上聚集,随时准备向大清王朝这一艘飘摇的巨轮压下来,让整个国家都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我,光绪皇帝,端坐在养心殿东暖阁内,四周的空气仿佛都因这沉重的局势而变得黏稠,令人窒息。殿内的摆设依旧如往常一样,雕龙画凤的屏风、古朴厚重的桌椅,可此时在我眼中,却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案几上,一份来自开平矿务局光绪二十年的密报,正静静地躺在那里,却像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让我的心沉入了无尽的谷底。北洋水师燃煤短缺率竟高达61%,这一数字,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直地刺进了我的胸膛。我深知,这意味着一旦战事爆发,我们引以为傲的水师将因能源不足而陷入绝境,那片曾经守护着大清海疆的蓝色防线,或许会在瞬间土崩瓦解。
我眉头紧锁,手中的毛笔不自觉地在纸上划过,留下几道凌乱的墨痕,心中满是对大清海防的忧虑。我回想起曾经那些意气风发的日子,北洋水师组建时,我满怀希望,以为它能成为守护大清的坚固壁垒。可如今,现实却如此残酷,像是一记沉重的耳光,狠狠地扇在我的脸上。
1894年7月30日戌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只有窗外的虫鸣声此起彼伏。李鸿章的奏匣被小心翼翼地呈到了我的面前。当它被打开的瞬间,一股浓烈的南洋海腥气扑面而来,那气味中,似乎还夹杂着硝烟与战火的味道。我仔细端详着这个雕着镇海楼的檀木奏匣,惊讶地发现,檀木的缝隙里,竟然卡着半片漆皮。那漆皮的颜色暗沉,纹路独特,我心中一惊,这不正是浪速舰特有的吗?仿佛它曾在海战的硝烟中穿梭,带着残酷的战争气息,直接闯入了我的视野。这半片漆皮,像是一个无声的证人,诉说着南洋海域上的紧张局势,也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感到更加不安。
我缓缓伸出手,揭开奏匣上的火漆。指尖刚一触碰到那坚硬的火漆,一阵尖锐的刺痛传来,一颗血珠瞬间从指尖渗出,滴落在奏折上。诡异的是,这血珠恰好落在“缓购快船”四字之上,随后迅速晕染开来,形成了如同珊瑚般的纹路。我望着这奇异的景象,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不安。就在这时,一股熟悉的焦糊味钻进了我的鼻腔,思绪瞬间被拉回到五年前。那是昆明湖泥胚铜牛被雷击的日子,天空中电闪雷鸣,一道刺目的闪电划过,击中了那尊象征着祥瑞的铜牛。空气中弥漫着同样的焦糊味,仿佛一切都在预示着,大清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李鸿章啊李鸿章,你呈上这双重奏折时,心中该是何等的纠结与挣扎。明面上,你主张求和,言辞恳切,希望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避免生灵涂炭。你深知战争一旦爆发,受苦的将是无数百姓,他们会失去家园,流离失所。可暗里,你又透露出主战的决心,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北洋水师的信任与期望。你曾亲眼见证过水师的训练与成长,那些将士们的热血与忠诚,你都看在眼里。你深知日本的野心,也明白北洋水师的实力与不足,在这战与和之间,你艰难地权衡着,每一个字都像是你内心痛苦的抉择。你是否也在深夜里辗转难眠,为大清的未来忧心忡忡?你是否在海边徘徊,望着那片辽阔的海域,思考着如何才能守护好这片海疆?
寅时的养心殿,静谧得让人有些发慌。烛火摇曳,映照着我疲惫的面容。我手持慈禧赐的鹤顶朱笔,开始圈阅宣战诏书。当笔锋划过“倭人无礼”四字时,笔尖突然毫无征兆地炸毛,几滴朱砂飞溅而出,落在诏书上,那鲜红的颜色,刺得我眼睛生疼,仿佛是平壤城头流淌的鲜血,触目惊心。我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这一纸诏书,承载的是无数将士的生死,是大清的尊严与荣辱。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接着,我发现诏书的夹层裱糊纸,竟然是马关春帆楼的设计图。这一发现,让我脊背发凉,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背后操控着这一切。我下意识地舔了舔笔尖,一股甜腥味瞬间在口中散开,苦涩而又恶心。我想起太医院每日验毒的银针,早已发黑,这难道是命运的警告?是有人在暗中谋划着什么,要将大清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不禁想到,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阴谋,是否有内奸与外敌勾结,企图出卖大清的利益?
8月3日丑时,夜已深,整个世界仿佛都陷入了沉睡,只有我还在这空旷的殿内,为了大清的命运而奔波。我在殿内跪爬着丈量黄海布防图,每一寸地图,都像是我心中的希望与担忧。地面粗糙,我的肘部在不断的挪动中被磨破,鲜血渗出,在威海卫炮台的位置,血液渐渐结成了盐霜,仿佛这片土地早已被鲜血浸透。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身影,他们穿着厚重的铠甲,手持武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的脸上满是坚毅,眼中却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
突然,我听见邓世昌寄呈的留声蜡筒里传来声音,那是致远舰底舱里蟑螂啃食救生木的声音,“嘎吱嘎吱”,声声入耳,仿佛是战争的前奏。我抬起头,摇曳的烛光将舰队的阴影投射在墙上,恍惚间,我竟看到那些阴影变成了列强瓜分华夏的刀叉,张牙舞爪,仿佛要将大清吞噬。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难道我堂堂大清,就要在这列强的觊觎下任人宰割?我想到了那些富饶的土地,那些勤劳的百姓,他们都将面临着被侵略、被奴役的命运,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愧疚与自责。
5日辰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药炉上,我借着煎药的机会,暗自毁掉了慈禧安插的《请停购枪炮折》。看着奏折在药炉里慢慢卷曲,最终变成定远舰烟囱的形状,我的心中五味杂陈。突然,火苗爆燃,在那跳跃的火光中,我仿佛看到了琅威理的谏言:“无水师则无海防”。他的话语,就像一把重锤,敲打着我的内心。此时,沸腾的药罐声与旅顺口的潮汐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双重轰鸣,仿佛是大海在向我诉说着危机。
我深知,这一行为可能会引发慈禧的不满,但为了北洋水师,为了大清的海防,我别无选择。我想象着,如果琅威理还在,他会如何力挽狂澜,他的专业与果敢,是否能让北洋水师在这场战争中多一分胜算?他那坚定的眼神,他对海战的深刻理解,都曾让我对水师充满信心。如今,他已离去,可他的话语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
7日午时,烈日高悬,酷热难耐。整个紫禁城仿佛都被这炽热的阳光烤得喘不过气来。李莲英呈上储秀宫赐冰,那冰雕成龙形,乍一看,精美绝伦。可当我凑近一看,却发现冰块里冻着吉野舰最新的航速数据——23节。我的心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紧接着,又从西瓜瓤里发现了丁汝昌的密奏:“我军最快舰仅15节”。这巨大的差距,让我感到一阵绝望,仿佛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我看着红汁顺着丹陛流淌,渐渐凝成日本太阳旗的膏药图案,心中的愤怒与无力达到了顶点。此时,我仿佛感受到了浪速舰炮长的目光,他正透过时空,冷冷地凝视着这一切,仿佛在宣告着他们的胜利。我握紧了拳头,心中暗暗发誓,我绝不会让大清就这样沉沦,我要为这片土地,为我的子民,拼尽全力。哪怕前方是荆棘满布,是惊涛骇浪,我也绝不退缩。
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太多的秘密。冻在冰龙里的航速数据,竟是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所窃。他潜伏在大清的土地上,利用各种手段收集情报,为日本的侵略计划提供支持。药炉里的奏折灰烬,后来被李莲英收集,成了帝党“焚毁圣谕”的罪证。他在慈禧的身边,为了讨好她,不择手段,却不顾大清的安危。而邓世昌的蜡筒录音,用的是爱迪生1890年型留声机,这其中的曲折,又有谁能知晓?邓世昌为了将这珍贵的情报传递给我,历经了多少艰难险阻,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都让我对他充满了敬佩。
1894年的这个夏天,彗星过境,似乎也预示着一场灾难的降临。慈禧赐冰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占星术的秘密?这一切,都如同迷雾,笼罩着我,让我看不清未来的方向。而我,只能在这重重困境中,努力挣扎,试图为大清找到一条出路。我知道,这一路会充满艰辛,会有无数的挑战,但我绝不会放弃,因为我是大清的皇帝,我肩负着守护这片土地的责任。
5路偷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BFG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