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臣与技术指导队伍离开后,罗云的心始终悬着。她每日都在期盼着各地传来好消息,可日子一天天过去,等来的却并非都是喜讯。
在遥远的北方边境,寒风凛冽,黄沙漫天。当地官员按照种植手册的指示,组织百姓尝试种植罗云培育的高产作物。然而,这里的土地常年受风沙侵蚀,土质贫瘠,水源匮乏,幼苗种下后,在恶劣的环境下显得十分脆弱。百姓们满怀希望地浇水、施肥,可幼苗依旧无精打采,叶子渐渐枯黄。“这可咋整啊?咱按那手册上弄的,咋庄稼还是不行呢?”一位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的老农望着田地,愁眉不展,眼中满是焦虑与无奈。
南方水乡,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连绵的阴雨天气,使得土壤过于,排水不畅,幼苗的根系开始腐烂。技术指导人员虽竭尽全力,指导百姓挖沟排水、调整种植间距,但效果甚微。当地百姓对这种新作物产生了怀疑,“这从外地传来的法子,是不是不适合咱这儿啊?咱种了这么多年地,没见过这样的庄稼。”人群中,一位年轻的后生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这些消息陆续传回县城,罗云心急如焚。她深知,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高产作物的推广会受阻,还可能让百姓们对新种植方法失去信心。罗云决定亲自前往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实地考察并寻找解决办法。周大柱得知后,坚决要陪她一同前往:“云儿,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我不放心你一个人。”罗云看着周大柱坚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轻轻点头:“好,大柱,有你在我身边,我心里踏实。”
他们首先来到了北方边境。一下马车,刺骨的寒风便扑面而来,罗云不禁打了个寒颤。她顾不上休息,立刻来到农田,仔细查看幼苗的生长情况。她蹲下身子,轻轻拨开土壤,观察幼苗的根系,又查看叶片的状态,心中渐渐有了判断。罗云发现,这里的土壤碱性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而且水源稀缺,灌溉方式也需要改进。
罗云召集当地百姓和技术指导人员,开始商讨解决办法。“乡亲们,大家别着急。咱们这土地和气候确实特殊,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想,我们可以先改良土壤,用一些酸性的肥料来中和土壤的碱性。另外,咱们得想办法优化灌溉系统,不能像以前那样大水漫灌,得采用更节水、更有效的滴灌方式。”罗云耐心地讲解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百姓们听了,虽半信半疑,但看着罗云自信的模样,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罗云与周大柱和百姓们一起,忙碌在田间地头。他们西处寻找合适的酸性肥料,亲自调配后施用于土壤中。周大柱虽然不太懂这些复杂的农事知识,但他有力气,干活又认真,总是抢着干最累最脏的活儿。他一趟趟地搬运肥料,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从未喊过一声累。在安装滴灌设备时,他跟着技术人员学习操作,努力帮忙,为罗云分担了许多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土壤得到了初步改良,新的灌溉系统也安装完成。幼苗开始有了起色,嫩绿的新芽从枯黄的叶片中钻了出来,百姓们看到这一幕,欢呼雀跃。“罗姑娘,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咱这庄稼可就全毁了。”一位大娘拉着罗云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罗云微笑着说:“大娘,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只要庄稼能好起来,大家能有个好收成,我就开心。”
解决了北方边境的问题后,罗云马不停蹄地赶往南方水乡。这里湿热的气候与北方截然不同,罗云刚到便感受到了那股黏腻的湿气。她再次深入农田,发现除了排水问题,病虫害也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一大难题。由于气候潮湿,各种害虫滋生,肆意啃食着幼苗。
罗云凭借自己神医的知识,结合当地的草药资源,研制出了一种天然的驱虫药剂。她教百姓们如何采集草药,如何熬制药剂,以及如何正确喷洒。同时,她还指导百姓进一步完善排水系统,加高田埂,深挖沟渠,确保积水能够及时排出。
在罗云的努力下,南方水乡的作物也逐渐恢复了生机。绿油油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生命的顽强。百姓们对罗云的敬佩之情达到了顶点,他们纷纷表示,以后无论罗云说什么,他们都愿意照做。
然而,罗云清楚,还有许多地区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她去解决。但每一次看到百姓们充满希望的眼神,每一次帮助百姓解决困难后收获的笑容,都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要让这种高产作物在全国各地都能茁壮成长,让天下百姓都能免受饥饿之苦。
在奔波的途中,周大柱始终陪伴在罗云身边。夜晚,当罗云疲惫地入睡后,周大柱会细心地为她盖上被子,守在她身旁。白天,他默默地为罗云准备食物和水,在罗云忙碌时,为她递上工具,给她最坚实的依靠。“云儿,你别太累着自己,不管遇到啥困难,我都在你身边。”周大柱总是这样温柔地对罗云说。
罗云深知,自己的使命还远未完成。虽然推广之路充满艰辛,但只要有周大柱的陪伴,有百姓们的信任,她就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继续前行,去迎接更多的挑战,实现让全国百姓丰衣足食的梦想。
(http://www.220book.com/book/BIN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