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边关急报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
皇帝脸色凝重,扫视群臣,问道:“邻国来犯,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一时间,朝堂议论纷纷。
有大臣提议求和,献上钱粮布匹,换取一时安宁;也有大臣主张迎战,捍卫国家尊严。
罗云心中焦急,深知此时若求和,不仅损失惨重,还会让新政推行受阻,百姓陷入更深苦难。
思索片刻,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时求和并非上策。邻国此次来犯,想必是见我朝新政推行,以为有机可乘。若此时示弱,日后恐边疆永无宁日,新政也难以为继。”
皇帝微微点头,示意罗云继续说下去。
罗云接着道:“臣虽不通军事,但在繁荣县推行新政时,曾组织百姓进行一些基础防御训练,也知晓一些屯田积粮之法,可用于边关。如今,可先稳固边防,再寻机破敌。”
一位武将站出来,质疑道:“罗大人,行军打仗岂是儿戏?你一介文官,懂什么军事?贸然出战,恐怕误了大事。”
罗云不卑不亢地回应:“将军,我虽不懂排兵布阵的具体谋略,但深知百姓之力不可小觑。新政推行后,百姓生活改善,对朝廷感恩戴德。若能发动百姓,配合军队,定能增强边关防御。况且,我可随大军前往边关,发挥医术之长,救治受伤将士。”
皇帝陷入沉思,权衡利弊。良久,开口道:“罗云所言有理。朕命你为监军,随大军前往边关,协助将军作战,同时将新政中的利民之法,用于边关防御。”
罗云跪地领命:“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退朝后,罗云立刻着手准备前往边关事宜。
回到客栈,罗云迅速召集随行人员,吩咐道:“此次前往边关,任务艰巨。大家收拾好行囊,带上我研制的伤药,一刻也不能耽搁。”
正忙碌间,周大柱突然出现在门口。
罗云又惊又喜:“大柱,你怎么来了?”
周大柱挠挠头,憨笑道:“媳妇,我听说你要去边关,放心不下。县里我都安排好了,就赶来京城找你,我要跟你一起去边关,保护你。”
罗云心中满是感动,握住周大柱的手:“有你在,我安心多了。只是边关危险,你……”
周大柱打断罗云:“媳妇,我不怕。只要能在你身边,干啥我都愿意。”
几日后,罗云与周大柱随大军奔赴边关。
一路上,尘土飞扬,士兵们士气高昂。罗云看着眼前的军队,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守护好国家。
到达边关后,罗云与守关将军会面。
将军对罗云这个监军心存疑虑,态度冷淡:“罗大人,行军打仗靠的是真刀真枪,可不是纸上谈兵。您这监军,打算如何协助作战?”
罗云没有在意将军的态度,诚恳地说:“将军,我此来,一是带来了一些伤药,可救治受伤将士;二是想和将军商议,发动边关百姓,参与防御工事修筑,同时实行屯田之法,确保军粮充足。”
将军听后,神色稍缓:“哦?发动百姓,这倒是个主意。只是百姓大多不懂军事,能有什么用?”
罗云解释道:“将军,百姓虽不懂军事,但他们熟悉当地地形,可协助军队巡逻放哨,传递消息。而且,新政推行后,百姓对朝廷忠诚,若加以组织训练,定能发挥作用。”
将军思索片刻,点头道:“行,那就按你说的试试。不过,若出了差错,本将军可不会留情。”
罗云与将军商议妥当,立刻开始行动。一方面,组织军医,将带来的伤药分发给各营,同时传授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另一方面,带领士兵深入百姓家中,宣传动员百姓参与防御。
在罗云的努力下,百姓们纷纷响应,积极投身到边关防御中。有百姓主动提供自家房屋,作为临时军营;有年轻力壮的男子,报名参加巡逻队;妇女们则帮忙缝制军衣,照顾伤员。
边关防御工事在军民齐心协力下,迅速加固。
同时,罗云指导百姓在边关附近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解决军粮后顾之忧。
然而,邻国军队也在不断试探进攻。
一日,哨兵来报:“将军,罗大人,敌军正在集结,看样子要发动大规模进攻。”
将军神色凝重,看向罗云:“罗大人,敌军来势汹汹,此次怕是一场硬仗。”
罗云深吸一口气:“将军,军民一心,其利断金。我们己做好准备,定能击退敌军。”
将军点了点头,转身下令:“全军戒备,准备迎敌!”
城墙上,士兵们严阵以待,百姓们也在后方帮忙运送物资。
罗云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尘土飞扬的敌军,心中默默祈祷。
随着敌军越来越近,喊杀声震天。
一场惨烈的边关保卫战即将打响。
罗云一介文官,虽不懂军事指挥,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百姓的责任,站在了这战火纷飞的边关。
在这场战争中,罗云能否带领军民守住边关,为新政的顺利推行赢得和平环境?
而在这生死考验面前,罗云与周大柱的感情又将何去何从?
(http://www.220book.com/book/BIN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