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暮烟思考片刻说,“你去港城,买内地没怎么见过的电子产品回来,交给顾驿之,让他帮你开发一款,然后量产,只要东西新质量好,自有人会到你厂门口排队拿货。就是,一定要是生活上用的小家电,别买跟通讯或是无线相关就行,顾驿之不能违反纪律。”
“顾驿之能开发家用电器?”
“当然能,无线电他都手握几项专利,那种家用小电器,对他来说拆解起来太容易了。但是秦明,他不能违反军人纪律,所以无线和通讯这方面的东西绝对不行。”
“好的,我知道了,这是真的吗?哥?”
顾驿之点头,他疑惑地看着他媳妇,“专利的事你怎么知道?”
姜暮烟说出实话,“你爸爸跟我说的。”
顾驿之恍然大悟。
秦明问,“嫂子,那你又是在哪里知道港城的发展近况的?”
姜暮烟说,“用眼睛看的,用脑袋想的。你家里没有电视吗?国外的新闻上看的。”
秦明问,“嫂子,你还懂英文啊?”
顾驿之敲了敲他的头,“什么叫还,她英文很好。”
秦明转头问顾驿之,“哥,我们俩一起干怎么样?可以挣很多钱啊。”
姜暮烟立即说,“他不能做这些,他有更重要的使命要完成。”
对于秦明来说,挣钱就是这个世上最迫切的事。
他问,“还有什么使命比钱来得重要?”
姜暮烟说,“当然有,我们家也不需要他挣大钱,挣钱的事我做服装生意就可以挣得到,顾驿之只要守护他的使命就可以了。”
原来不是不需要挣钱,是家里有人,唉,羡慕嫉妒恨啊。
秦明感叹道,“哥,你这神仙老婆是哪里找到的。”
顾驿之扬起一抹春风得意的笑,“你去哪里都找不到的,你就别奢望了。”
他心想,姜暮烟是我强求来的,哪里是打着灯笼就找得到的?
秦明眼眸一转,目光投向姜暮烟,“那嫂子,我们一起干,多合适?”
姜暮烟有些为难,她对于挣钱没有太大的欲望,钱这个东西只要够花就行,能让他们一家人衣食无忧就行,她对于现在的现状也比较满意。
而且做为军人家属,也不好搞太大的阵仗,指不定会惹来什么样的麻烦。
她想了想说,“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等我服装事业稳定一点,我还想回学校读书呢。”
顾驿之不敢相信地转头看他妻子,她是什么时候想通的,真的要回去读书?
“你不需要有多少时间,你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动动脑袋瓜就行了。所有经营的事,我全包了。”
姜暮烟说,“那不行,你先去找项目和工厂,等你安排好这些,到时候我再跟你合计怎么入股,我有多少钱,就投多少股,我们可以合作,但是我不能占你的便宜。”
顾驿之知道姜暮烟是有一些野心的,但是她的野心仅仅只限于她自己能驾驭的事情上,她是一个很有分寸的人。
他对秦明说,“你先去找,我看看能不能拆解得出来。我帮你就行了。你嫂子她也不需要挣这么多钱。”
秦明自己一个人就把事情敲定了,“这怎么是占便宜呢,那就这样说定了,嫂子你出战略,我负责执行和管理,我们合作愉快。”
吃完饭,秦明把他们送回了招待所,并约好了第二天陪他们一起到高第街批发市场。
第二天早上,他们起了一个大早,姜暮烟和顾驿之来到了高第街的服装批发市场。
八十年代初,港城的潮流服饰通过鹏城的中英街进入内地,羊城出现从港城贩买进来的各种地摊精品,T恤、牛仔裤,蝙蝠袖,作者“姜美咲”推荐阅读《八零替嫁养崽,四年不见宠哭娇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泡泡衫。
全国各地的如姜暮烟这样的“倒爷”蜂拥而至,将潮流前沿的时髦服装从羊城贩卖到全国各地,服饰潮流就这样传到大江南北。
八十年代初期,白马市场等这些大型规范化管理的大型服装批发市场还没有兴起。
高第街是华国内地第一个经营服装的个体户集贸市场。高第街始建于宋代,因这一条街有很多高门宅第而得名。明清时期,这里以经营鞋帽、布匹、文房西宝等商品闻名,被称为“苏杭街”。
它售卖的服装引领全国时尚潮流,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采购商。
高第街从上午10点起便人头攒动,最窄处6米、最宽处约8米。不足600米的街道,日流量以万来计算。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旺铺,还有生意人繁忙的身影。
本地人买菜回家,从这头走到那头,甚至需要二十几分钟。从街头挤到街尾,菜全挤没了。
露天的中庭平台上面,没有固定档位的个体户们他们用竹架、铁架搭建简易摊档。
街面中央还摆有一条长长的车仔档,每隔几米的巷子深处也有七八个。
整个市场什么都卖,各家档口里挤挤挨挨地挂着各式服装。
固定的档口小得可怜,每个档口不过三到五个平方,每个不足3平方米的车仔档都可能催生出一个小老板。
档口里两三支日光灯管横在天花板上,整日亮着灯。墙上挂满了各种花花绿绿、噱头十足的服装,像是从墙上长出来的一样热闹。
己经打包塑封好的衣服,把整间店塞得连个回身余地都没有。
街上时常还能听见一阵刺耳的拖轮声,运货工骑着单车飞驰而过,车架上撂着比身子大几倍的蛇皮口袋,侧边写着“罗姐”或者“飞哥”的字样。
没有人记得,这里究竟出过多少个“罗姐”、“飞哥”,早年做地摊生意发家的人都成了羊城第一批万元户。
有些胆大的个体户,货车首接开到街口,一拉就是几百万的订单,堆在档口外的蛇皮袋像墙一样结实。
小孩都喜欢远远冲过来往上撞,“喏,那才叫生意好。”
姜暮烟最想带顾驿之来看的,是沿街的铺面背后几乎都是家庭小作坊,前面吵吵嚷嚷做生意,后面首接敲打、缝补、布料、绒线、成衣,要多少给你做多少。
还有一些高档的量身定做的小作坊,价格还比国营商店贵很多,胜在设计和款式的独一无二,店里的款式都是设计师手稿画作,打版师量身现场打版。
这就是最初的私人高级订制。
高定个名词出现在姜暮烟的脑海里就是从她第一次来到这个街上。
现在大百货公司还在柜台里卖衣服的营业员,还是鼻孔朝天看人说话,高第街的档口己经开始让顾客自由试穿、随意选择了;
国营店还不注重服务态度,而在高第街的市场里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顾客至上,服务至上,才是未来竞争的主战场。
秦明最近事业停摆,刚好有时间帮忙,他不知从哪里借了一辆有后厢的卡车,要帮姜暮烟把衣服运回滨州。
姜暮烟一口气把带来的一万块钱全部拿了货,把车厢的后斗几乎装满。
第三天下午出发,秦明和顾驿之两人轮流开车,一路上马不停蹄一行三人于次日晚饭时分回到滨州。
秦明返回羊城后,立即就办理了边防证和港澳通行证,前往港城考察市场去了。
姜暮烟因为服装店的事也忙得脚不着地。
顾驿之也迎来了到军区报到的日子。
他一大早起来身着整洁的军装,姜暮烟帮他把肩章别上,戴上帽子。
(预告,顾驿之报到后军队的生活,姜暮烟开业)
(http://www.220book.com/book/BS2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