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在街道上的威望受到了挑战,因为一些居民对他之前处理纠纷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何雨柱介入调查,发现易中海确实在一些事情上存在偏袒。他没有因为过去的关系而袒护易中海,而是公正地处理了这些问题,让易中海认识到自已的错误,也让街道居民对街道办的公正性有了新的认识。
在街道的一个小茶馆里,几个居民正围坐在一起,低声议论着。其中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名叫赵大爷,他皱着眉头,满脸的不满。
“你们说说,易中海以前处理事情,真的公正吗?我怎么觉得他老是向着贾家呢?”赵大爷说道。
旁边一个中年妇女,张婶儿,也附和道:“是啊,我也有这种感觉。就说上次老李家和贾家因为院子里的晾衣杆位置吵架那事儿,我看易中海明显偏袒贾家。”
一个年轻点的小伙子,王强,疑惑地问:“易中海不是一直是咱们街道有名的老好人吗?大家有纠纷都找他调解呢。”
赵大爷哼了一声,“哼,那都是表面。这人啊,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我听说他是想让傻柱给他们老两口养老,所以才处处维护贾家,好让傻柱和秦淮茹能成。”
这些议论声在街道上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对易中海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何雨柱在街道办也听到了这些风声,他决定深入调查。他先是找到了一些曾经被易中海调解过纠纷的居民,询问当时的情况。
何雨柱来到了李大爷家,李大爷看到何雨柱来了,热情地招呼他。
“傻柱啊,你怎么来了?”李大爷问。
“李大爷,我来是想问问您,之前您和贾家的纠纷,易中海是怎么调解的?您给我说说细节。”何雨柱说道。
李大爷一听,脸色就变了,“唉,说起这事儿我就来气。那晾衣杆本来就是我们先放那儿的,贾家非说占了他们的地方。易中海来了,没问几句,就说让我们挪,说贾家困难,得让着他们。这算什么道理?”
何雨柱又走访了几家,发现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他意识到,易中海的问题比他想象的要严重。
这时,易中海也感觉到了周围居民对他态度的变化。他有些慌了,他找到妻子王翠兰商量。
“翠兰,最近我怎么感觉大家看我的眼神都不对呢?是不是出什么事儿了?”易中海皱着眉头问。
王翠兰身体不好,躺在床上,虚弱地说:“老易啊,我也听说了一些闲话。你是不是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真的有不公正的地方啊?你可不能为了咱们养老的事儿,坏了自已的名声啊。”
易中海沉默了一会儿,“我……我也是为了咱们着想,傻柱那孩子心软,要是和秦淮茹成了,肯定会给咱们养老。我就想着帮帮贾家,让傻柱能和秦淮茹更近一步。”
王翠兰叹了口气,“你糊涂啊,这样下去,大家都不信任你了,你在这街道上还怎么有威望?”
何雨柱继续调查,他发现了一起更严重的偏袒事件。原来,街道上有两家因为房屋修缮的问题起了争执。一家是普通居民老孙家,另一家是和易中海关系较好的老陈家。老孙家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下雨天漏水,他们想趁着天气好修缮一下,可老陈家却非说老孙家修缮会影响到他们家的墙。易中海在调解的时候,竟然要求老孙家停止修缮,等老陈家同意了再动工,这让老孙家非常为难。
何雨柱找到了易中海,和他谈这件事。
“易大爷,我在调查一些居民纠纷的事儿,我发现您在老孙家和老陈家的纠纷处理上不太合适吧?老孙家房子漏水,急需修缮啊。”何雨柱看着易中海说。
易中海有些不自在,“傻柱,这事儿你不懂,老陈家有他们的顾虑,我们得考虑双方的情况。”
“易大爷,可老孙家的情况更紧急啊,下雨天屋里全是水,怎么住人?您这样偏袒老陈家,对老孙家公平吗?”何雨柱严肃地问。
易中海一时语塞,“我……我这也是为了街道的和谐。”
“易大爷,和谐不是靠偏袒一方来实现的。我们得公正,不能因为和谁关系好就偏向谁。”何雨柱说道。
在街道居委会的一次会议上,这件事被提了出来。居民们纷纷指责易中海的偏袒行为。
一位居民站起来大声说:“易中海,我们一直都很信任你,可你却这样对待我们的纠纷,你太让我们失望了。”
易中海满脸通红,想要解释,“大家听我说,我……我真不是故意的。”
另一位居民打断他,“不是故意的?那你为什么总是向着贾家,向着老陈家?你得给我们一个说法。”
何雨柱站出来,对大家说:“各位街坊邻居,我知道大家很生气。我已经调查清楚了,易中海大爷在处理这些事情上确实有错误。但我们不能只是指责,我们要让易大爷认识到他的错误,以后能公正地处理问题。”
易中海听了何雨柱的话,低下了头,“我知道错了,我不应该为了自已的想法,损害大家的利益。我向大家道歉。”
会后,何雨柱单独和易中海谈了一次。
“易大爷,您在四合院一直是大家敬重的人,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何雨柱问。
易中海叹了口气,“傻柱,我老了,就担心以后没人给我养老。我觉得秦淮茹是个合适的人选,要是你和她成了,我就安心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四合院:开局何雨柱下乡 所以在处理和贾家有关的事情时,我就不自觉地偏袒了。”
“易大爷,养老不能建立在不公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正当的方式解决养老问题,不能这样破坏街道的和谐。”何雨柱说道。
易中海点了点头,“傻柱,你说得对,我以后不会再这样了。”
为了重新树立街道调解的公正性,何雨柱提出了一些建议。他建议在街道成立一个调解监督小组,由居民们推选一些公正、有威望的人组成,对每一次的纠纷调解进行监督。
这个建议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大家推选了赵大爷、张婶儿等几位居民组成监督小组。
在之后的一次纠纷调解中,是两家因为门口摆放花盆的问题起了争执。调解的时候,易中海非常谨慎,他详细询问了双方的情况,认真听取了监督小组的意见。
易中海对双方说:“你们两家都有自已的道理,但是公共空间我们要合理利用。我建议你们可以把花盆摆成一排,这样既不影响大家走路,也能满足你们放花盆的需求。”
双方听了易中海的建议,都觉得很合理,纠纷就这样解决了。
监督小组的赵大爷笑着对易中海说:“老易啊,这次你处理得很好,就应该这样公正。”
易中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多亏了有你们监督,我以后一定注意。”
这件事在街道上传开后,居民们对易中海的看法开始慢慢改变。大家看到了他的改变,也重新对街道的调解机制有了信心。
而在四合院,这件事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贾张氏听到易中海因为偏袒他们家受到指责,心里有些不安。
贾张氏对秦淮茹说:“淮茹啊,这易中海要是不管咱们了,以后可怎么办?”
秦淮茹皱着眉头,“妈,这次的事儿是易大爷做得不对。我们不能老是靠着别人偏袒我们,我们得自已争气。”
棒梗在一旁听着,不屑地说:“哼,易中海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他肯定有自已的小算盘。”
秦淮茹瞪了棒梗一眼,“你这孩子,别乱说话。不管怎么样,我们以后不能再给别人添麻烦了。”
在街道办,何雨柱看到易中海的改变,也感到很欣慰。他知道,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能认识到错误并改正。他希望街道能通过这次事件,建立起更完善、更公正的纠纷调解机制,让居民们能在一个和谐、公平的环境里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街道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纠纷,但在易中海和调解监督小组的共同努力下,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居民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大家不再为了一点小事就争吵不休。
有一次,街道上举办了一个邻里互助活动,居民们纷纷拿出自已的拿手菜,一起聚餐。易中海也积极参与其中,他和居民们有说有笑,仿佛之前的风波从未发生过。
赵大爷对易中海说:“老易啊,经过这事儿,你看咱们街道现在多好,大家都和和气气的。”
易中海点头赞同,“是啊,这都多亏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还有傻柱那孩子,要不是他,我可能还认识不到自已的错误呢。”
在这个过程中,何雨柱也没有闲着。他除了关注纠纷调解,还继续为街道的其他发展出谋划策。他向街道办提出,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关于邻里相处、公正公平等主题的讲座,提高居民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街道办采纳了他的建议,邀请了一些专家来讲座。在讲座上,专家用生动的案例讲解了邻里之间如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及在处理纠纷时如何遵循法律和公正的原则。
居民们听了讲座后,都觉得受益匪浅。张婶儿对旁边的人说:“这讲座真不错,以后咱们处理问题可不能只想着自已了,得公平公正。”
而何雨柱看到街道上的这些积极变化,他对街道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街道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在另一次街道办会议上,何雨柱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凝聚力的计划。他建议可以开展一些街道范围内的竞赛活动,比如厨艺大赛、亲子运动会等,让居民们在活动中增进感情。
街道办的同事们都觉得这个计划很好,大家开始分工准备。易中海也主动参与到活动的筹备中,他利用自已在街道上的人脉,帮忙联系场地、物资等。
在厨艺大赛上,街道上的居民们纷纷拿出自已的看家本领。大家品尝着彼此的美食,欢声笑语回荡在街道上。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让街道居民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也让易中海彻底融入到了这个公平、和谐的街道氛围中。他知道,自已的价值不再是通过偏袒来体现,而是通过真正为居民们服务、为街道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来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何雨柱还关注到一些年轻人对调解工作感兴趣。他组织了一些调解培训活动,邀请易中海等有经验的人来给年轻人传授调解技巧和经验。
一个年轻居民小李在培训后对何雨柱说:“何大哥,我以前觉得调解纠纷很简单,现在才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多学问。我希望以后也能像你们一样,为街道的和谐出一份力。”
何雨柱笑着鼓励他:“小李,只要你有这份心,好好学,以后肯定能行。咱们街道的和谐发展就靠大家一起努力了。”
通过这些一系列的努力,街道不仅解决了易中海的问题,还在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大的步伐,成为了一个居民们安居乐业、互帮互助的美好社区。
(http://www.220book.com/book/H2S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