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围城虽然是今天才发生的事,但这个心理准备已经准备了好几天了。
若是有什么奇谋妙计,不用等到今天,早就献上来了。
敌人已打上门了,还能有什么良策?说出花来也就两条路可选,要么战,要么不战。
战就调兵遣将直接冲出去厮杀,不战就把刚关起来的使者放出来,好吃好喝好好招待人家,然后派人去同两个大可汗谈退兵的条件。
是战还是和,都在大唐的一念之间,这点选择权还是有的。
战,就不用说了,冲出去打就是了。和,有的谈吗?当然有。
突厥的态度明显不想战,如果他们真的想战,直接攻城不就好了吗?或者派人过来下个战书,有什么必要派个使臣过来?
使臣不就是来讲条件的吗?虽然使臣连话都没说完就被关起来了,但是他的目的,用脚趾头也猜得到。
上来就说大话,先唬住你,然后才好狮子大开口嘛,这都是谈判的惯用手段。
可惜的是他大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世民吓得跪地求饶了,至于他是想要牛要马,还是想要钱要粮,根本没给他机会说出来。
李世民端坐在金銮殿上向群臣讨主意,群臣也早就都有了主意。
皇帝刚刚下令把突厥使臣囚禁起来,可见他一丁点讲和的意思都没有,那么就只剩下打这一条道了。
“陛下,末将请战。”
“陛下,让我去吧。”
“陛下,臣请出战。”
“陛下……”
李世民就只问了一句话,忽啦一下子眼前出现一群武将,一个个跟抢什么似的,乱嚷嚷一气。
“呯呯呯……”李世民连着拍了好几下桌子,这帮人怎么又跑题了?明明我问的是有什么良策,也没问谁去挂帅啊。
算了,不问他们了,自已做主就得了。
关于如何退却突厥之兵,李世民早已有了成竹定算,为这事他和房玄龄等心腹之臣反复商讨了一天多。
乍一听说突厥百万大军都到了高陵,确实令人恐慌,突厥大军来得如此迅猛,实在是太意外也太吓人了。
突厥百万大军深入腹地,这一路他难道没遇上一丁点阻隔吗?走的什么隐形路线能遮得住所有人的眼睛?
一百个人想要从突厥来到长安,没有通关文牒都很难走到地方,何况一百万人?
或许没有一百万人这么多,但至少敢号称有一百万人,总得有个几十万吧?
由此可见突厥来得如此迅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有让所有城关放行的本事,一个是有让所有城关不得往京中送信的本事。
想让城关放行简单,有个过关的凭证就可以,哪怕是伪造的符印,只要瞒得过守城的人就行。
想拦住人往京中送信,要么让守城的将官认为没有往京中送信的必要,要么精准劫杀送信的人。
就算突厥的人再聪明,骗得过一座城关,骗得过所有的城关吗?
他们能来得如此顺利,除非他们手里有能够让他们顺利过关的真实有效的凭证。
除此以外还有没有第二种可能?有的,除非他们一路走的都是野路,不走一步官道,不入一座城池。
那看来似乎是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是要知道从突厥所在的北方一路向南走到长安,全走野路的话,至少手里得有一份足够详尽的地图吧?
这种地图李世民手里都没有,也就是说无论如何都有大唐绝对的高层人物向突厥透露了很重要的消息。
突厥此次前来的目的很直接,就是向李世民示威,示威的目的当然就是要好处,大唐富得流油,他们就是来揩油的。
那位大唐的高层人物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让京城出现危机,无论李世民是战是和,都有机会把水搅浑,然后趁乱取势。 只要京城有危险,就可以下诏让四方边将回京救援,只要把那些被封在外的王爷们召回来,那就有无限可能。
人生一盘棋,你看穿了别人做的局,还得能解开别人做的局。
现在摆在眼前的问题,不是研究突厥是怎么来的,而是研究怎么能让突厥回去。
这就又绕回了老问题,到底是战还是和,战与和取决于大唐的态度,也取决于突厥的实力。
如果突厥真的强大到大唐无论如何都打不过的地步了的话,那就只有和这一条路了,而且和得低三下四。
如果突厥只是虚张声势,纯粹的纸老虎一只的话,那就战,而且战得摧枯拉朽。
如果突厥的实力与大唐旗鼓相当,战不一定赢也不至于输得很惨,那就可战可和,就要看战与和哪一种选择能给大唐带来更多的利益,或者说哪一种选择对大唐的消耗最少。
原本以为迅疾得如同闪电般的突厥大军应该是强大无匹的,李世民都做好了低三下四去求和的准备。
可是尉迟恭在泾阳的一场大战,让人们精神振奋了起来,眼睛也变得明亮了许多,一眼就看穿了突厥的实力。
他们不管不顾地往前跑,说明他们都是疲兵,而且他们抛弃了所有的辎(音资)重,他们带的干粮绝对不多,吃不上三天五天就得见底。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没有做好跟大唐打的准备,他们来的目的就是想要玩个“围而不攻”。
想用这种方法吓唬人,似乎是有点幼稚,看来必定是有人许诺过他们什么,他们只要来到长安城外,就能拿到想要的好处。
既然他们打不起,那是战还是和就更由不得他们了,李世民轻笑长安不是别人的主场,是我李世民的!
学中原人长驱直入的战术,是吧?既然你们这么喜欢中原文化,我就来教教你们什么叫中原文化。
我们讲究的是要战就摆出不战的姿态,先麻痹敌人,然后出其不意才能获胜。
若是要和就摆出死战到底的姿态,唯有打疼打怕了对手,才有机会心平气和地跟对方坐下来谈判。
“既然诸位爱卿暂无妙计,那便依朕之策行事吧……”
(http://www.220book.com/book/H3K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