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下,琉璃国的八百伽蓝钟声齐鸣。李尘立于云端,俯瞰这片佛法昌盛却暗流涌动的土地。晨雾中,金色佛塔与朱红庙宇交相辉映,但若仔细看去,僧人们的袈裟上绣着金线,法器镶满宝石,香客们捧着用翡翠雕琢的莲花灯,在大雄宝殿前排队掷金箔求签。
"像法时代,真法如残烛,邪说似燎原。"李尘的声音如裂帛穿云,惊得寺中鸽群扑棱棱飞起。他足踏九品莲台缓缓落下,莲瓣上浮现出《像法决疑经》的血色梵文。刹那间,所有僧人胸前的佛珠突然崩断,翡翠莲花灯化作飞灰,香客们手中的金箔飘落成雪。
"这...这是怎么回事?"大相国寺住持颤抖着扶住鎏金香炉,他的袈裟上金线竟变成了锁链形状。李尘指尖轻点香炉,炉中青烟化作一面明镜,映出住持昨夜收受富商贿赂的场景。"你看这香灰,"李尘说道,"本应是清净福田,却被染成铜臭。"
人群中传来惊呼,一位老妇人捧着褪色的观音像挤到前排:"大师,我每日磕头千次,为何儿子还是病入膏肓?"李尘凝视她掌心的茧子,那里隐约浮现出一个"贪"字。"你求佛是为儿子病愈,还是为自己安心?"他抬手招来一片梧桐叶,叶上显现出老妇人前世曾将患病的儿媳赶出家门。
老妇人见状瘫倒在地,李尘将梧桐叶化作金疮药:"回去给儿子敷上,再去照顾巷口的乞丐。"老妇人愕然抬头,却见李尘己转向一位身着锦缎袈裟的年轻僧人。"你可知自己为何能当上住持?"李尘问道,"是因为修行高深,还是因为师父偏爱?"
年轻僧人面色煞白,李尘袖袍挥动,殿内梁柱浮现出他与师兄们争夺继承权的画面。"像法时代,袈裟成了官服,寺庙变成官场。"李尘指尖划过年轻僧人胸前的水晶念珠,珠子瞬间变成了骰子,"你掷骰子决定修行进度,这与赌徒何异?"
此时,一位白衣居士越众而出,他的衣襟上绣着《金刚经》全文:"大师,我抄写经文万遍,为何心魔仍在?"李尘接过他手中的狼毫笔,笔杆上赫然刻着"御赐"二字。"你抄经是为求功德,还是为求名声?"李尘将笔投入香炉,青烟中浮现出居士宴请权贵时炫耀御笔的场景。
居士冷汗浸透中衣,李尘又道:"《像法决疑经》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不是佛法不灵,是你们把佛法当成了交易。"他忽然指向天空,那里浮现出本经的核心金句:"于像法中,当勤精进,护持正法。"
人群中走出一位跛足乞丐,他的破碗里躺着三条活鱼:"大师,我放生鱼却总被人捕捞,这是为何?"李尘凝视碗中鱼,看见它们前世曾是居士的债主。"放生是慈悲,但若执着于形式,反成业障。"他将碗中的鱼倒入护城河,河水瞬间清澈见底,"真正的放生,是放过自己心中的贪嗔痴。"
乞丐恍然大悟时,一位道士模样的人背着桃木剑挤到前排:"大师,我自创'佛道双修'法门,为何总遭天谴?"李尘审视他的道袍,发现里面缝着偷来的《楞严经》残页。"佛法与外道本是两条路,你却强行嫁接,如同将莲花种在荆棘丛。"他屈指弹向桃木剑,剑身上浮现出道士篡改佛经的记录。
道士惊恐后退,李尘继续道:"像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们要记住:'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他忽然取出一盏琉璃灯,灯芯竟是一根普通的灯草。"这盏灯,以戒为油,以定为芯,以慧为光。"说着他点燃灯芯,光芒竟穿透云层,照亮了千里外的荒山。
三日后,琉璃国的伽蓝钟声变得低沉哀婉。大相国寺的住持脱下了锦缎袈裟,换上了粗麻僧袍,在大雄宝殿前长跪不起;年轻僧人将水晶念珠换成了菩提子,每日在藏经阁抄经;白衣居士将御赐狼毫笔捐给了私塾,开始为贫苦孩童授课。
李尘离开时,将琉璃灯留在了琉璃国的上空。每当夜幕降临,灯光便会化作经文字幕,在云朵上显现《像法决疑经》的要义。而琉璃国的修行者们,无论贫富贵贱,都会停下手中的俗务,仰望天空,诵读经文。
多年后,琉璃国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每当有人真心悔过,琉璃灯就会降下甘露,洗净他们身上的业障。而李尘的身影,也永远定格在那个晨雾弥漫的清晨——他足踏九品莲台,手持琉璃灯,目光悲悯地注视着这片在像法时代中挣扎的土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HEM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