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雷音寺的晨钟穿透云海时,李尘正漫步在祇树给孤独园的青石小径上。晨雾中,五百比丘正在井边汲水,他们的袈裟被露水打湿,却无人在意。李尘驻足凝视,只见每滴水珠都映照着众生疾苦:有人在荒漠中跋涉求水,有人在豪门深宅中挥霍甘泉,有人甚至因争夺水源而刀剑相向。
"福田者,如良田可种善根。"李尘的声音惊起树上栖息的白鸽,他抬手招来一朵青莲,花瓣上浮现出《温室洗浴众僧经》的古老经文。刹那间,井台化作黄金浴池,汲水的木桶变成了琉璃宝瓶,五百比丘的袈裟无风自动,露出底下新生的法衣。
人群中走出一位身着麻衣的老农,他的手掌布满老茧,怀中抱着一个缺角的陶罐。"大师,我每日给寺里送水,为何家中仍遭旱灾?"李尘凝视陶罐,看见罐底沉淀着几粒稻谷,那是老农昨日省下的口粮。
"你看这陶罐。"李尘将陶罐浸入浴池,清水瞬间填满缺口,"你供养的不仅是水,更是众生的清凉。"他屈指一弹,陶罐中的水化作甘霖,洒向老农龟裂的农田。在众比丘的诵经声中,干涸的土地竟抽出了新芽。
老农愕然,李尘继续道:"《温室经》云:'洗浴众僧,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你虽送水,若心怀吝啬,福报便如漏罐。"他忽然指向一位正在擦拭鎏金佛像的沙弥,"你看他,擦佛眼时心生恭敬,擦佛足时却心生嫌恶,这便是福田不净。"
沙弥浑身一颤,手中的抹布突然化作莲花。李尘将莲花插入佛前的净瓶,瓶中清水竟映出沙弥前世曾是喂养大象的奴隶,因嫌弃象粪肮脏,生生世世被困在秽土道。"供养不在形式,在心清净。"李尘说道,"你此刻的惭愧,便是最珍贵的供品。"
此时,一位身着锦缎的商人越众而出,他的腰间挂着翡翠佛珠,每颗珠子都刻着"招财进宝"。"大师,我布施黄金万两,为何生意仍不景气?"李尘审视佛珠,发现每道刻痕都浸着铜臭。
"你看这浴池。"李尘挥手招来商人的过往,只见他曾以次充好欺骗顾客,却在佛前慷慨解囊。"福田非交易,而是耕耘。"李尘将商人的翡翠佛珠投入浴池,珠子竟变成了黑色的鹅卵石,"你种下的是欺诈,如何收获福报?"
商人冷汗浸透中衣,李尘又道:"《温室经》有七法供养:燃灯、香汤、净水、杨枝、澡豆、衣服、饮食。"他忽然指向井边的老妇人,"她每日为比丘们洗衣,虽无珠宝,却能让袈裟不染尘埃。"
老妇人抬头时,李尘看见她的手掌布满冻疮,却仍在冷水中揉搓袈裟。他屈指轻弹,井中水温骤升,水面浮现出老妇人前世曾是青楼女子,因清洗僧袍而种下善根。"你今世的贫苦,是过去业障;今世的坚持,是未来福田。"李尘说道,"当你不再执着于回报,福报自会降临。"
人群中忽然传来争吵声,两位施主因布施多少争执不休。李尘屈指一弹,两人瞬间被吸入浴池的倒影中。在那里,他们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一世为争功德榜榜首,将救命的药粥倒入粪坑;另一世为求往生极乐,竟将亲生父母送入寺院为奴。
"看到了吗?"李尘的声音在倒影中回荡,"福田本无大小,执着便成枷锁。"他挥手打破倒影,两位施主化作光雾回到原位,他们的衣襟上分别浮现出"无求"与"无相"的梵文。
此时,一位全身缠着绷带的病人越众而出,他的眼中布满血丝:"大师,我身患恶疾,求遍名医无效,该如何是好?"李尘凝视他的病体,看见无数冤魂在绷带下挣扎。
"这是往昔杀生的果报。"李尘将病人带入浴池,清水漫过绷带时,竟变成了血水。"你若真心悔过,可每日为比丘们洗浴,用这双手洗净他们的尘垢,也洗净自己的业障。"病人愕然,绷带突然脱落,露出的皮肤上竟布满莲花印记。
三日后,祇树给孤独园的浴池变成了七彩琉璃池。五百比丘洗浴时,池中浮现出各自的前世今生:有人曾是屠夫,因供养僧众而得解脱;有人曾是国王,因吝啬而堕入畜生道。李尘站在池边,看着众生百态,心中感慨万千。
"福田非是外求,而是内修。"李尘最后望了一眼浴池,"当你们能在一盆清水中看见众生的苦难,在一件袈裟上照见自己的佛性,便是真正耕耘福田之时。"言罢,他踏破虚空而去,留下浴池上空悬浮的七盏明灯,每盏灯都映照着《温室洗浴众僧经》的要义。
多年后,祇树给孤独园的浴池被尊为"福田池"。每当有人真心悔过,池中便会升起金色莲花;每当有人虔诚供养,池中便会浮现诸佛宝相。而李尘的传说,也随着池中莲花的清香,飘向了远方——在那片清香中,永远回荡着世尊的教诲:"诸比丘,欲得福慧,当勤供养三宝,如农夫播种,必得丰收。"
(http://www.220book.com/book/HEM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