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明终于彻底康复,他满怀热忱地准备回归农场工作。清晨,阳光洒在农场的每一寸土地上,李天明早早地起床,走出宿舍,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心中满是对重新投入工作的期待。
他首先来到了农场的木工坊,这里摆放着各种工具和木材,熟悉的场景让他倍感亲切。正在整理工具的老木工陈师傅看到李天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陈师傅是个技艺精湛且性格温和的人,在木工坊里备受尊敬。
“天明啊,你可算回来了!这木工坊没你还真不行。”陈师傅热情地说道。
李天明笑着回应:“陈师傅,我这不是回来了嘛。这段时间多亏了您照看着这儿。”
陈师傅摆了摆手:“我这老头子也就只能做些日常维护,你那些创新的点子和精湛的手艺才是木工坊的活力所在啊。你看,之前你改进的那几款农具,大家用着都特别顺手,效率提高了不少呢。”
李天明走到那些农具前,仔细端详着,眼中闪烁着光芒:“陈师傅,我这次回来,还想再进一步优化这些农具,让它们更好用。”
这时,几个年轻的木工学徒围了过来。其中一个叫小齐的学徒兴奋地说:“天明哥,你回来太好了!我们都盼着跟你学更多的手艺呢。”
小齐是个聪明伶俐、对木工充满热情的小伙子,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
李天明看着他们,鼓励道:“好啊,只要你们肯学,我一定把我知道的都教给你们。咱们一起把木工坊的活儿干得更出色。”
在木工坊里转了一圈后,李天明又来到了农田边。知青们正在田里忙碌着,看到李天明,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围了过来。
知青大刘笑着说:“天明,你这一康复,我们可就更有劲儿了。你不在的这段时间,这田里的活儿虽说也没落下,但总感觉缺了点啥。”
李天明有些愧疚地说:“大刘,辛苦你们了。我这伤拖累了大家。”
大刘连忙摇头:“你这说的是哪里话。大家都是知青,相互扶持是应该的。你以前为农场做了那么多贡献,这次受伤也是意外。”
李天明看着广阔的农田,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现在我回来了,咱们得好好规划一下这农田的种植和管理。我听说最近有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和种子品种,我想去了解一下,看看能不能应用到咱们农场。”
知青小美说道:“天明哥,这主意不错。要是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那农场的发展就更好了。”
小美是个细心且有想法的女孩,对农业知识也颇有研究。
李天明点头表示赞同:“小美,你对农业知识比较了解,你和我一起去研究研究吧。咱们多参考一些资料,也可以向其他有经验的农场请教。”
“好啊,天明哥,我很乐意。”小美开心地应道。
回到农场办公室,李天明找到了农场的生产资料管理员老孙。老孙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对农场的各种物资和资料都管理得井井有条。
“孙叔,我想找一些关于新农业技术和种子品种的资料。”李天明说道。
老孙推了推眼镜,说:“天明啊,这些资料都在那边的柜子里。不过,这新的农业技术和种子品种都有一定的风险,需要谨慎考虑啊。”
李天明回答道:“孙叔,我知道。我会仔细研究,先做一些小范围的试验,再决定是否大规模推广。”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李天明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灌溉系统,这种灌溉系统能够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水量,节约用水且灌溉效果更好。
他兴奋地对老孙说:“孙叔,你看这个灌溉系统,如果能应用到咱们农场,那可太好了。既能节省人力,又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老孙看了看资料,沉思片刻后说:“这系统看着是不错,但安装和维护成本可能不低。咱们得好好算一算这笔账。”
李天明表示理解:“孙叔,您说得对。我会和大家一起商量,看看怎么能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实施这个项目。”
经过几天的研究和准备,李天明组织了一场农场工作会议。在会议上,他详细地介绍了自已回归工作后的计划和想法,包括农具的优化、新农业技术的探索以及新型灌溉系统的引进等。
知青们和农场的工作人员们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自已的意见和建议。
大刘说:“天明,我觉得农具的优化很有必要。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可以一起改进。”
小美也说道:“关于新农业技术,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在一块试验田里试用,观察效果后再推广。”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会议气氛热烈而和谐。
最后,李天明总结道:“大家的意见都很宝贵。我们就按照计划一步步来,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农场一定会越来越好。”
会议结束后,李天明和赵晓萱一起走在农场的小路上。
赵晓萱看着李天明充满干劲的样子,心中满是欣慰:“天明,你今天在会议上的表现很棒。我相信你一定能带领大家把农场建设得更好。”
李天明握住赵晓萱的手,深情地说:“晓萱,这都离不开你的支持。有你在我身边,我才有更大的动力。我们一起为农场的未来努力吧。”
(http://www.220book.com/book/HN8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