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这片巴山蜀水环绕、向来富饶安逸的天府之地,
也没能避开乱世的汹涌浪潮,
于动荡中演绎出无数跌宕起伏、光怪陆离的传奇。
而咱们今儿个的主角——徐氏,恰似一颗诡谲流星,
裹挟着明艳与荒唐,骤然划过前蜀宫廷的浩瀚夜空,
留下一道道或绮丽、或斑驳的痕迹,
惹得后人不住咂摸、反复评说。
一、官宦娇娥初长成
徐氏降生于成都一户簪缨世家,
老爹徐耕,官至眉州刺史,
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深谙为官之道,行事八面玲珑,
于当地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徐家府邸朱门高阔,庭院深深,雕梁画栋间尽显世家气派,
往来宾客非富即贵,门庭若市,好不热闹。
打小,徐氏就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宠溺万分,
要星星不给月亮,吃穿用度皆是上乘之选,
绫罗绸缎裁就的衣衫,精致糕点摆满桌案,日子过得优渥非常。
徐父目光长远,深知女子有才方能在世间立稳脚跟,
彼时虽世道纷乱,但文化传承断不得。
于是,不惜重金,遍请名师大儒入府教导女儿。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沉沉,徐氏埋首于书卷墨香之中,
研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师者严苛,授课时不苟言笑,稍有差错,戒尺便落在桌上,威慑力十足。
可徐氏却聪慧过人、韧性十足,一点就通,
琴音婉转似林间莺啼,棋局纵横尽显谋略,
书法灵动飘逸,作画栩栩如生,出口成诗更是不在话下。
夏日的午后,徐家花园中繁花似锦,
徐氏独坐亭中,轻抚琴弦,一曲《平沙落雁》引得蝴蝶翩跹环绕;
冬日雪落,屋内炭火正旺,她挥毫泼墨,绘就傲雪寒梅图,
引得家人啧啧称赞。
日子久了,徐氏出落得才情卓绝、模样更是拔尖,
眉眼含情,顾盼生辉,举手投足间皆是大家闺秀的温婉风姿。
偶尔外出,漫步在熙熙攘攘的成都街头,
引得一众公子哥儿频频侧目,惊为天人,
有的甚至看得呆愣当场,撞了旁人都浑然不觉。
徐家“才女佳人”的名号也不胫而走,
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一日,家中来了贵客,是父亲官场旧友,
久别重逢,二人把酒言欢,兴致颇高。
酒过三巡,徐父红光满面,一时兴起,
喊女儿出来露一手琴艺,也好让老友品鉴一番。
徐氏闻召,莲步轻移,仪态万千地端坐琴前,
玉指轻拨琴弦,一曲《高山流水》潺潺流出,
音符跳跃间仿若清泉漱石、松风拂林,
听得众人如痴如醉,仿若置身云山雾绕的仙境。
那贵客猛地一拍大腿,赞不绝口:
“徐兄啊,你这闺女,才情样貌皆是上乘,
往后定能寻个绝世好人家,光宗耀祖呐!”
徐父捋着胡须,满脸得意,眼神中满是对女儿的期许。
二、入宫承宠展锋芒
彼时,王建凭一腔热血与果敢谋略,
手提三尺长剑,穿梭于硝烟战火,
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推翻腐朽旧朝。
继而聚拢一众能人志士,在蜀地建立前蜀政权,
登基称帝,风光无限。
新朝既立,宫中自然要广纳天下美人,
充盈这寂寞后宫。
徐氏姐妹花——她和妹妹徐淑妃,
凭借出众的姿容与才名,毫无悬念地入选。
初入宫廷,徐氏便敏锐察觉到,
这红墙高耸、朱门紧闭的宫闱之内,
看似锦绣繁华、歌舞升平,实则暗流涌动、步步惊心。
妃嫔们为博皇帝青睐,明争暗斗,拉帮结派,
手段层出不穷。
今得宠,明日便可能失势遭人践踏,
冷宫仿若一头择人而噬的巨兽,
时刻张着大口,等着吞掉失宠之人。
机遇很快来临。
一场专为新晋妃嫔设的宴会上,
王建端坐高位,身着龙袍,威风凛凛,
眼神在一众美人中随意扫过,神色间透着几分倦怠。
轮到徐氏献舞,她一袭水蓝色纱裙精心裁制,
裙袂飘飘,上头绣着的金丝银线,在烛光映照下熠熠生辉。
翩然起舞时,身姿轻盈似蝶,旋转、跳跃间尽显灵动之美;
眉眼含情,眼神灵动勾人,仿若藏着无尽的故事与柔情。
舞毕,王建猛地拍案叫绝:
“妙啊!这舞姿,这气韵,堪称一绝!”
当下便将徐氏召至跟前,细细打量,越看越心生欢喜,
当即封她为贤妃。
夜里,王建留宿徐氏寝宫。
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荡,添了几分旖旎氛围。
王建轻抚徐氏秀发,目光温柔,笑道:
“爱妃,初见你,朕便觉着你与众不同,
好似那清冷月宫的仙子入了凡尘,
往后就好生伴在朕身边。”
徐氏双眸含情,脸颊绯红,柔声道:
“陛下乃真命天子,身负江山社稷之重,
能侍奉陛下,是臣妾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臣妾定当倾尽心力,让陛下舒心。”
言语间,满是赤诚。
三、立嗣风云暗涌动
徐氏得宠后,并未安于现状,沉醉在帝王的温柔乡里。
她久居后宫,深谙生存法则,
知晓在这深宫内院,有子傍身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方能在往后的日子里站稳脚跟,不惧风雨。
没多久,她生下儿子王衍。
这王衍打小就机灵过人,小嘴跟抹了蜜似的,
哄得众人开心不已;吟诗作画也颇有几分天赋,
笔下诗词虽稍显浮华,却也能引得王建哈哈大笑,
因而十分得宠。
彼时,前蜀太子之位悬空,仿若一块的肥肉,
引得王建几个年长皇子虎视眈眈,各怀鬼胎。
有的暗中拉拢朝臣,许以高官厚禄;
有的培植私人势力,在军中安插亲信;
朝堂上下暗流汹涌,局势一触即发。
徐氏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儿子尚幼,根基不稳,若是错过这次机会,
往后母子俩恐遭人算计。
和妹妹淑妃一合计,决定主动出击。
她暗中拉拢宰相张格,
先是差人送去一箱箱金银财宝,绫罗绸缎,
随后又许下事成之后加官进爵的诺言,
源源不断地将好处送入张府;
又寻来相面大师,一番威逼利诱,许以重金,
让其配合演了一出好戏。
相面那日,大师故作高深,围着王衍转了好几圈,
摇头晃脑,而后扑通跪地,声音高亢:
“陛下,此子龙眉凤目、天庭,周身祥瑞环绕,
乃帝王之相啊!”
王建面露迟疑,转头看向张格,
眼中满是问询之意。
张格立马心领神会,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陛下,老臣观王衍聪慧过人,才学不凡,
心地纯善,若立为太子,必是我大前蜀之福,
可保江山永固。”
徐氏适时添柴加火,夜里侍奉王建时,
眼眶泛红,泪眼婆娑道:
“陛下,您整日为国事操劳,身心俱疲,
立储一事关乎社稷安危,犹如大厦之根基。
臣妾不敢多言,但王衍是臣妾所生,
臣妾日日教导,瞧着他一心向学、心怀悲悯,
定能担起这重任,不负陛下期望。”
王建经不住这轮番劝说,心中疑虑渐消,
最终点头,立王衍为太子。
四、太后专权乱朝纲
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
王建年迈体衰,疾病缠身,
终是没能熬过病魔侵袭,驾崩归西。
王衍继位,徐氏顺理成章成了皇太后,
妹妹为皇太妃。
没了王建的制衡,徐氏彻底放飞自我,
朝堂后宫一把抓,开启专权之路,
将前蜀朝堂搅得乌烟瘴气。
卖官鬻爵这事儿,在徐太后这儿成了家常便饭。
一日朝堂议事,大臣们吵得不可开交,脸红脖子粗。
起因是几个富商听闻前蜀官场“门道”,
为争一个县令职位,出价一个比一个高,
互不相让,当堂就较上了劲。
徐太后得知后,嗤笑一声,从凤椅上起身,
神色不耐:
“吵什么吵!这事儿有何难办?
谁出钱多,谁当官,就这么简单。
咱大前蜀如今用钱的地儿多着呢,
边境战事、赈灾救济,桩桩件件都得钱,
这既能填补国库,又能让他们感恩戴德,一举两得。”
底下大臣虽有怨言,却无人敢吱声,
只能暗自摇头叹息。
王衍年少贪玩,本就无心朝政,
如今有太后撑腰,更是肆意妄为,
将家国大事抛诸脑后。
母子俩时常结伴出游,
所到之处,百姓避让、鸡飞狗跳。
大兴土木,修建宣华苑,
耗费巨资,征召无数工匠,日夜赶工。
苑成之后,搜罗天下奇珍异宝填充其中,
什么夜明珠、翡翠屏风、象牙雕饰,琳琅满目,
晃得人眼晕。
宣华苑竣工那日,徐太后拉着王衍穿梭其中,
啧啧赞叹:
“儿啊,瞧瞧这园子,气派非凡,
雕梁画栋,奇石异木,
往后咱就在这儿逍遥度日,国事让臣子们操心去。”
王衍连连点头,眼睛放光:
“母后所言极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才是正经。”
不仅如此,宫廷宴会更是奢靡无度。
桌上摆满山珍海味,熊掌、猩唇、鱼翅一应俱全,
美酒如流水般畅饮。
席间,歌女舞姬轻歌曼舞,
王衍还时常即兴作诗,词句浮夸,
却引得徐太后拍手叫好。
大臣们虽心怀不满,却也只能强颜欢笑,附和称赞。
五、大厦倾颓终落幕
好景不长,前蜀朝堂被徐氏母子搅得腐朽不堪、摇摇欲坠之际,
后唐庄宗李存勖秣马厉兵,磨刀霍霍,
盯上了这块肥肉。
彼时王衍还在秦州与美人寻欢作乐,
沉醉在温柔乡中,浑然不知大祸将至。
待唐军压境,烽火连天,喊杀声震彻云霄,
王衍才慌了神,匆忙回宫,
却发现军队久疏训练,军备废弛,
将领们无心恋战,组织不起有效抵抗,
前蜀军队兵败如山倒。
无奈之下,王衍只能上表乞降,
带着宗族大臣,灰头土脸地踏上前往洛阳的屈辱之路。
到了秦川驿,后唐庄宗的诛杀令如期而至。
徐太后得知消息,双腿一软,瘫倒在地,
凄厉嘶吼:
“我儿拱手献国,何罪之有?
你们这般背信弃义,就不怕遭报应吗!”
行刑官面色冷峻,不为所活,手起刀落,
徐太后的喊叫声戛然而止。
曾经在前蜀呼风唤雨、权倾朝野的她,
就此落幕,鲜血浸染黄土,
徒留一段荒唐又悲凉的故事,
任由后人评说、叹息。
回顾徐氏这一生,从官宦娇女到宠妃,
再到专权太后,最后身首异处,
繁华与落魄交织,权力与欲望裹挟,
恰似一场荒诞大梦。
(未完待续)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皇后攻略,糙汉皇帝泪奔成团宠(http://www.220book.com/book/HXA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