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十国那乱世的漩涡之中,潭州城的马氏一族,可是实打实的风云存在。
马希范,公元 899 年呱呱坠地,字宝规,打小就泡在富贵窝里,是楚武穆王马殷的第四子。
上头有几个兄长撑着,底下还有兄弟围着,母亲陈氏,将他护在羽翼之下,虽说身处乱世,倒也没吃太多苦头,顺顺当当长大。
年少时的马希范,生得眉眼俊朗,性子带着几分不羁,心里头藏着一腔抱负。
一日,他与兄长们在校场看士兵操练,瞧着那些寒光闪闪的兵器,挥舞的军旗,血热得不行,
转头跟身旁的马希声说:“兄长,往后我定要手握重兵,让咱楚地威名远扬,任谁都不敢小瞧!”
马希声拍了拍他肩膀,笑道:“你小子,有志气是好事,可得下苦功夫。”
初露锋芒,平叛建功
初出茅庐,马希范就领了镇南节度使的差事。
彼时,地方可不太平,匪寇流窜,时不时就闹出点叛乱,扰得百姓不得安宁。
马希范倒也不含糊,整军经武,带着人马风风火火就去平叛。
战场上,叛军气势汹汹,已方先锋有些招架不住,败退回来。
副将急得满头大汗,跑到马希范跟前嚷道:“王爷,敌军凶悍,咱这攻势怕是要受阻,要不暂作休整?”
马希范剑眉一竖,瞪圆了眼:“休战?门儿都不能有!此刻退缩,军心必乱。
儿郎们,听好了,随本帅剿灭叛军,保我楚地太平!”
说罢,他一马当先,身披战甲,长刀一挥,率先冲入敌阵。
士兵们见主帅如此英勇,士气大振,纷纷呐喊着跟上。
某次平叛,敌军龟缩在深山老林,倚仗地势负隅顽抗,常规战术根本行不通。
马希范心生一计,挑了些身形矫健、熟悉山林的士兵,扮作猎户,混入山林探路,摸清敌军布防。
夜里,大军趁敌军熟睡,打着火把,如神兵天降。
叛军惊慌失措,乱作一团,马希范身先士卒,手刃数敌,大喊:“今日便是尔等覆灭之时,降者免死!”
叛军纷纷丢盔弃甲,跪地求饶。
经此一役,他威名更盛,楚地百姓传颂其英勇果敢。
继位之路与盟约风云
长兴三年(公元 932 年),命运的齿轮陡然一转,马希声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马希范在众人期许中,登上了王位。
刚继位那会,他脑子还算清醒,知道根基不稳,诸多事宜得妥善料理。
恰逢彭士愁那边闹出动静,带着人马蠢蠢欲动。
马希范当机立断,点齐兵马,奔赴前线。
营帐里,烛火摇曳,将领们围坐一团,商讨军情。
一员老将皱着眉说:“大王,彭士愁盘踞多年,地势险要,强攻怕是伤亡惨重。”
马希范手指敲着桌案,沉思片刻道:“硬来不行,咱就智取。
派人去探探口风,看看能不能招安,化干戈为玉帛。”
一番交涉后,还真有了转机。
马希范与彭士愁面对面坐在议和帐中,彭士愁目光警惕:“马王爷,你许下的条件,可作数?”
马希范爽朗一笑:“我马希范一言九鼎!
往后你自治一方,上缴赋税,我保你族人安稳,如何?”
彭士愁思量许久,终是点头,二人签下盟约。
这一签,竟开了中国古代民族自治的先河,消息传回楚地,百姓欢呼,都说大王英明。
盛世转奢,朝堂暗流
可安稳日子没过几年,马希范就像变了个人。
兜里有钱了,底气足了,奢靡之风渐起。
夜里,他喝着美酒,醉眼朦胧地跟近臣说:“本王觉着,这楚宫太寒碜,配不上咱如今的声势,得修!”
底下人纷纷附和,溜须拍马。
后晋天福七年(公元 942 年),天策府破土动工。
工匠们日夜赶工,那场面,堪称壮观。
楼宇高耸入云,门窗栏槛全用金玉装饰,朱红色的砂粉一刷就是几十万斤,旁人看得咋舌。
马希范漫步其间,得意洋洋:“瞧见没,这才是本王的宫殿,往后定要流传千古!”
他还募集了八千多富家子弟,组成银枪都,整日操练,不为打仗,就图个威风。
大臣拓跋恒瞧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日进宫求见。
拓跋恒拱手,直言不讳:“大王,如今百姓赋税沉重,苦不堪言,这宫殿劳民伤财,还望三思啊。”
马希范脸色一沉:“拓跋恒,你懂什么?本王这是彰显国威,你莫要扫了本王的兴!”
不仅如此,马希范还想出各种敛财招数。
派人核查田亩,专挑大的算,好多百姓不堪重负,拖家带口逃离家乡。
有人上报:“大王,百姓都跑没影了,地都荒啦!”
马希范却满不在乎:“地在就行,还怕没粮?”
皇后攻略,糙汉皇帝泪奔成团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皇后攻略,糙汉皇帝泪奔成团宠最新章节随便看!更荒唐的是,他设了衣襟信箱,鼓励匿名告发,一时间人心惶惶,多少无辜人家破人亡。
离奇屠臣,朝堂噤声
一日朝堂之上,气氛诡异得压抑。
马希范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原来是有密报传入他耳中,说有大臣暗中与邻国勾结,意图谋反。
马希范拍案而起,怒目圆睁:“把那叛徒给朕揪出来!”
很快,一位平日里德高望望重的老臣被押了上来。
老臣高呼冤枉,涕泪横流:“大王,臣一心为国,绝无谋反之事,定是有人蓄意陷害!”
马希范却充耳不闻,冷笑道:“证据确凿,还敢狡辩?拖下去,斩了!”
行刑那日,不少大臣冒死求情。
吏部尚书双膝跪地,磕得额头淤青,哭喊道:“大王,老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李大人绝无反心,求您详查啊!”
马希范却不为所动,冷哼道:“你们是串通一气,想蒙骗本王吧?再啰嗦,连你们一块儿治罪!”
刀起头落,鲜血溅在宫墙之上,群臣噤若寒蝉。
此后,朝堂人人自危,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触了霉头,招来杀身之祸。
私下里,大臣们聚在一起,摇头叹息:“大王怎变得如此残暴多疑,楚国这是要完呐。”
扩张野心,血腥攻占
马希范的野心不止于楚地,看着周边小国、部落富得流油,他打起了歪主意。
听闻邻境有处富饶之地,盛产金银珠宝、粮草牲畜,马希范决意出兵攻占。
出征前,朝堂上争议不断。
一位文臣苦劝:“大王,连年征战,百姓疲惫,国库空虚,此时不宜兴兵啊。”
马希范嗤笑一声:“迂腐!错过眼前良机,何时才能壮大楚国?本王心意已决,休要多言。”
大军压境,那片土地的守军拼死抵抗。
马希范下令强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楚兵如潮水般涌进城池。
城破之后,马希范却下了一轮残忍命令:“屠城三日,以儆效尤!”
士兵们烧杀抢掠,无辜百姓哭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大街小巷。
侥幸存活的百姓,眼中满是仇恨与绝望,诅咒着这残暴的军队。
周边国家听闻此事,对楚国又惧又恨,纷纷加强军备,联合起来伺机报复。
有个小兵哆哆嗦嗦地跑到马希范跟前,“扑通”一声跪下:“大王,百姓们都跪地求饶了,咱能不能收手啊,这、这太残忍了。”
马希范眼睛一瞪,怒斥道:“心软什么!本王要的是绝对威慑,往后谁还敢跟楚国作对?给我继续!”
忠言逆耳,君臣决裂
后晋天福八年(943 年),朝堂上更是炸开了锅。
孔目官周陟出了个馊主意,让各县额外贡纳米粮,大县两千斛,中县一千斛,小县七百斛,没米的交布帛。
拓跋恒气得浑身发抖,闯进王宫,呈上谏书:“殿下,您打小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
如今府库空虚,百姓穷得揭不开锅,还这般横征暴敛,周边邻国虎视眈眈,万一有变,如何是好?
望您收回成命,杀了周陟谢罪!”
马希范看完谏书,当场怒发冲冠,把奏章狠狠摔在地上:“拓跋恒,你屡次三番触本王霉头,是何居心?”
拓跋恒梗着脖子,半步不退:“大王,微臣一片忠心,您若不听劝,楚国危矣!”
马希范拂袖而去,吼道:“不见,往后别使他来烦本王!”
几天后,拓跋恒不死心,又求见。
客将区弘练拦在宫门口,一脸无奈:“大人,大王正午睡,吩咐了不去打扰他。”
拓跋恒长叹一声:“罢了,大王不听忠言,一意孤行,我怕是要眼睁睁看着楚国衰败,他家千口流离失所喽。”
这话传到马希范耳里,更是火上浇油,自此,君臣二人彻底决裂,马希范终身不再见拓跋恒。
暮年昏聩,大厦将倾
马希范在奢靡路上一路狂飙,身体却渐渐垮了。
夜里,他躺在奢华的龙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时常胸闷气短。
太医们围着诊治,开了一堆药方,却收效甚微。
他的脾气愈发暴躁,宫女太监稍有不慎,就是一顿打骂。
开运四年,马希范病情急转直下,已是油尽灯枯之势。
床榻边,几个亲信大臣满脸悲戚。
马希范气息微弱,喃喃道:“本王一生,也曾意气风发……怎就走到这般田地……”
说罢,大口喘气,眼神渐渐涣散。
众人哭喊着“大王”,他却再也没了回应,享年 49 岁,这位曾掀起楚地风云的文昭王,就这么落幕了。
马希范下葬那日,天空阴霾密布,百姓们站在街边,面无表情。
没有哭声,只有窃窃私语:“作孽太多咯,楚国往后可咋整?”
大臣们低着头,心里五味杂陈。
随着棺木入土,楚国往昔的辉煌也一并被掩埋,留下的是千疮百孔的摊子,和前路未卜的国运。
(未完待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HXA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