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一隅的南汉,
恰似这乱世漩涡中的一叶扁舟,
演绎着独属于它的传奇故事。
今儿个,咱就把目光聚焦在南汉高祖刘龑的皇后马氏身上,
她的一生,跌宕起伏、爱恨交织,
恰似一幅绚丽至极却又满是褶皱的绝美画卷,
缓缓铺陈开来,
尽是往昔的恩怨情仇。
马氏,实打实的名门贵胄,
楚王马殷的掌上明珠。
打从呱呱坠地起,
便被金银绸缎、珍馐美馔环绕,
身边丫鬟婆子成群,
伺候得无微不至。
自幼受着良好熏陶,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性子温婉大气,
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
可生逢乱世,
皇家与世家的联姻,
往往藏着数不清的利益盘算,
她虽贵为千金,
却也身不由已,
婚姻大事早早便被父亲与家族定下,
成为维系势力的一枚关键棋子。
彼时,南汉初露锋芒,
刘龑野心勃勃,
一心要在这乱世割据一方、开疆拓土。
楚王马殷瞧着刘龑年少有为,
麾下兵强马壮,
琢磨着若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往后在乱世中相互扶持,
不失为保家族昌盛的妙计。
于是,马氏便带着忐忑与期许,
踏入了南汉王宫,
嫁给了刘龑。
初入王宫,
马氏满心紧张,
眼前的夫君陌生又威严。
刘龑初见马氏,
眼睛骤亮,
打趣道:“哟,早听闻楚王之女貌若天仙、才情出众,
今日得见,果真所言非虚,
本王往后可有福喽!”
马氏双颊绯红,
欠身行礼,
轻声应道:“大王谬赞,
妾身不过略通文墨,
往后还望大王多多担待。”
起初,小两口蜜里调油,
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刘龑忙着朝堂政务,
闲暇时便携马氏漫步御花园,
赏遍奇花异草,
听那婉转小曲儿;
马氏也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
对待下人宽厚仁德,
不出几月,
宫里便都对这位新夫人赞不绝口,
敬服有加。
有一回,
刘龑被朝堂上的赋税之争搅得心烦意乱,
黑着脸回了后宫,
闷坐在榻上一言不发。
马氏瞧在眼里,
急在心里,
赶忙端了杯热茶,
挨着刘龑坐下,
轻声探问:“大王,
这是碰上啥烦心事了?
您要是不嫌妾身啰嗦,
不妨说与妾身听听,
说出来,
心里总归能舒坦些。”
刘龑抬眸,
看着马氏关切的模样,
长叹一声:“唉,那帮大臣,
为点赋税吵得脸红脖子粗,
各执一词,
本王听得脑袋都要炸开了!”
马氏浅笑,
温言劝道:“大王,
大臣们也是各为其主、各谋其职,
您先消消气。
不如静下心,
把各方提议细细斟酌,
定能取个折中的法子来。”
刘龑眉头渐舒,
捏了捏马氏的手,
笑道:“还是夫人通透,
听你这么一说,
本王心里敞亮多了。”
岁月悠悠,
转瞬到了南汉乾亨三年(919 年),
刘龑根基稳固,
大权在握,
念及马氏的贤良淑德,
决意给她个名分,
一场盛大奢华的册封大典拉开帷幕。
整个南汉都城张灯结彩,
百姓们挤在街头巷尾,
热议着这位即将母仪天下的新皇后。
大典当日,
马氏头戴凤冠,
身披华服,
仪态万千地走上高台,
接受众人朝拜,
那一刻,
她心潮澎湃,
暗暗起誓要倾尽心力辅佐刘龑,
让南汉昌盛繁荣。
可花无百日红,
人无千日好。
随着刘龑的江山愈发稳固,
后宫佳丽如潮水般涌入。
起初,
马氏还能大度包容,
想着只要后宫安宁,
大王舒心就成。
可人心都是肉长的,
眼见刘龑整日留宿他处,
多日不见踪影,
马氏心里那股酸涩劲儿,
怎么压也压不住。
恰在此时,
刘龑新得了位娇俏可人的美人,
宠得那叫一个上心,
连着好几日都宿在美人宫中。
马氏的贴身丫鬟气不过,
嘟囔道:“娘娘,
大王也太不像话了,
您才是皇后,
怎能这般冷落您!”
马氏瞪她一眼,
轻声嗔怪:“休得胡言乱语,
大王政务繁忙,
宠爱哪位姐妹是他的事儿,
咱们守好本分就行。”
话虽如此,
可夜里躺在空榻上,
马氏翻来覆去,
眼眶不知不觉就红了。
若只是失宠,
倒也罢了,
偏生有个嚣张跋扈的妃子,
仗着刘龑的宠溺,
全然不把马氏放在眼里,
三番五次蓄意找茬。
一回宫宴,
众人刚落座,
那妃子就大剌剌地挨着皇后尊位坐下,
阴阳怪气地说:“哟,皇后娘娘,
您可别介意哈,
我呀,
就爱坐这儿,
大王都没说啥呢。”
马氏心里窝火,
却仍强压怒火,
扯出一抹笑容:“妹妹乐意便好,
只是宫里头的规矩不能坏,
免得惹人笑话。”
那妃子却得寸进尺,
冷哼一声:“哼,
规矩?
有大王撑腰,
什么规矩破不得!”
马氏脸色骤沉,
肃然道:“妹妹这话可就大错特错了,
若无规矩,
后宫岂不乱套?
还望妹妹谨言慎行!”
一时间,
席间气氛剑拔弩张,
众人噤若寒蝉。
好在刘龑及时赶到,
见状呵斥了那妃子几句,
风波才暂且平息。
经此一事,
马氏对刘龑多了几分怨怼,
夫妻间悄然生出隔阂。
刘龑也察觉到马氏的落寞,
心生愧疚,
琢磨着找机会哄哄她。
一日,
刘龑特意吩咐御膳房做了马氏最爱的点心,
亲自捧到寝宫。
一进门,
便满脸堆笑:“皇后,
朕今儿得了些稀罕食材,
让御膳房做了你爱吃的点心,
快尝尝,
合不合口味?”
马氏瞥了眼点心,
语气冷淡:“多谢大王费心,
妾身这会儿没胃口。”
刘龑心里明白她还在气头上,
上前握住她的手,
软语哄道:“皇后,
是朕不好,
冷落了你,
往后朕一定多陪陪你,
你就别气了,
好不好?”
马氏抬眸,
眼眶微红,
轻叹:“大王,
妾身所求不多,
只求你心里有我一席之地,
没了你的眷顾,
这后宫的日子,
着实难熬。”
刘龑心疼不已,
将她揽入怀中,
轻声安抚。
此后,
刘龑收敛不少,
常来陪伴马氏,
二人关系回暖。
可乱世从不给人安稳日子,
南汉边境警报频灯,
周边势力屡屡侵扰。
刘龑无暇顾及后宫,
再度投身军政要务,
马氏只能独守空闺,
默默为他祈福。
偏在这时,
后宫风云再起。
一位新进宫的容妃,
生得明艳动人,
且心机深沉,
一心想取代马氏成为后宫之主。
她先是拉拢了几个得宠的妃子,
结成小团体,
在后宫散布流言蜚语,
暗指马氏善妒,
苛待下人,
容不得其他姐妹。
一时间,
宫中流言漫天,
马氏虽问心无愧,
却也难免被指指点点,
声誉受损。
马氏得知此事后,
并未慌乱,
而是不动声色地召集了几位信得过的老嬷嬷,
叮嘱她们暗中留意容妃等人的动向。
一日,
容妃的贴身丫鬟鬼鬼祟祟地往后花园去,
老嬷嬷们悄悄跟上,
只见丫鬟与一个陌生男子碰头,
交接了一封密信。
嬷嬷们眼疾手快,
当场拿下二人,
搜出信件,
竟是容妃与外臣勾结的铁证,
意图在刘龑出征时,
里应外合,
搅乱后宫,
扶自已上位。
马氏拿着信件,
径直去找刘龑,
将事情始末一五一十道出。
刘龑勃然大怒,
即刻下令严查,
容妃等人被打入冷宫,
参与此事的相关人员皆被严惩。
经此一役,
马氏在后宫的威望再度树立,
众人对她的果敢睿智更是钦佩有加。
可安稳日子没过多久,
又有个慧妃冒了出来。
这慧妃才情出众,
擅长吟诗作对,
常邀刘龑共赏诗词,
哄得刘龑兴致颇高。
她还借着与刘龑讨论诗词的方式,
旁敲侧击地说马氏疏于才学,
不懂风雅,
不配与大王谈文论道。
马氏听闻,
也不气恼,
反而精心筹备了一场诗词雅集,
邀请后宫众姐妹参加。
雅集之上,
马氏出口成章,
对答如流,
无论是诗词典故,
还是韵律格调,
皆见解独到,
令众人刮目相看。
慧妃本想借机刁难,
却反被马氏的才情折服,
满脸羞愧,
自此收敛了许多。
岁月不饶人,
马氏年纪渐长,
身子骨大不如前。
一场风寒突袭,
让她一病不起。
刘龑心急如焚,
守在床榻边,
冲太医怒吼:“都给朕打起十二分精神诊治,
要是皇后有个三长两短,
朕饶不了你们!”
太医们战战兢兢,
开方煎药,
可马氏的病情却如沉疴难愈,
不见起色。
病榻上的马氏,
看着刘龑满脸憔悴,
虚弱地抬手:“大王,
妾身怕是撑不住了,
您别为我太过劳神,
定要保重龙体,
守好南汉江山。”
刘龑眼眶泛红,
紧攥着她的手握:“皇后,
别说胡话,
你定会好起来,
咱们还要携手看南汉繁荣昌盛呢!”
命运无情,
马氏终究没能熬过病魔,
在那个静谧的夜里,
缓缓闭上双眼,
香消玉殒。
刘龑悲痛欲绝,
守着遗体不肯离去,
口中喃喃:“皇后啊,
是朕辜负了你,
没护好你,
朕悔啊……”
整个后宫哭声一片,
沉浸在哀伤之中。
这位温婉大气、
历经坎坷的皇后,
就此落幕,
留下的爱恨情仇,
在宫闱深处被后人传颂,
成为乱世里一段别样的传奇。
马氏离世后,
刘龑仿若丢了魂,
一夜之间苍老许多,
处理政务时常常走神,
往昔马氏的劝慰、
陪伴,
成了他心底最痛的眷恋。
(未完待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HXA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