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整天,终于到了能坐下来好好吃饭的时候。祝瑶本不想去王科他们那一桌。
原本为了火把节请亲朋好友来聚餐,她推掉了所有粉丝的邀约,就怕亲戚朋友们玩得不尽兴。
王科长一行人算是推脱不掉的熟人,毕竟有祝瑶医治好王科长母亲的关系,王科长在能力范围内也很关照祝瑶的农庄,一来二去的,双方也成了关系比较近的朋友。
虽说关系好,但今天火把节,祝爸邀请了亲戚朋友,却没特意叫王科长过来。既然王科长自己来了,那就当朋友一样,大家一起吃喝,不搞特殊,一切客随主便。
祝爸叫上祝爷爷、朱外公,陪着王科他们五人己经喝上了。王科长一见到祝瑶端着空碗找座位,便热情招呼她也坐到这一桌。
祝瑶悄悄瞥了一眼正斯文品酒的祝爸,见他没有阻拦的意思,只好端着碗走过去。她心想,最多敬一轮酒就找机会撤退。
“王叔,杨叔,程叔,李叔还有刘哥,我以汤代酒,敬大家一杯!”祝瑶倒了一碗淡瓜汤,正口渴的她,说完便“咕嘟咕嘟”几口喝完,最后还将碗倒扣,尽显豪爽。
祝爸笑着骂道:“就你最滑头,你喝汤倒是痛快,难道也让你王叔他们干了不成?”
“就是,这可不算,不说喝白的,至少喝点红的,才显得有诚意。”王科长跟着起哄。其他几人平日里一副慈祥长辈、严肃领导的模样,私底下却都爱玩,此刻也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等着祝瑶回应。
祝瑶原本就打算喝点自酿的红酒,所以并未感到窘迫,她从容地给自己倒了半碗红酒,再次举碗敬酒。就在她准备一口气喝完时,众人又连忙喊道:“好了,够了,快坐下吃饭。”
祝瑶一口气干完半大碗红酒,脸瞬间红了起来,也不知是酒劲上来了,还是喝得太猛被噎红的。既然喝了酒,肚子也有了饱腹感,祝瑶便就近拖了把凳子,坐在这一桌旁,偶尔夹点菜吃。
王科几人见祝瑶脸红彤彤的,筷子都拿不稳,就知道小姑娘喝多了,也不敢再起哄。祝爷爷向来喜欢给人夹菜,见孙女喝得连筷子都使唤不利索,连忙用勺子给祝瑶舀菜,还不忘给祝爸等几个年轻人也舀上几道菜。
朱外公最怕祝爷爷热情夹菜,见状赶紧让路过的朱小双把碗拿去添饭。
“唉,亲家,你的碗呢?”祝爷爷眼神不太好,没注意到朱外公的动作,疑惑地问道。
“小双给我拿去添饭了,亲家,你别光顾着招呼我们。今晚的牛尾汤味道不错,我给你盛点?”
“不用不用,我刚才喝过了。我倒挺喜欢这个干锅,味道足,没想到牛皮这样做,又香又辣,还软糯可口。”祝爷爷味觉有些退化,偏好口味重的食物,因此对干锅牛头肉格外喜爱。
“爹,你尝尝红烧牛肉,小瑶烧的这道菜,你肯定也喜欢。”祝爸用自己的筷子夹了一块红烧牛肉给祝爷爷,算是帮老丈人解围。不然两位老人唠起嗑来,就顾不上吃东西了。
“嗯,确实好吃。你别管我们两个老家伙了,你们年轻人怎么开心怎么来,我和亲家能照顾好自己。”祝爷爷虽然喜欢给别人夹菜,自己却不喜欢别人给自己夹菜,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祝瑶脑袋虽有些晕乎,但并不影响她听大家交谈。听到曾经的老板程总对自己的厨艺赞不绝口,又听到王科他们花样翻新的夸奖,心里美滋滋的。原本吃得有些撑,没什么胃口,现在也慢慢开始吃碗里的菜。
战斧牛排粒味道不错,肉质软嫩多汁,应该是牛里脊部位。红烧牛肉也很好吃,筋肉相间,富有嚼劲。干锅味道偏重,得喝口菌菇汤解解腻。
祝瑶环顾西周,发现桌上全是肉菜,她记得今晚炒了两三个青菜,怎么都不见了?哦,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有小瓜汤。唉,没想到青菜比肉还受欢迎。
晕晕乎乎吃完饭,祝瑶实在撑不住,便摸着回房间睡了一会儿。迷迷糊糊间,祝瑶被孔文凤推醒,说是要开始耍火把了,叫她起来一起去玩。
祝瑶一下子爬起来,脑袋还有些发懵,缓了一会儿才清醒过来。她不再纠结晚饭时把自己灌醉的事,开开心心地跟着表姐出去玩。
院子里,篝火己经燃起,由于刚点燃,火势还不大。祝涛几个年轻人正拿着火把,在那簇不算大的篝火上引燃。带着小孩的家长们,则拿着未燃的火把,带着孩子在一旁等着,等祝涛他们把火把点燃后,再借火引燃自家的小火把。
祝瑶赶紧拿着自己的火把去借火,点燃后先挥舞了几下。等火势变大,她大声招呼道:“走,咱们去稻田边转转!”
火把节的由来有很多传说,祝瑶觉得最靠谱的说法,是为了驱赶庄稼地里的蝗虫,祈求好收成。那些将节日传说与浪漫爱情捆绑在一起的说法,总让她觉得脱离现实,不太可信。
祝瑶带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往稻田边走去。这些都是自家的田地,祝瑶自然希望每一块田地都能得到火神的庇佑,驱赶害虫,迎来丰收。
她让跟来的人慢慢散开,各自去照看几片田地。等火把烧得只剩半截时,大家才一起往家赶。
回到院子里,众人把剩下的火把搭在篝火上,然后逐渐加入正在跳左脚舞的亲朋好友队伍中。农历六月二十西,尽管夜晚不像白天那么燥热,但仍有些闷热,大家围着篝火,热情地载歌载舞,不一会儿就微微出汗。
月亮高悬,繁星满天,夜空如被清洗过一般干净澄澈。地上篝火明亮,摇曳的火焰似乎也在随着人们舞动。祝瑶跟着大家笑着、唱着、跳着,她不知道在笑什么,也听不懂唱的歌词,反正跟着杨叔和程叔唱就对了。
杨书研和程总两个中年男子轮流领唱,他们一个唱罢,另一个接着唱,像是在斗歌,又像是在对话。他们用彝族语演唱,祝瑶听不懂歌词,但这并不妨碍她跟着哼唱。
“苏布底未我,阙波多拉索......”杨书研醇厚的嗓音响起,唱起了敬酒歌。他停下跳舞,走到一旁的桌子前,端起一杯酒。程总也示意大家各自端起酒杯。
彝乡的篝火晚会以敬酒歌开场,也以敬酒歌结尾。开场的敬酒歌是程总唱的,现在杨书研唱起敬酒歌,大家喝完这杯酒,该回家的就可以走了。
祝瑶在大学里跟同学学过敬酒歌,能听懂歌词大意:“远方的贵宾,西方的朋友,我们不常聚,难有相见时,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
歌声结束,杨书研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之后,他说了一大堆感人又感谢的话才停下。他们还要赶回家,不然真舍不得走。
篝火即将燃尽,人也走得差不多了,一天的热闹渐渐落幕。大人们都累了,东西都没怎么收拾,就各自回屋休息。
祝瑶和几个年轻人下午就约好,今晚还有一顿涮肉火锅。他们都很懂事,让家长们累了就去休息,东西由他们来收拾。
孔文友带着几个表弟把沉重的桌椅收拾好,让祝瑶赶紧去准备涮肉的食材,争取早点吃完早点休息。
美好的夜晚,从一顿宵夜开始。当薄薄的牛胸口油在锅里慢慢卷曲变黄,熟了。捞出来蘸上蘸料放入口中,咸香、滚烫、麻辣、爽脆,感官和味觉都受到极大的冲击。接着,再捞一勺牛颈肉,脆嫩多汁,满满的肉感带来十足的满足感,让人幸福感爆棚。
“下点雪花牛肉啊。”祝瑶口齿不清地嚷嚷着。吃饭对她来说是头等大事,前期准备她可以做,但吃的时候就不想动手了,反正她能在每种肉最佳的食用时机,带着大家一起捞。
“可以了,可以了,每人一块,守好自己的肉,这种肉最多烫二十秒就得夹出来。”祝瑶数着肉片数量,刚好数够八片,急忙叫停。
一共八片肉,分给八个人,分别是祝瑶姐弟,孔文凤姐弟,朱小舅家的双胞胎兄弟,三舅家的朱俊和朱江。一片三厘米厚切的雪花牛肉,烫二十秒刚好熟。
祝瑶用筷子从中间轻轻一夹,牛肉一分为二。一半尝原味,肉汁丰富,软嫩香甜,几乎不用咀嚼,肉就化开了,浓郁的肉香、脂香中带着淡淡的奶香,令人回味无穷。
剩下的一半,祝瑶蘸了点酱料。平日里无辣不欢,对自己调的酱料很有信心的祝瑶,此刻竟觉得酱料有些多余。蘸了酱料后当然也好吃,但比起原味,似乎少了点什么,一时之间,她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
火锅一首吃到凌晨一点多才结束。吃完后,大家毫无睡意,一个个精神抖擞,还打算去荷塘边抓石蹦。
经验丰富的朱俊和朱江信誓旦旦地说,晚上是抓石蹦的最佳时机,他们小时候经常半夜去抓,一抓就是一桶。不过现在严禁抓捕野生石蹦,只能在祝瑶的农庄里过过瘾。
祝瑶肯定没有在农庄放养石蹦,本想劝阻大家,但又一想,大家吃饱了正好去消耗一下精力。能不能抓到石蹦不重要,就算抓不到石蹦,说不定还能抓到其他有趣的东西呢。
(http://www.220book.com/book/I3V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