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继续解说着一战中法国的人口伤亡情况......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场战争对法国人的代价,是将整个国家推向了深渊。一代年轻人消失,工业心脏化为焦土,曾经的高利贷帝国沦为债务囚徒……】
“还有两年,整整两年多呢?这剩下的日子可让我怎么熬啊?”
随着天幕报出一战结束的日期,德法前线与古德曼发出同样声音的人甚至高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剩下不能发出声音的要么就是嗓子韧带受伤,要么那个人就只剩下了落榜生与他身边的瓦尔德冯。
【1914年,法国以不足4000万的人口,动员了800万士兵参战,占全国总人口的20%——每5名成年男性中就有4人穿上军装】
【这场战争以惊人的效率吞噬生命:西年间,131.5万军人阵亡,280万士兵因毒气、炮弹和枪伤永久伤残,另有136.5万劳动人口因战火流离失所或死于疾病与饥荒。总计超过548万伤亡,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13.7%——每7个法国人中便有1人成为战争的祭品】
“五百五十万啊,这可比刚才所说还要严重?”克里孟梭又一次深受打击,如果此时他是总理都想与德国人讲和了,可惜他现在还不是。
--
(天幕中出现战地医院内截肢的士兵堆积如山,医生麻木地记录死亡名单的画面)
【伤亡的残酷性远超数字本身。阵亡者中,约60%年龄在20至35岁之间,他们是法国农业与工业的支柱。战争结束时,20至34岁男性死亡率高达22.8%,导致1921年法国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女性比男性多出100万,寡妇群体达60万人,孤儿超75万】
(画面:乡村教堂的阵亡者名单动辄覆盖整面墙壁,诺曼底小镇圣洛的纪念碑上刻着191名青年的名字——而战前该镇仅有1500居民)
(画面:乡村空荡的田野,妇女与儿童在田间劳作)
【最致命的创伤潜藏在未来。1919年,法国大学入学人数较战前减少50%,教师队伍因30%男性教师阵亡而崩溃。医学界统计,战争导致法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50%,首至1939年仍未恢复战前水平】
--
“我怎么倒觉得有些庆幸,幸亏是我们法国在一战中战败了,否则光为了维护一战的胜利成果,就足以将我们法国拖入万劫不复之地?”
看着天幕中公布的数字,贝当将军开始理解两年后自己所做得决定了,如果说半年前临危受命而来到凡尔登前线的贝当只是一个军人的话.....
那么“两年以后”被迫签订投降协议的贝当就是在用自己一生的荣誉为法国的未来争取一线生机。
与此同时霞飞元帅则在推导着万一法国战胜将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结果就是他跟贝当所想一样,如果一战法国胜利了,那么法国将不得不保存一百万人以上的常备军,不得不收拾德国、奥地利战败的烂摊子,不得不将大量的力量用来维持新接受的德国殖民地.....
最终,法国将成为英国人的垫脚石。要么被东山再起的德国再一次打败,要么就自己先崩溃了,没有第三条道路。反而一战战败对法国是一种彻底的解脱......
--
【当德国在1925年迎来“黄金一代”婴儿潮时,法国的学校与工厂里,回荡着一代人集体缺席的沉默】
“我现在可以确信,我们德国是真正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看着天幕之中讲到了德国1925年的婴儿潮 ,威廉一世兴奋地跳起了探戈,此时的他根本不像一个严谨的德国人,但在场却没有人指责他的所为有失皇帝风范,大臣、将军们更是兴奋地君前失仪.....
--
(镜头:法国东北部满目疮痍的工厂与农田)
【法国东北部,曾是国家的工业命脉,集中了全国75%的钢铁与煤炭产能。然而,这里沦为西线主战场,德军占领期间摧毁了22万栋建筑,34.2万栋部分损毁。1918年,法国钢产量仅剩战前的38%,煤炭依赖进口,工业指数暴跌至战前的一半】
(画面:荒芜的麦田,配给制下排队领取面包的人群)
【农业同样遭遇灭顶之灾。326万公顷农田毁于战火,400万头役畜被征用。1917年,法国小麦产量仅为战前的42%,饥饿迫使政府实行配给制,甚至从北美高价进口粮食。曾经的面包篮,沦为饥饿的象征】
【一战的创伤,让法国人彻底畏惧战争。“宁可投降,不愿再流血”——这种集体心理,既是生存的精明算计,也是时代悲剧的注脚】
己经沉默的天幕之下,法国人己经不敢再想象下去了,甚至有些人己经在蕴量要求政府停止这场战争。甚至在巴黎正在发着白羽毛的女士们一想到未来自己可能会成为寡妇,或者因为大量男子缺失,不得不亲自下农田干活、下煤矿挖煤,一下子也破防了。
--
【战前,法国是世界的“高利贷帝国”,对外投资60亿法郎。然而,战争掏空了国库:进口额飙升3倍,欠下美国40亿、英国30亿美元债务】
【更致命的是,沙俄倒台让法国千亿法郎债权化为泡影】
--
就在法国之外的人以一种局外人看着天幕中不断跳出的数字之时,莫斯科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耳边突然传来了“沙俄倒台”这个似乎并不美妙的声音.....
“你们掐朕一把,朕没有听错吧?什么叫沙俄倒台.......”说话间沙皇的嘴唇都在不断地颤抖。
--
“你没听错,我的导师,沙俄倒台了,我们的机会快来了!”
当尼古拉的询问无人敢回答之时,远在几千里之外的钢铁同志正在兴奋地回答着导师同样的询问。
“只是如果这样,那么德国人的要价一定不会低啊,恐怕我们得失去黑海、乌克兰、波罗的海,从此彻底回到彼得大帝之前?”就在此时,一想到俄国的未来,导师与钢铁突然间都沉默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I65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