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大战历史知识竞猜第十三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丢失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如德国在东大青岛权益一度被窝国所占领,在巴黎和会上这个问题是如何处理的?】
--
“看来一战之后,英国虽然被赶出欧洲大陆,但仗着他们的海军优势,仍然大量争夺海外殖民地?”
听着这个题目,威廉二世突然觉得当年俾斯麦真是无比正确,他就反对自己开拓海外,认为守不住 。
而自己就是不相信,还大力发展海军,现在看来俾斯麦是正确的。
以前,虽然威廉二世心里己经有一种无力感,但却煮熟的鸭子嘴硬,绝对不肯承认这一点。
但现在,尤其是面对着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将一战胜利成果弄得一踏糊涂,他终于明白了一点,作为一个年轻人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觉得老人太保守......经历一番打击后,才明白老人的正确.....可惜己经无法弥补这个损失了。
“朕还算是运气好的,毕竟朕打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战败的是我,那么我很可能就只能退位后,跑到荷兰去当寓公了。”
“所以,等弗希德里希回来,我一定要好好跟他谈一谈.....”
“谈一谈我当年的错误,不管他能听不能听,能听多少,尽人事而听天命吧!”
--
就在威廉二世这个未来的“胜利者”在自怨自艾之时,尼古拉二世己经正在拟定给威廉二世的电报,这己经是第三个草稿了,但他仍然是不满意——
“虽然天幕上讲了,一战是威廉赢了,但是这不还在打仗之中。”
“只要打仗就要死人,如果我们俄国站在他的一边,他就可以少死多少人,说不定连大不列颠岛都登上了。就没二战什么事情了?所以......”
“所以这个措辞也不能太软弱,否则还以为我怕了他呢?虽然就是如此,但......”
身旁的外交大臣无奈地将这封电报草稿又拿走了,上一次他可是要求软弱一些的,看来还得将第一稿拿出来.....
--
【A窝国主动将山东权益吐了出来,巴黎和会决定将其还给东大】
“这种结果其实是最好的了,虽然......我们德国在山东青岛可是投入了整整几个亿的马克啊?”
“那里的下水道建设的不比柏林差,每一段不仅用了最好的材料,还给准备了零配件....”
“除了德国工程师没有埋在地下,其他什么没有......”
“谁能想过经营殖民地居然会亏损......”
威廉二世很想将青岛再一次拿回来,但是一想到——
“朕的大德意志帝国虽然在欧洲很威风,但恐怕连大西洋都出不去。那么能够将青岛还给东大,不让窝国得利就己经不错了.....”
“毕竟这个窝国离得太远,朕鞭长莫及,再加上窝国一首是英国的盟友,恐怕还只能想办法拉拢它才行。”
--
【B完全由窝国占有】
【C由于东大代表的坚决反对,最终窝国没有实现占有山东的目的】
【D中日间因山东及青岛问题暴发战争】
--
“这后面三个答案中,其实第二个与第西个是一回事儿?”
英国议会的丘吉尔想了想说道。
按他刚才与劳合乔治、张伯伦的分析,随着欧洲大陆法俄战败,要想维持住印度,就必须在亚洲紧紧拉住窝国,并防止美国与自己争夺东大市场。
而按他们的想法,只要中日发生战争,要么是德国背后支持东大,要么是美国背后支持东大,甚至可能两个都支持着东大。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甚至可能连东大市场都保不住,所以一定要拉紧英日联盟。
“可惜啊,本来按我们原来的想法,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打赢了德国,我们就可以结束英日联盟,并压服窝国限制海军的,这一回看来只能任窝国做大了?”丘吉尔满脑子都是遗憾。
--
“我估计正确答案是第三个,虽然大德意志帝国受限于海军无力扩张到东亚,但是面对着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窝国人绝对不敢惹 他。”
“到时候,恐怕只要德国人给东大代表一个暗示,那么窝国人就只能撤出山东了。”
张伯伦的想法非常符合窝国人的人性,毕竟他作为一个外交家政治家,对远东窝国这个国家研究颇深,明白窝国人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角色,绝对不敢跟战胜的德国来硬的。
否则德国以一战胜利之势,只要愿意武装东大,那么光那些一战剩余武器就足够武装几百万东大军队的了。
“就算海路被我们封锁了,但是你们可别忘记了,还有一条亚欧铁路呢?从柏林到莫斯科再到远东的哈尔滨,这条路线.....”
--
听了张伯伦的话,劳合乔治、丘吉尔纷纷点头同意他的判断。
反正,远东的事情,跟英国关系不太大,最后结果如何,不关生死。他们最担心的还是印度了。
“按天幕所讲,这个甘地,似乎用了三十年时间,才实现了印度独立,如果这么算的话,那么应该是第二次世界期间或者之后发生的事情?”
丘吉尔又拿起了速记员的记录,仔细地研究着天幕中的每一个字。
“你这么一分析,我恐怕真要绝望了,恐怕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张伯伦突然间想立刻离开这个议会大楼,从此再不过问政治。
“张伯伦,你可能太悲观了。既然英德大空战发生在二战期间,那么就意味着我们与德国打得是两败俱伤。再加上我们解放了法国,那么......”
“最好的结果可能就是又回到了一战前,当然我们也要考虑一种情况,那就是这个所谓的大德意志帝国到底能维持多久?”
“如果威廉二世与他的儿子只满足于建立一个纯正德意志人口为主体的国家,那么维持下去没问题,如果太贪心,恐怕就蛇吞象了。到时候恐怕就得自己先解体.....”
随着丘吉尔的分析,三个人的意见终于达成了一致,大英帝国的未来虽然比较黑暗,但是仍然透着曙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I65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