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解散之后,袁绍带兵北归。洛阳那片焦土之上,余烟仍在袅袅升腾,断壁残垣之间,时不时能瞧见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在废墟里翻找着亲人的尸骨。袁绍骑在马背上,凝视着这座往昔无比繁华的帝都,心头沉甸甸的。
“主公,曹操己经占据兖州,正在招兵买马呢,看他那志向可不小啊。”沮授压低声音提醒道。
袁绍轻轻点头,却并未即刻回应。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曹操信中的那些傲慢话语,又想起许攸投奔曹操时的那种决然,心中不由得一阵刺痛。
“孟德啊……到底还是变了。”他轻声叹息,“罢了,人各有志,勉强不得。”
田丰驱马向前,一脸严肃地说道:“主公,曹操野心勃勃,要是不及早加以遏制,日后必然成为大患。”
袁绍摇了摇头:“董卓还没被消灭,天下仍然动荡不安,这个时候要是自相残杀,只会让百姓再次遭受苦难。”
沮授和田丰对视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忧虑——主公实在是太过宽厚了,然而在这乱世之中,仁义未必就能换来忠诚。
在南阳的袁术府邸里,袁术放声大笑:“哈哈哈!袁本初就是个优柔寡断的家伙,放走孙坚不说,还纵容曹操,现在联军都己经分崩离析了,正是我袁公路崛起的大好时机啊!”说着,他举起酒樽,对着堂下的一众谋士说道。
主簿阎象皱着眉头劝谏:“主公,袁本初虽然宽厚,可他的根基相当深厚,可不能小瞧了他。不如暂时和他结盟,一起图谋大业。”
袁术冷哼一声:“结盟?他袁本初算个什么东西?我才是袁氏嫡子,他不过是个庶出之人罢了!”
说完,他狠狠地把手中的酒樽摔在地上,眼中闪烁着野心的火焰:“传我的命令下去,加快募兵的速度,我要先拿下淮南,然后谋取天下!”
谋士杨弘小声说道:“主公,听说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不如……”
袁术眯起眼睛,嘴角泛起一抹阴冷的笑意:“孙文台?哼,他也活不了多久了。”
兖州这边,曹操的军帐之中。许攸大步流星地走进来,拱手行礼:“孟德,好久不见啊!”
曹操赶忙起身相迎,笑容满面,热情洋溢:“子远能来投靠我,这可真是上天在帮助我啊!”
两人相对而坐,开始饮酒,曹操还亲自给许攸倒酒,然后问道:“子远啊,你在袁本初的手下,为什么突然来投靠我呢?”
许攸冷笑一声:“袁本初表面上宽厚,内心却很猜忌,看起来很仁义,实际上优柔寡断,根本成不了大事!”
“哦?”曹操装作很惊讶的样子,“本初一首有着‘多谋善断、从谏如流’的名声,怎么会这样呢?”
许攸不屑地嗤笑:“他确实有很多谋略,可是每每到了关键的时刻,就因为那妇人之仁而错过大好机会!放走孙坚、纵容袁术、信任刘备……现在联军都己经溃散了,他竟然还想着用仁德来服人,真是可笑至极!”
曹操眼中闪过一道精芒,笑着说:“子远既然来了,不如就帮我一把吧?”
许攸举起酒杯:“我愿意跟随孟德,一起谋划霸业!”
冀州的邺城之中,袁绍召集谋士们商议事情。
“主公,袁术己经在淮南招兵买马了,恐怕他有不轨的心思。”审配禀报说。
“曹操占据兖州,还招揽了许攸,他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了。”郭图补充道。
袁绍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地说:“公路虽然骄狂,但他毕竟是我袁氏家族的人,如果能够劝说他回头,一起扶持汉室,难道不是更好吗?”
田丰忍不住说道:“主公,袁术的野心非常大,他怎么可能会听劝呢?要是不及早对付他,肯定会成为大的祸患!”
沮授也劝说道:“曹操有着枭雄的资质,许攸又对我们军队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果不早点谋划对付他们,后患可是无穷无尽的啊!”
袁绍闭上眼睛沉思,过了许久,终于睁开眼睛说道:“传我的命令,整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
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要是公路执迷不悟,那我就亲自去征讨淮南。至于曹操……”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最后还是叹了口气说:“希望他不要逼我动手。”
夜深了,袁绍独自站在庭院之中,仰望着星空。
“主公,天气凉了。”侍从递过来一件披风。
袁绍接过来,却没有披上,只是低声问道:“你说,这天下,到底是需要仁义,还是霸术呢?”
侍从不敢回答。
袁绍苦笑着说:“也许……在这乱世之中,仁义本来就是一种奢侈。”
但是他马上又摇了摇头,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不,如果连仁义都丢掉了,就算是得到了天下,又有什么意义呢?”
说完,他转身回屋,背影如同挺拔的松树。
星落万川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袁绍虽然做出了整军备战的决定,可他心中依然矛盾重重。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单纯的仁义难以立足,可他又不想彻底抛弃自己坚守的信念。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决策,联军解散这件事是否本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对于曹操和袁术,是否真的只有兵戎相见这一条路?
曹操这边,得到许攸之后,如虎添翼。许攸熟知袁绍军队的部署、粮草的储备等诸多机密。曹操与许攸常常彻夜长谈,商议着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许攸建议曹操先稳定兖州的局势,发展农业,充实粮草,同时积极拉拢周边的小势力。曹操深以为然,他一方面派遣能吏治理兖州各地,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另一方面,他派出使者,带着厚礼去联络附近的郡守和豪族。
在淮南,袁术的募兵计划进展顺利。他不断扩充自己的军队,还从各地招揽谋士和将领。不过,他的骄狂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对部下要求苛刻,稍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阎象多次劝谏,但袁术根本听不进去。
“主公,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您对将士和百姓如此严苛,恐失人心啊。”阎象忧心忡忡地说。
“哼!我乃袁氏嫡子,天下本就该是我的,这些人若是不服从我,就是自寻死路。”袁术不以为然地回答。
袁绍整军的消息传到了袁术耳中,他却不以为意。
“袁本初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他要是真有那个胆量,早就对我动手了。”袁术自信满满地对杨弘说。
然而,袁绍的军队在沮授和田丰的精心训练下,战斗力日益增强。士兵们士气高涨,他们对袁绍的仁义之举心怀敬意,愿意为他效命。
曹操在兖州的发展也逐渐引起了其他势力的注意。徐州的陶谦担心曹操势力扩张会威胁到自己,于是开始加强徐州的防御。他招募流民入伍,修缮城墙,囤积粮草。同时,他还派出使者前往荆州刘表处,希望能与刘表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刘表收到陶谦的结盟请求后,陷入了沉思。他的荆州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但他也不想卷入过多的纷争。刘表深知曹操的能力,也明白陶谦的担忧。他召集谋士商议,有的谋士建议答应陶谦的请求,共同制衡曹操;有的谋士则认为应该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
“主公,曹操势力渐强,若不加以遏制,日后必成大患。陶谦虽实力不强,但徐州也是战略要地,与他结盟,对我们有益无害。”蒯越进言道。
“可是,一旦与陶谦结盟,就必然会与曹操为敌。曹操此人狡诈多谋,我们荆州也会陷入战火之中。”蔡瑁反对道。
刘表权衡利弊后,决定先不明确表态,只是回复陶谦说会考虑结盟之事。
袁绍在整军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对袁术的劝说。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派人送到袁术手中。信中表达了自己希望袁术悬崖勒马,共同为汉室效力的想法。袁术看了信后,大笑不己。
“袁本初真是天真,他以为一封信就能让我放弃大业?真是可笑至极。”袁术把信扔到一边,对使者说,“你回去告诉袁本初,我袁公路的志向,不是他能理解的。”
使者回来把袁术的话如实禀报给袁绍,袁绍听后,心中充满了无奈。他知道,与袁术之间的战争恐怕难以避免了。
曹操在兖州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他的军队人数不断增加,粮草也十分充足。他开始把目光投向周边的势力。他首先看中的是徐州,徐州不仅土地肥沃,而且地理位置重要。曹操想要试探一下陶谦的实力,于是派遣了一支小股部队,打着讨伐山贼的旗号,接近徐州边境。
陶谦得知曹操的部队靠近徐州边境,心中十分紧张。他一方面加强边境的防守,一方面再次派出使者前往刘表处,希望刘表能够尽快明确结盟的态度。
刘表收到陶谦的第二次请求后,意识到曹操的威胁己经越来越大。他召集将领商议对策。
“曹操此举明显是冲着徐州去的,我们若是坐视不管,陶谦一旦被曹操打败,曹操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我们荆州。”黄祖说道。
“可是,我们荆州的军队与曹操相比,实力还是有所不及。如果贸然与曹操开战,我们没有必胜的把握。”文聘担忧地说。
刘表考虑再三,决定先派遣一部分军队前往徐州边境,名为协助陶谦抵御山贼,实际上是向曹操表明自己的态度。
曹操得知刘表派遣军队前往徐州边境后,心中有些忌惮。他知道刘表的荆州兵战斗力不容小觑,而且一旦与刘表开战,自己可能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于是,他召回了靠近徐州边境的小股部队,暂时打消了攻打徐州的念头。
袁术看到曹操和刘表之间的微妙局势后,认为这是一个扩张自己势力的好机会。他决定先攻打周边一些小的势力,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兵力。他率领军队向庐江进军,庐江太守见袁术大军来袭,自知难以抵挡,便派人向曹操求救。
曹操收到庐江太守的求救信后,又陷入了沉思。如果出兵救援庐江,就会与袁术正面冲突,而且自己刚刚打消攻打徐州的念头,此时出兵是否合适?但如果不出兵,袁术一旦占领庐江,势力就会进一步扩大,对自己也会构成更大的威胁。
(http://www.220book.com/book/IAB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