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20日清晨,杭城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沈浩然站在书房的窗前,手中紧握着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阳光透过纱帘洒在烫金的字面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过去三年,他利用课余时间苦学英语、日语和A国语言,在深夜的台灯下啃读《国际商务英语》,对着磁带反复练习发音,终于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浩然,早餐好了!”母亲的声音从楼下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沈浩然将通知书小心地收进抽屉,转身下楼时,发现全家人早己围坐在餐桌前。父亲面前放着一本厚厚的相册,里面夹着他从童年到现在的照片;妹妹沈舒红着眼圈,把一个绣着“平安”字样的荷包塞进他手里;就连平日里沉稳的父亲,此刻也频频用手背擦拭眼角。
“爸,妈,我……”沈浩然刚开口,就被父亲打断。“别多说了,”父亲声音沙哑,“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家里有我们。”母亲则默默地往他碗里夹菜,“你二叔己经联系了在A国的朋友,到时候会有人接应你。”
吃过早饭,沈浩然决定第一个给马婉婷打电话。电话铃响了几声后,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浩然?”仅仅两个字,却让他心跳加速。“婉婷,我……我被哈佛大学录取了,过段时间就要去A国留学。”他深吸一口气,“等我毕业回来,一定娶你。”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正当沈浩然忐忑不安时,马婉婷轻声说:“我等你。你在那边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忘了写信。”挂断电话后,沈浩然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微笑,这一刻,未来的留学生活似乎也不再那么遥远和孤单。
接下来的几天,沈浩然忙着处理各种出国事宜。他将书房里的书籍整理打包,把珍藏的商业资料留给妹妹沈舒,叮嘱她好好学习;又去拜访了二叔,听取了许多关于跨国经商的经验和建议。二叔语重心长地说:“国外的经历会开阔你的眼界,但记住,根永远在这里。”
临行前一晚,沈浩然在“聚贤楼”订了包间,邀请李宇鑫、陈博洋、马婉婷和沈舒一起吃饭。推开门的瞬间,他愣住了——房间里挂满了彩色气球,墙上贴着一张巨大的海报,上面写着“欢送沈浩然出国留学”。
“惊喜吧!”李宇鑫系着印有“大厨”字样的围裙,端上一道新研发的菜品,“这是我特制的‘鹏程万里’,尝尝!”陈博洋则掏出一个精致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我最近的研究成果,等你在国外有了新想法,我们再一起探讨。”
马婉婷送上一本手工制作的相册,每一页都贴着他们从小到大的合影,旁边写满了温馨的话语。沈舒抱着他的胳膊,眼泪汪汪地说:“哥,你要是敢在国外忘了我们,我就坐飞机去‘抓’你回来!”
酒过三巡,沈浩然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红包,分别递给朋友们:“这是之前做生意赚的,就当是奖励。等我回来,咱们一起干一番更大的事业!”李宇鑫连忙推辞:“使不得!你在国外花钱的地方多,留着自己用。”但在沈浩然的坚持下,大家还是收下了这份心意。
夜深了,朋友们陆续散去。沈浩然和马婉婷并肩走在西湖边,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远处的雷峰塔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婉婷,”沈浩然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等我回来,我们就在这里办婚礼,好吗?”马婉婷脸颊绯红,轻轻点了点头,将头靠在他的肩上。
一周后,沈浩然踏上了飞往A国的航班。飞机冲上云霄的那一刻,他望着舷窗外渐渐变小的杭城,心中默念:“我一定会带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回来,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好。”
抵达A国后,沈浩然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哈佛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他如鱼得水,课堂上,他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探讨商业案例;课后,他穿梭于图书馆和实验室,研究A国的商业运作模式和新兴产业趋势。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远在杭城的家人和朋友,想起马婉婷温柔的笑容,这些思念化作动力,支撑着他在异国他乡不断前行。
在A国的日子里,沈浩然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商业人士。他参与了多个跨国项目的策划,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杭城的发展动态,与李宇鑫、陈博洋保持着密切联系,为未来的合作谋划蓝图。
而在杭城,马婉婷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她用自己的爱和知识浇灌着祖国的花朵;李宇鑫的餐厅生意红火,成为了杭城的美食地标;陈博洋的科研项目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等待着沈浩然学成归来的那一天。
时光流转,沈浩然在A国的留学生活即将结束。他站在哈佛校园的草坪上,望着漫天晚霞,心中充满感慨。这段跨越重洋的旅程,不仅让他收获了知识和成长,更坚定了他回国创业、回馈家乡的决心。而那个关于爱情的承诺,也即将在不久的将来,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http://www.220book.com/book/IBY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