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府祠前的香炉青烟袅袅。苏彦将三炷香插入炉中,仰望着那座鎏金龙王像——龙目圆睁,利爪张扬,仿佛下一刻就要腾云而起。这本是河工们祈求平安的寻常仪式,但今日却格外不同。
"大人,都准备好了。"沈括低声禀报,手里捧着一个古怪的铜制装置,形如罗盘却多了几层转盘,中央嵌着一根细如发丝的金针。
苏彦点点头,转向身后那群将信将疑的河工:"诸位,今日不用童男童女,不用猪羊祭品,只需将此物沉入河底,便可预知水情。"
老河工们交头接耳。每年端午"探龙宫"是千年旧俗,要用一对童男女乘羊皮筏子下河,献上祭品后取回"龙王爷"预示水情的泥块。不知多少孩子葬身鱼腹,但无人敢改——据说违逆龙王者,必遭水患。
"苏大人,这......不合规矩啊。"郑州知府擦着汗劝道,"去年刚决堤,今年若再惹怒龙王......"
"若有水患,本官一力承担。"苏彦亲手将装置绑上绳索,又在金针上系了一小片薄如蝉翼的银箔,"这叫'听水器',能测水流速、泥沙含量,甚至能预判凌汛。"
这是他与沈括根据现代水文仪原理改良的装置,虽不如电子设备精准,但远胜于迷信仪式。银箔会随水流振动,通过金针在铜盘上划出纹路,再由特制算筹解读。
"放!"
随着苏彦一声令下,听水器缓缓沉入浑浊的河水中。岸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等待。半刻钟后,装置被拉起,沈括立刻取出铜盘,用放大镜观察银箔留下的纹路。
"流速比往年快两成,泥沙含量极高。"沈括快速计算着,"更麻烦的是,底层水温异常低,恐怕上游有大量冰雪融水——这意味着提前凌汛的风险!"
苏彦面色凝重。凌汛通常在一月,如今才十一月就有征兆,若处理不当,新修的堤坝可能再遭灭顶之灾!
"即刻飞鸽传书上游各州县,加强冰情监测。"苏彦迅速下令,"同时组织民夫在险工段预备破冰船和火药。"
"大人,要用火药炸冰?"知府大惊,"这会惊动龙王爷啊!"
"龙王爷也要讲道理。"苏彦指了指听水器,"它告诉我们危险将至,我们若不作为,才是真正的亵渎神灵。"
正说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信使滚鞍下马,高举一封朱漆密信:"苏大人,太子手谕!"
苏彦心头一紧。自从上次权力风波后,太子表面收敛,暗中却小动作不断。拆开信一看,内容出人意料——太子三日后将亲临郑州视察河工,并主持新漕渠开通仪式。
"这......"知府看完手谕,面如土色,"漕渠尚未完工,如何开通?"
"明显是故意刁难。"沈括低声道,"太子知道你反对用童男女祭河,特意选端午这天来。"
苏彦着听水器上的纹路,突然笑了:"不,这是天赐良机。"
回衙署的路上,苏彦详细询问了漕渠进度。这条新渠是他设计"束水冲沙"工程的核心,能将黄河水分流引入旧运河,既减轻主河道压力,又解决漕运淤塞问题。
"还差最后三里石堰未砌。"工头汇报,"但最棘手的是渠口泥沙淤积,每日要五百民夫轮班清淤,否则水流不畅。"
这正是苏彦等待的突破口!当夜,他秘密召来沈括和几位心腹工匠,在油灯下铺开一张奇特的设计图。
"这叫'自清闸'。"苏彦指着图上复杂的结构,"闸门分三层,利用水流自身力量将泥沙冲入侧道。关键是这个螺旋导流板......"
沈括越看眼睛越亮:"妙啊!这比单纯清淤效率高十倍!"
"三日内能造出来吗?"
"加班加点的话......"沈括咬了咬牙,"可以!但需要调用工部的精良铜铁。"
"尽管去办。"苏彦取出太子手谕,"就用'迎接东宫视察'的名义征调物资,没人敢阻拦。"
次日黎明,整个郑州工地热火朝天。表面上是在赶工漕渠,暗地里最优秀的工匠都被集中到一处秘密工棚,打造那台前所未有的"自清闸"。
苏彦也没闲着,他亲自带队沿河巡视,用听水器监测各段水情。午时刚过,赵平安急匆匆赶来:"老爷!京城急报,说太子提前启程,明日就到!"
"这么快?"苏彦皱眉,"去查查,谁在怂恿太子。"
调查结果令人玩味——怂恿者竟是新任太子少师林如海,此人表面清流,实则是杜璟的门生!看来杜老狐狸也在下一盘大棋。
夜幕降临,秘密工棚里火花西溅。沈括赤膊上阵,亲自锻打闸门关键部件。苏彦在一旁调试听水器,突然发现底层水温又降了——上游冰情比预计的更严重!
"沈兄,得加快进度。恐怕五日内就有凌汛。"
"五日?"沈括抹了把汗,"明日太子就到,若发现我们阳奉阴违......"
"所以必须一击成功。"苏彦目光坚定,"明日我会带太子'意外'发现这个'惊喜'。"
第二天晌午,太子仪仗浩浩荡荡开进郑州城。令苏彦意外的是,太子竟轻车简从,只带了十几名侍卫和那位林少师。
"苏师傅别来无恙?"少年太子笑容灿烂,仿佛之前的龃龉从未发生,"孤这次是偷跑出来的,就想看看你的新奇发明!"
这反常的亲热让苏彦警觉。但当他注意到林如海频频使眼色,顿时明白——太子此行别有用心,而杜璟显然知情!
"殿下厚爱。"苏彦顺势而为,"臣正有一物想请殿下御览。"
他带太子来到秘密工棚。当"自清闸"的模型被揭开时,太子的眼睛瞪得溜圆——精铜打造的闸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复杂的导流结构宛如艺术品。
"这...这是何物?"
"回殿下,此乃'自清闸'。"苏彦启动机关,模型立刻运转起来。水流通过螺旋导流板形成漩涡,将模拟的泥沙自动排入侧道,主渠道则保持畅通。
"神奇!"太子忘形地拍手,随即又强装沉稳,"不过,真能用于大河吗?"
"正要请殿下主持试闸仪式。"苏彦躬身,"若成,可命名'东宫闸',以彰殿下慧眼。"
这个马屁拍得恰到好处。太子果然龙颜大悦,当即应允。只有林如海在一旁微微蹙眉——他显然看出了苏彦的用意,却无法阻拦。
试闸仪式定在次日午时。当夜,苏彦正检查最后细节,沈括突然闯入:"不好了!听水器监测到异常波动,上游可能己经冰塞!"
苏彦立刻披衣出门。月色下的黄河泛着诡异的银光,远处传来低沉的轰隆声——这是冰凌堆积的征兆!若此时开闸放水,巨大的冲击力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立刻停工!通知太子延迟试闸!"
"来不及了。"沈括苦笑,"太子己经命人张贴告示,明日方圆百里的官员乡绅都要来观礼......"
进退维谷!若强行阻止,太子威信受损;若冒险开闸,百姓安危堪忧。苏彦望着黑沉沉的河水,突然灵光一闪。
"有办法了!立刻准备十艘破冰船,再调三百精壮河工待命。"
次日,漕渠入口人山人海。太子高坐彩棚,兴致勃勃地向围观百姓解释"东宫闸"的妙用——显然连夜做了功课。苏彦却心不在焉,不断望向北方天际。
"吉时到——"
随着礼炮声响,苏彦亲自转动绞盘。沉重的闸门缓缓升起,积蓄多时的黄河水轰然涌入新渠。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闷雷般的响声!
"冰凌下来了!"有经验的河工惊呼。
人群顿时骚动。只见上游河面浮现无数晶莹的冰块,在湍急的水流中互相撞击,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若这些冰凌堵塞河道,瞬间就能形成数十丈高的冰坝,后果不堪设想!
"快关闸!"知府面如土色。
"不行!"苏彦厉声喝止,"现在关闸,冰凌无处可去,必会冲毁堤防!"
他转向太子,单膝跪地:"殿下,臣请即刻启动应急预案!"
太子哪见过这等阵仗,早己吓得脸色发白:"准、准了!"
苏彦立刻下令:"破冰船出击!河工队上堤!"
十艘特制的小船逆流而上,船头锋利的铁犁将大块冰凌劈碎。三百河工则按预先演练的位置,用长竿疏导冰块。更妙的是,"自清闸"的螺旋导流板竟将夹杂冰凌的水流分散导入侧道,大大减轻了主闸压力。
半个时辰后,危机解除。漕渠畅通无阻,而主河道也安然无恙。围观百姓欢呼雀跃,纷纷跪谢太子"英明神武"——虽然少年储君全程只是呆坐在椅子上。
"苏师傅......"事后,太子在行辕单独召见苏彦,声音还有些发抖,"今日若没有你......"
"殿下洪福齐天。"苏彦谦逊道,"不过臣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请殿下废除'探龙宫'旧俗。"苏彦取出听水器的记录,"有此神物,何须童男女冒险?今日殿下亲眼所见,科技之力,远胜迷信。"
太子把玩着听水器,突然问道:"这东西真能预知水情?"
"千真万确。臣正准备奏请批量制作,分发各河防要地。"
"准了!"太子一拍桌案,"就叫......'东宫听水仪'如何?孤要亲自向父皇举荐!"
苏彦心中暗笑。这少年太子虽有心机,却终究难抵"青史留名"的诱惑。将科技发明与东宫绑定,既保全了他的颜面,又推动了改革,一箭双雕。
三日后,太子启程回京。临行前夜,林如海秘密拜访苏彦:"杜大人让我转告您,皇上对太子此行甚慰,己准设立'河防新军',专司水文监测与抢险。"
"杜老深谋远虑。"苏彦会意。这支新军将是他推行水利改革的重要力量。
"还有一事。"林如海压低声音,"太子回宫后性情大变,竟主动要求学习算学和水利。皇上龙颜大悦,将您进献的'定心丹'赐名为'清心太平丸',命太医院大量配制。"
苏彦与青囊相视一笑。看来"定心丹"不仅解了太子的毒瘾,还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的心性。这招"以医化政",比任何权谋都高明。
送走林如海,苏彦独自登上黄河大堤。初夏的风裹挟着水汽拂面而来,远处新渠波光粼粼,漕船如织。自清闸运转良好,听水仪监测站也在沿岸陆续建立。这一切,都与他刚穿越时的梦想越来越近。
"老爷!"赵平安气喘吁吁地跑来,"京城急报!皇上看了太子的奏折,决定在全国推行'听水仪',还要您回京主持工部改革!"
苏彦接过邸报,却不见喜色。权力越盛,责任越大。工部改革牵涉无数既得利益,比治水更难百倍。但望着堤下安居乐业的百姓,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备轿,明日回京。"他轻声说,"带上最新版的听水仪设计图。"
"老爷还要改进?"
"嗯。"苏彦望向远方,"我想到一种可能,用磁针代替金针,或许能更精准地......"
声音渐低,化作唇边一抹笑意。在这个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他要用智慧与坚持,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改革之路。黄河水奔腾东去,如同永不回头的时光,而人类的进步,终究要靠自己创造。
(http://www.220book.com/book/IDD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