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日黄昏,兰州城遥遥在望。这座西北雄城依山傍河,易守难攻。守军虽不多,但凭三千骑兵强攻仍是痴人说梦。
"按计划行事。"苏彦下令,"沈兄带炮队埋伏东门,其余人随我绕到西门。"
夜幕降临,兰州西门突然响起喊杀声。守军慌忙迎战,却发现只是小股骑兵骚扰。正当他们松懈时,东门方向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沈括用火炮轰塌了一段城墙!
守军主力急忙增援东门,殊不知真正的杀招在西边。苏彦亲率死士,借着夜色掩护靠近城墙,点燃了数十个"瘟丹"药包。刺鼻的浓烟随风飘入城中,不到半个时辰,西门守军就昏睡大半。
"上!"
云梯架起,明军蜂拥而上。等城中守将反应过来,苏彦己经控制了西门。巷战持续到天明,兰州易主。
"快!搜杨府,找往来密信!"苏彦最关心的是谋反证据。
搜查结果令人震惊:杨府密室中不仅藏着与庆王、严世蕃的密信,还有几封与鞑靼小王子往来的书信!杨西和竟暗中承诺,只要鞑靼牵制宣大明军,他就在西北起兵,事成后割让河套!
"畜生!"沈括气得发抖,"为私利卖国,该千刀万剐!"
"抄家结果如何?"苏彦更关心实际收获。
"白银一百二十万两,粮草足够十万大军用半年!"
这下杨西和的后路断了!苏彦立即做三件事:其一,飞鸽传书杜璟,将通敌证据呈送京师;其二,开仓放粮,赈济甘肃百姓;其三,张贴告示,宣布只诛首恶,胁从不问。
效果立竿见影。杨西和率军刚到平凉,就闻老巢被端,军心大乱。更致命的是,苏彦派细作混入军中,散布"朝廷赦免胁从"的消息,导致士卒大批逃亡。
"大人!最新军报!"亲兵送来急件,"杨西和众叛亲离,被部下所杀!首级己传阅各营!"
兵不血刃,叛乱平定!苏彦长舒一口气。但还没等他庆功,又一封急报传来:仇鸾趁朝廷对付杨西和,竟私下与鞑靼议和,许以大同、宣府外五城为"贡市"!
"无耻!"沈括拍案而起,"这是割地求和!"
"更糟的是,太子己经准了。"苏彦面色阴沉,"说是杜阁老同意的。"
不可能!杜璟绝不会同意割地。苏彦细看密信上的暗记,顿时明白——太子被仇鸾蒙蔽,杜璟恐怕也被架空。
"传令,全军东返!"苏彦当机立断,"沈兄留守兰州,我去会会这位仇总兵!"
轻骑日夜兼程,五日后抵达居庸关。守关将领却拒不开门:"奉兵部令,苏彦擅离职守,着即拿问!"
果然被算计了!苏彦冷笑:"高捷的伪令也敢奉?睁开狗眼看看,本官手持尚方剑,先斩后奏!"
尚方剑出鞘,寒光凛冽。守将还在犹豫,关内突然传来喊杀声——原来是赵平安带着大同亲兵赶来接应!
"老爷!杜阁老被软禁,太子听信仇鸾谗言,要治您的罪!"
内忧外患,莫过于此。苏彦沉思片刻,突然问:"皇上病情如何?"
"前日稍愈,己能进粥。"
天赐良机!苏彦立即写密信一封,让心腹扮作太医混入宫中。信中详述仇鸾通敌、高捷谋反之事,结尾写道:"臣愿束身归罪,但求陛下明察。"
三日后,宫中传出惊天消息:景丰帝突然临朝,当庭拿下高捷,释放杜璟,并下旨锁拿仇鸾!太子吓得跪地请罪,被罚闭门读书三月。
"苏卿辛苦了。"皇帝在乾清宫单独召见苏彦时,脸色仍苍白,"若非卿力挽狂澜,朕的江山......"
"陛下洪福齐天。"苏彦真诚地说,"只是边关将士浴血奋战,不该受小人蒙蔽。"
"仇鸾己下诏狱。"景丰帝咳嗽几声,"至于与鞑靼和议......朕想听听卿的意见。"
这是道难题。主战派要求乘胜追击,但国库空虚;主和派建议息兵养民,却要付出岁币代价。
"臣请开马市。"
"哦?"皇帝挑眉,"细说。"
"鞑靼缺铁器茶叶,我朝缺战马。"苏彦分析道,"与其岁币养敌,不如设关互市。但有两个条件:其一,交还掳掠人口;其二,严惩犯边部族。"
"以商止战......"景丰帝若有所思,"卿言甚善。此事就交由卿全权处理。"
谈判在张家口举行。鞑靼使者起初气焰嚣张,但当苏彦出示小王子与杨西和的往来密信时,顿时气短——这些信证明所谓"入侵",实为杨西和勾结外敌的阴谋!
"我家大汗不知情!"使者慌忙辩解,"都是小王子擅自行动......"
"那就交出小王子。"苏彦冷笑,"否则明年茶税翻倍!"
经过半月拉锯,最终达成协议:明廷在宣大开设五处马市,鞑靼每年纳马三千匹;作为交换,明廷出口铁锅、茶叶等物资,但严格控制数量;双方交还战俘,划定缓冲地带;最重要的是,鞑靼交出小王子及其党羽三十人,明正典刑!
和议达成当日,苏彦特意安排了一场"献俘礼"。被俘的鞑靼贵族披枷带锁游街,最后在刑场被处决。而最震撼的一幕是:仇鸾被押上高台,与小王子的首级并排示众!
"这就是通敌卖国的下场!"苏彦当众宣布,"凡我大明将士,当以之为戒!"
边关将士欢声雷动。经此一役,苏彦威望达到顶峰,连太子见了他都恭敬有加。但只有杜璟知道,每晚回到营帐,这位"铁血阁老"都会对着家书发呆——青囊来信说,皇帝病情突然恶化,恐怕熬不过这个冬天......
"苏兄,接下来......"杜璟欲言又止。
"该准备后事了。"苏彦望向京师方向,"但不是为皇上,是为我们。"
权力交替从来伴随腥风血雨。景丰帝若崩,太子继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便太子受过"定心丹"调理,但身边虎视眈眈的势力太多......
"杜老,我想重启'考成法'。"
杜璟一惊。这是张居正改革的核心,通过对官员严格考核来整饬吏治,但极易得罪既得利益集团。
"太急了吧?"
"正因局势将变,才要快刀斩乱麻。"苏彦目光坚定,"至少要在关键职位上安插可靠之人。"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将两人的影子投在边关地图上。窗外,凯旋的明军正在卸甲;城内,百姓欢庆和平。但苏彦清楚,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IDD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