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当心里无比委屈,哭的很伤心。
她想起李无求曾经对她的好,不禁有些后悔跟他离婚。
槐花于心不忍地对李无求说:
“姐夫,你就让我姐一起吃点吧。”
李无求却不为所动,自顾自地吃着菜。
小当见他如此冷漠,一颗心如坠冰窟,拔凉拔凉的。
她哭着跑了出去,刚一出门就撞上了阎埠贵,他后面还跟着两个戴眼镜的老人。
看到小当哭着从李无求屋里出来,阎埠贵三人都是一愣。
“小当,你这是怎么了?”阎埠贵好奇地问。
小当擦干眼泪,难为情地说:“没什么,眼睛进沙子了。”
这时,在水池边洗衣服的秦淮茹走了过来,好奇地问:
“三大爷,这两位是?”
阎埠贵说:“他们是《燕京文艺》的编辑,来找李无求的。”
这两个人正是《燕京文艺》的主编李轻泉和小说组的组长赵金久。
“编辑?”
听说有编辑来找李无求,秦淮茹和小当都一阵惊讶。
李无求听到声音,走了出来。
“谁找我?”
阎埠贵连忙说:“李无求,这两位老先生找你。”
然后又笑着对李轻泉和赵金久说:
“二位,他就是你们要找的李无求。”
看到李无求如此年轻,李轻泉和赵金久面面相觑,十分惊讶。
“你就是李无求?”
李轻泉好奇地打量着李无求。
“没错,是我。”
这下李轻泉和赵金久确信他就是他们要找的人无疑了。
但是李轻泉还是确认了一下。
“《活着》是你写的?”
李无求笑着点头:“是的。”
李轻泉和赵金久都惊呆了。
“想不到《活着》的作者竟然如此年轻,我还以为起码是个中年人呢。”
“是啊,来之前我们还在猜测你的年龄,编辑们都认为你最少西十岁,没想到这么年轻。”
李轻泉和赵金久做了一下自我介绍。
阎埠贵和秦淮茹、小当、槐花他们这才听明白是怎么回事。
李无求写了一个叫《活着》的小说,投给了《燕京文艺》,不但过稿了,而且主编还亲自来登门拜访。
阎埠贵惊讶地说:“李无求,原来你不只会写诗,还会写小说啊!”
槐花则是满脸崇拜:“姐夫,你太厉害啦!”
秦淮茹和小当默不作声,脸色有些难看。
李轻泉好奇地问:“你还会写诗?”
“可不是嘛。”阎埠贵抢着说,“那首《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他写的。”
这下李轻泉和赵金久更惊讶了。
他们当然听说过这首诗,而且还讨论过。
“原来你就是佚名啊!”
“想不到你不只小说写的好,写诗也这么厉害!”
“过奖了。”李无求笑道,“李主编,赵组长,外面天冷,咱们进屋聊。”
“好!”
李轻泉和赵金久进了屋。
李无求招呼他们落座,拿出一罐茶叶,给他们沏茶倒水。
秦淮茹和阎埠贵他们并没有走,而是站在门外听着。
“李主编,赵组长,请喝茶。”
“谢谢。”
李轻泉喝了口茶水,身子暖和了很多,开门见山地说:
“首先,我要恭喜你,你的《活着》过稿了!”
李无求笑道:“谢谢贵刊愿意给我这个机会。”
“不是我们给你机会,而是你的小说写的确实很好。”
李轻泉毫不吝啬对《活着》的赞美。
“这是我近些年看过的最好的一部小说。”
赵金久也点头附和:“我们编辑部的很多编辑都看哭了。”
李轻泉好奇地问:“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到创作这部小说的?”
李无求略一思忖,开始信口胡诌:
“这事还要从我下乡的时候说起,那段时间我非常迷茫,每天都在思考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同时,下乡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让我对人生产生了很多深刻的感悟……”
“《活着》的原型来自于我在农村看到的一位老人,他经常赶着一头老黄牛在田间耕地。”
“听村民们说,他年轻时是个地主家的少爷……他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所以当我决定写小说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
李无求侃侃而谈,李轻泉和赵金久听得十分认真。
接下来,三人针对《活着》进行了一些深度的探讨。
李无求的文学造诣,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对历史的理解,都令李轻泉和赵金久大为赞赏。
李轻泉认为李无求有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双方聊的十分投缘,最后,李轻泉拿出一张汇款单,笑着说:
“这是你的稿费单,请收好。”
李无求接过看了一眼,顿时吃了一惊。
“1056!这么多?”
门外的秦淮茹和阎埠贵、小当他们听到这个数字,全都吓了一跳。
秦淮茹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难以置信地问:
“他刚才说多少?”
槐花说:“好像是1056。”
阎埠贵惊讶地叫道:“好家伙,这也太多了,写小说比写诗还赚钱啊!”
“可不是嘛。”槐花说,“都赶上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了,姐夫可真厉害!”
秦淮茹晃了晃,差点摔倒。
她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的不真实。
而小当则彻底傻了,呆呆地愣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只听李无求继续说道:
“李主编,这稿费是不是太多了?”
别说秦淮茹和阎埠贵他们,就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毕竟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作者,本以为能拿到千字5元的稿费就不错了。
没想到李轻泉竟然会给他千字8元的稿费。
李轻泉对他的反应很是满意,笑着说:
“按理说新人作者的稿费确实没那么多,做出这个决定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这是我们杂志社的诚意,希望你以后有其他的作品,还能继续投给我们。”
李无求说:“李主编,您放心,我今后投稿的时候一定会优先考虑你们《燕京文艺》。”
他并没有把话说的太满。
毕竟《燕京文艺》算不上国内第一梯队的文学刊物。
如果可以的话,他当然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发表在《人民文学》《收获》《当代》这种全国级别的刊物上。
李轻泉表示会安排《活着》在下个月,也就是1979年1月份那一期上发表。
不过考虑到《活着》的字数太多,要分为三期连载。
李无求对这些都没什么意见。
只要稿费到手,什么都好说。
聊了一会儿,李轻泉和赵金久起身告辞。
李无求送他们到西合院门外,刚一回去,阎埠贵就立刻迎了上来,激动地问:
“李无求,你真的赚了一千多?”
李无求一阵无语,“三大爷,你怎么还听墙根呢。”
他本来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写小说赚钱的事,只想闷声发财,以免被人惦记。
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阎埠贵就是个大喇叭,他知道了,就等于整个西合院都知道了。
槐花崇拜地说:
“姐夫,你真厉害!一本小说的稿费比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还多。”
秦淮茹和小当的心情却十分复杂……
幺九九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IIK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