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下午,京城五环内的寒风卷着细雪掠过环保大厦,伍号别墅书房内却暖意融融。沈知意倚坐在悬浮办公椅上,星达笔记本电脑投射出的全息屏幕泛着幽蓝的光,她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轻点,一份名为“星宁智育计划”的文件徐徐展开。窗外,环保大厦旁新落成的写字楼顶端,“星宁工作室”五个鎏金大字在量子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沈总,招聘信息发布后,后台简历己突破20万份。”助理的全息投影出现在桌面,身后的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其中不乏国际知名插画师、斯坦福教育博士,甚至有NASA的前天文研究员。”沈知意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招聘海报——60名画师,月入五万起,配备三室两厅的量子智能家居宿舍;主编岗位更是开出月入八万的天价,外加40天年假与全球顶尖教育资源访问权限。
在星宁工作室的招聘大厅,量子触控屏循环播放着项目介绍。传统教材区,展示着融合《天工开物》与现代工业技术的立体书籍,轻轻触碰页面,古代匠人的锻造工艺便以3D全息形式呈现;虚拟教材区,学生佩戴着星宁自研的量子头盔,正在元宇宙中探索太阳系行星,每颗星球的地质构造、大气成分都能通过脑机接口实时解析。“我们要打造的,是跨越千年的知识桥梁。”沈知意的声音从广播中传来,让现场应聘者心潮澎湃。
很快,首批团队组建完成。首席画师林夏曾是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专家,此刻她正带领团队用AI复原失传的唐代工笔技法,配合量子渲染技术,将《步辇图》转化为可交互的历史场景。“当学生能‘走进’画作,与唐太宗对话,历史就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她兴奋地向同事展示成果,画面中,虚拟角色的服饰纹理随着动作自然飘动,连织物的经纬线都清晰可见。
而在天文教材组,前NASA研究员张昊正与教育专家合作,将最新的暗物质研究成果融入中学课本。量子屏幕上,他们构建的宇宙模型不断推演着星系演化,每个参数都实时同步全球天文台的数据。“我们要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最前沿的科学,而不是等十年后知识更新。”张昊在项目会议上强调,他的提议得到了教育部官员的高度认可——星宁工作室己与国内23个省份达成教材合作协议。
随着研发推进,星宁工作室的影响力开始向国际蔓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来合作邀请,希望共同开发全球通用的多语言智慧教材;剑桥大学主动提出共享学术资源,期待与星宁的AI教育系统碰撞出新火花。沈知意抓住机遇,启动“文化灯塔”计划——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与量子科技结合,向全球输出沉浸式学习内容。
在教材测试阶段,某实验中学的课堂彻底颠覆了传统模式。学生们戴着星宁的“智学环”,通过脑电波反馈系统,老师能实时掌握每个人的知识吸收情况。学习《赤壁赋》时,量子投影在教室中重现三国战场,学生们甚至能“扮演”苏轼,与虚拟角色探讨人生哲学;而在物理课上,量子模拟系统让学生亲手“操作”粒子对撞实验,危险系数为零却能获得真实的实验数据。
网络上,关于星宁教材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B站UP主“知识探险家”制作的测评视频播放量破亿,他在视频中惊叹:“这哪里是教材?分明是通往未来的钥匙!当我戴上头盔,瞬间‘穿越’到宋代书院,和朱熹辩论理学,这种学习体验太震撼了!”评论区里,家长们纷纷留言求购,甚至有海外华人发起众筹,希望能将星宁教材引入当地中文学校。
沈知意站在伍号别墅的露台上,俯瞰着星宁工作室灯火通明的写字楼。寒风中,她的手机突然震动,传来首批教材交付政府的消息。“通知市场部,”她对着空气下达指令,“下一步,我们要把‘文化灯塔’计划推广到‘一带一路’国家,让科技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远处,星宁科技大厦的量子灯光在夜空中勾勒出智慧的图腾,而这场由教材引发的教育革命,正悄然改变着世界知识传承的方式。
作者“穿越神探夏洛克”推荐阅读《沈氏风云万亿帝国下的家族荣光》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IW1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