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的风裹着麦香掠过田垄,孟铁山弓着背,独臂握住自制的木犁。他的右腿微微颤抖,那是当年在雪原赤脚追击日军留下的顽疾,每到阴雨时节便如蚁噬般疼痛。但此刻,他的眼神却无比明亮,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
“老孟叔,歇会儿吧!” 远处传来小栓子遗孤虎娃的喊声。虎娃抱着一壶凉茶,跌跌撞撞地跑来。孟铁山首起腰,捶了捶佝偻的后背,望着眼前这片他亲手开垦的麦田。金黄的麦穗在风中摇曳,像是无数战士挥舞的战旗,又像是乡亲们质朴的笑脸。
孟铁山缓缓在田埂上坐下,虎娃将凉茶递到他手中。茶水还冒着热气,蒸腾的水汽模糊了孟铁山的视线,却让他的思绪愈发清晰。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了 1942 年的那个寒冬,在零下 30 度的急行军中,战士们绑着草鞋在冰雪中艰难前行。冻僵的侦察兵保持着持枪的姿势,成为了天然的路标,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那时的每一步,都可能是最后一步,但他们从未退缩。
“老孟叔,你在想什么?” 虎娃的声音将孟铁山拉回现实。孟铁山笑了笑,摸了摸虎娃的头:“在想以前打仗的事儿。” 他的目光越过麦田,落在远处的山峦上,那里曾是他们与日军殊死搏斗的战场。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1942 年春,截肢手术后的孟铁山,用残指蘸血在墙上写下大大的 “杀” 字。那一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仇恨与坚定。赵文彬赠给他的《共产党宣言》,他在深夜借着月光反复研读,那些文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从此,他不再只是为了复仇而战,更是为了信仰、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而战。
还有 1943 年初春,那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之一。警卫员栓子私通国军贩卖弹药,被他亲手处决。行刑前,孟铁山颤抖着点燃一支烟,塞入栓子嘴角,声音哽咽:“兄弟,下辈子别当兵。” 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与栓子眼中的泪水交织在一起,那一刻,他的心仿佛被撕裂般疼痛。但他知道,在战争面前,作者“小六飞飞”推荐阅读《七杀太行》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有些原则不能动摇。
孟铁山的思绪又飘到了 1946 年初冬,那个零下 40 度的夜晚。他单骑送情报,马匹冻毙后,他只能刨开马腹取暖。通信员小栓子为了保护密电,冻成了冰雕,却依然紧握着电码本。当孟铁山掰开小栓子僵硬的手指,取出密电时,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小栓子那年轻的脸庞,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寒冷的冬夜。
“老孟叔,你的手在流血!” 虎娃的惊呼声再次响起。孟铁山这才发现,自己的残肢因为过度用力,磨破了皮肤,鲜血滴落在金黄的麦穗上。他轻轻擦去血迹,笑着说:“不碍事,这点小伤算什么。”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孟铁山的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他倚着独臂射击架,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空。那射击架,曾陪伴他狙杀了无数日军,如今却成了他休息的倚靠。它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见证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孟铁山的意识渐渐模糊,他仿佛又看到了赵文彬,那个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予他指引的战友。赵文彬微笑着向他走来,手中拿着《论持久战》:“铁山,我们胜利了。” 接着,他又看到了炊事班长老周,怀里紧紧揣着留给伤员的冻土豆;看到了卫生员秀芹和参谋大壮,在血色婚礼上被毒气弹袭击;看到了反战日兵山田浩二,为救村民孩童中弹,临终前说 “樱花应开在和平之地”。
孟铁山的左手紧紧握住麦穗,右手垂落在地上,与太行山脉的轮廓渐渐重合。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但嘴角却带着一丝安详的微笑。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己经完成,这片他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的土地,终于迎来了和平。
几天后,太行山脚下多了一座墓碑,上面刻着 “太行山农民孟铁山”。墓碑的背面,阴刻着《论持久战》的节选:“兵民是胜利之本。” 在墓碑的旁边,挂着一个铜铃,那是用日军毒气弹残片熔铸而成的。每当风吹过,铜铃便会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永不磨灭的历史,警示着后人:和平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
(http://www.220book.com/book/IWJ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