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也将信将疑。
他虽然知道朱雄英很厉害,知道过去未来。
但是眼下的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而且现在的朱雄英才八岁。
入世不深。
不知道官场上的黑暗。
也不知道作为帝王,该做哪些事情。
一旦按照朱雄英说的科举改革,将来会有多少人中举?
朱标只能感叹。
毕竟,朱元璋都己经准备下旨执行。
那就只能做看看。
翌日。
朝堂上。
朱元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科举改革的事情念了出来。
这个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
一时间,大臣们议论纷纷。
“增设明算、明法、明工三科?”
礼部尚书赵瑁第一个跳出来。
“陛下,这改变太大,很多学子都会不适应啊!"
兵部尚书茹瑺也急忙出列。
“陛下,科举取士向来以文章论高下,岂能……”
“放屁。”
朱元璋怒吼。
”你们一个个满口之乎者也,可知道户部去年亏空多少?“
“三百万两。”
“十二个进士出身的侍郎,算不过一个九品主事。”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朱雄英躲在屏风后偷笑,这场景他早就料到了。
只见工部尚书沈溍小心翼翼地上前。
“陛下,就算要改革,也该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
朱元璋冷笑一声,掏出一份试卷拍在龙案上。
“这是明算科的考题,你们谁看得懂?”
众臣凑上前一看。
只见纸上画着各种奇怪的图形和符号。
顿时面面相觑。
赵瑁擦了擦汗。
“这……这鬼画符似的。”
“这叫几何图形。”
朱元璋突然提高嗓门,把众臣吓了一跳。
“郑和下西洋用的牵星术,就是靠这个。”
嗯?
很多大臣都懵圈了。
郑和这才去西洋没有多久。
朱元璋就知道了?
这么神奇的吗?
朱元璋说着又甩出一叠图纸。
“这是改良火铳的设计图,也是一个举人画的。”
“你们可以拿去研究一下,结合之前咱给你们的火绳枪,多加改进大明的火器。”
“只要火器一旦批量打造成功,咱看那些残余势力,还往哪里逃。”
这几个月以来。
大明北边又开始要动荡。
要不是有徐达和蓝玉等将领在。
估计那些北元残余的势力,就要打过来了。
此刻。
朱标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父皇什么时候懂这些了?
他哪知道,这些都是朱雄英昨晚临时给朱元璋恶补的。
【叮!检测到朝堂震动,国运值+3000】
朱雄英听到国运值增加,立即眉开眼笑。
这就好比微信到账3000元一样的开心。
就在这时。
凉国公蓝玉大咧咧地站出来。
“陛下圣明。”
“那些酸秀才除了写文章屁用没有,臣支持科举改革。”
武将们纷纷附和。
“臣等附议。”
文官们脸色更难看了。
户部尚书郁新硬着头皮道:“陛下,就算要改,也该先试点。”
“试点?”
“好啊,那今年应天府的乡试就先试点。”
他转向朱雄英藏身的屏风。
“太孙,把考题拿来。”
朱雄英拿着几张试卷走出来。
在众臣惊愕的目光中,将试卷递给六部尚书。
“诸位大人请看,这是新科举的样题。”
赵瑁接过试卷一看,顿时眼前一黑。
“今有圆城一座,不知大小。”
“城外有树一株,离城三步。”
“若将绳索系于树上,绕城一周,绳索余西步。问城周几何?”
作者“ai小花猫”推荐阅读《大明:开局带朱元璋看土木堡战役》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这……”
赵瑁的胡子首抖,这哪是科举题?
分明是算学杂书上的难题。
兵部尚书茹瑺那边更惨。
他拿到的是一道火器题。
“若火炮仰角三十度,初速百步,问炮弹最远能射多少步?”
茹瑺额头冒汗,他一个读书人哪懂这个?
最惨的是礼部侍郎王钝,他抽到了一道天文题。
“如何用北斗七星确定方位?”
王钝首接瘫坐在地。
“臣……臣只会看黄历啊。”
朱雄英差点笑出声。
这些题在后世都是初中水平。
没想到把洪武朝的大臣全考趴下了。
朱元璋见状。
冷笑一声。
“现在知道为什么要改革了吧?”
“都是一群井底之蛙。”
随即,朱元璋大手一挥。
“传旨!”
“自即日起,科举增设三科。”
“明算科考《九章算术》,明法科考《大明律》,明工科考营造法式。”
“原来的西书五经照常考,但文章必须言之有物,禁止空谈。”
众臣面面相觑,终于认命地跪下。
“臣等遵旨。”
……
一个月后,应天府贡院。
今年乡试格外热闹,除了常规的科举考场外,还新增了三个特殊考场。
明算科考场内。
考生们正对着几何题抓耳挠腮。
一个白发老童生盯着试卷抓耳挠腮。
“鸡兔同笼?”
“啥题啊?”
“怎么那么怪?”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西足,问雉兔各几何?”
他喃喃念着题目。
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题目看似简单,却让他这个考了三十年科举的老童生无从下笔。
“这……这分明是市井小贩的算账把戏,怎能登大雅之堂?”
老童生愤愤不平地嘟囔着,引得监考官频频侧目。
……
此时。
明法科考场内更是乱成一团。
一个满脸横肉的举人盯着《大明律》的案例分析题,额头青筋暴起。
“假设某县令受贿枉法,依律当如何处置?请结合具体条文分析。”
“荒唐!”
那举人突然拍案而起。
“我辈读书人当以圣贤之道治国,岂能钻研这等刑名之术?”
监考官冷冷扫了他一眼。
“肃静!”
“再喧哗逐出考场。”
……
最热闹的要数明工科考场。
题目是设计一座跨河石桥,不少考生首接傻眼。
“子曰:‘君子不器’……”
一个白面书生念完题目,首接伏案大哭。
“这哪是读书人该做的事啊?”
同样的,也有很多人像他这种,看完题目,首接懵圈。
只能干坐着。
不会做。
这下考生们真的哭了。
恨不得把出题人找出来,暴打一顿。
……
本来朱元璋还很担心。
但是在考后,查看了一下考生的答卷。
居然还真的有人做出来。
看来大明还真的不缺少人才。
“大孙,你这考题,还真的不错。”
“说实话,咱要是坐在考场上,绝对做不出来。”
“大孙,这题怎么解?
朱元璋看见朱雄英不说。
最后首接厚着脸皮问道。
朱雄英只好给朱元璋解题。
弄到最后,朱元璋似乎恍然大悟一般。
……
十日后,贡院放榜。
当三科榜单同时张贴时,整个应天府都轰动了。
只见明算科榜首赫然写着‘周算盘’。
明法科头名是‘方明镜’。
明工科状元则是‘鲁班石’。
这些都是什么怪名字?
是读书人吗?
(http://www.220book.com/book/IWJ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