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章 修路宏图(下)

小说: 官场滩涂   作者:龙都老乡亲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官场滩涂 http://www.220book.com/book/IWVY/ 章节无错乱精修!
 

连续三天的暴雨,把刚铺好的路基冲得七零八落。

程志远站在泥泞的工地边缘,望着被雨水泡发的石灰层,拳头攥得发疼。

身后传来小陈的脚步声,胶鞋踩在烂泥里发出"咕叽咕叽"的声响。

"程哥......"小陈递过账本,声音发颤,"钱......用完了。"

最后一行数字触目惊心——"结余:-2876.5元"。

不仅省里拨的十万元花光了,连合作社卖沙攒的五万三也搭了进去,现在还倒欠材料商近三千块。

远处,几个村民正冒雨抢救被冲垮的路基。张铁山赤着膀子,用草袋装土垒挡水坝;李红旗带着芦苇荡村的人疏通排水沟,浑黄的泥水没过膝盖。他们不知道,管区的账上己经一分钱都没有了。

"先别声张。"程志远合上账本,雨水顺着他的下巴滴在纸面上,"我去趟县里。"

县交通局的走廊又长又暗,墙皮剥落处露出斑驳的霉斑。程志远等了两个小时,终于见到了分管农村道路的副局长。

"老马打过招呼了。"副局长头也不抬地翻文件,"但专项资金确实用完了。"

程志远从公文包里取出个布包,层层打开后是几十张按满红手印的请愿书——坝头三个村七百多户人家,除了瘫在床上的,全签了名。

"老百姓自愿投工投料......"程志远的声音有些哑,"只求局里支援点水泥。"

副局长终于抬起头,目光在程志远磨破的袖口上停留片刻:"你知道全县多少村子等着修路?"他拉开抽屉,取出一摞同样按满手印的请愿书,"都是这个说辞。"

程志远盯着那摞厚厚的纸张,突然发现最上面一份落款是"王庄村"——郑局长的老家。

回程的拖拉机上,程志远遇到了杨老三。这个憨厚的庄稼汉神秘兮兮地凑过来:"程干部,俺有个主意。"

他指了指路边堆积如山的玉米秆:"咱能不能用这个铺路?老辈人逃荒时走过结冰的河,铺层秸秆就不打滑。"

程志远心头一动。大学时他看过资料,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就用秸秆加固过军用道路。跳下车抓了把秸秆搓捻,干燥的茎秆韧性十足。

"试试!"

当晚,管区院子里架起三口大铁锅。小陈按《农村实用技术手册》上的配方熬制土沥青——废机油掺石灰,再混入切碎的秸秆。刺鼻的浓烟熏得人首流泪,但熬出来的黑色胶状物确实能黏合砂石。

"成本多少?"程志远用木棍搅动着咕嘟冒泡的混合物。

"一方不到三块钱!"小陈的眼镜片上全是油污,"比水泥便宜十倍!"

新工艺推广得异常顺利。

李红旗带人在晒场切秸秆,张铁山组织青壮年熬制土沥青,连杨老太都领着妇女们编织草帘护坡。

程志远亲自抡起铁锹铺路,沥青烫穿了胶鞋底,脚背上燎起一串水泡。

第五天傍晚,奇迹出现了——

一段两百米长的试验路在夕阳下泛着黑亮的光泽。孩子们光着脚丫在上面奔跑,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老会计孙瘸子拄着拐杖来回走了三遍,突然蹲下身嚎啕大哭:"俺这辈子......终于踩上硬实路了......"

程志远摸出笔记本,在"资金"一栏划掉负数,重新计算:"土沥青路成本:3.2元/米,全线约需2.3万元。"

消息传得比风还快。

第二天一早,县广播站的记者就扛着摄像机来了。镜头前,程志远局促地搓着满是老茧的手:"主要是群众智慧......"

当晚的县新闻联播用了五分钟报道"坝头经验",镜头扫过热火朝天的工地、老人孩子脸上的笑容,最后定格在那段乌黑发亮的试验路上。

程志远在管区食堂看完新闻,刚放下碗筷,值班员就冲了进来:"程主任!电话!"

线路那头的杂音很大,但马德民的声音格外清晰:"明天上午九点,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官场滩涂 省扶贫办张主任带队去你们那现场会!"

现场会空前隆重。

五辆奥迪轿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入坝头,引来全村人围观。张主任一下车就握住程志远沾满沥青的手:"小伙子,有办法!"

随行的专家蹲在路边取样检测,县领导们则被村民团团围住。杨老太颤巍巍地捧出一篮煮鸡蛋,非要塞给张主任:"领导尝尝......俺家老母鸡下的......"

趁众人参观的间隙,马德民把程志远拉到一旁:"张主任特批了二十万扶贫款。"

程志远刚露出喜色,马书记下一句话就让他僵在原地:"但有个条件——你得去县党校青干班学习三个月。"

"现在?"程志远回头看了眼工地,"路才修了一半......"

"傻子!"马德民压低声音,"这是提拔的前奏!青干班出来至少副科!"

远处,张主任正弯腰查看土沥青的熬制过程,小陈在一旁讲解,眼镜片反射着正午的阳光,亮得刺眼。

欢送宴设在刚修好的村道上。

各家各户搬来自家的方桌拼成长龙,摆上黄河鲤鱼、腌香椿、杂面馍馍。张铁山搬出珍藏的地瓜烧,李红旗带着小伙子们唱起了夯歌。

酒过三巡,张主任突然敲了敲茶缸:"我宣布个事!"

喧闹声瞬间安静。老人孩子都伸长脖子,等着听省里来的大领导讲话。

"经研究决定——"张主任的声音在暮色中格外洪亮,"将坝头'以工代赈+群众创新'模式在全省推广!"

掌声如雷。程志远被推起来表态时,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他望向远处——新修的水泥路像一条银灰色的带子,蜿蜒伸向黄河大堤。而在更远的对岸,是县城闪烁的灯火。

"我......"话到嘴边突然哽住,程志远仰头干了碗中的地瓜烧,"我敬大家!"

夜深人静时,程志远独自来到黄河边。

秋汛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腾而下,涛声如雷。他摸出兜里的青干班通知书,又想起马德民的话:"三个月后,你就是全县最年轻的副科。"

饼干盒还在床底下,景丽丽的信己经很久没拿出来看了。那个曾经为爱情要死要活的大学生,如今满脑子都是未完工的道路、待验收的枸杞田、刚起步的采沙合作社......

"程哥。"小陈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拿着个算盘,"我重新核了遍账,如果改用混合料,还能省八千多。"

程志远接过算盘,珠子己经被磨得发亮。这个文弱的技术员,如今晒得黝黑,眼镜腿断了用胶布缠着,活像个老农技员。

"我明天去党校。"程志远突然说,"修路的事,交给你了。"

小陈的眼镜片瞬间蒙上雾气:"我......我不行......"

"你比我在行。"程志远把算盘塞回他手里,"配方改良、成本核算,不都是你的主意?"

临行前的清晨,程志远特意走了遍新修的路。

坚硬的路面踏上去有种奇特的踏实感,再也不怕雨天满脚泥了。几个上学的小孩蹦蹦跳跳地超过他,书包在背后一甩一甩。

"程叔!"一个小女孩突然回头,"俺奶说这条路叫'志远路'!"

程志远愣在原地。远处传来拖拉机的突突声,那是往工地运料的队伍;更近处,早起的主妇们蹲在路边刮鱼鳞,笑声顺着晨风飘过来。

他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这片曾经流放他的土地,如今成了他的根。

马德民的吉普车等在管区门口。

程志远最后看了眼办公室墙上的规划图——原先的铅笔线己经变成红笔画出的实线,贯穿三个村庄,首通远方。

他翻开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

"路修到哪里,希望就延伸到哪里。"

合上本子时,一张照片从夹页中滑落——那是省报记者拍的:晨曦中的新路上,一群光脚的孩子正向镜头奔跑,脸上带着明亮的笑容。



    (http://www.220book.com/book/IWV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官场滩涂 http://www.220book.com/book/IWV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