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强公司附近那次充满风险却一无所获的“寻访”铩羽而归后,李明陷入了一种更深的沮丧和无力感之中。
接连的碰壁,如同冰冷的现实一次次撞击着他原本就不算坚固的信心壁垒。
银行的规则,快餐店的漠视,超市的有限配合,以及最终在公司门口遭遇的那种令人心悸的恐惧和潜在的监视——这一切都像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所有的努力和尝试都困在其中,动弹不得。
他暂时停止了所有外出的调查活动,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进一步暴露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确实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他把自己关在那间空荡而压抑的公寓里,像一只受伤后舔舐伤口的困兽。
时间仿佛也变得粘稠而缓慢,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焦虑的等待。
他在等待张伟的消息。
王强那台被寄予厚望的笔记本电脑,成了他此刻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希望。
但加密通讯软件里,张伟的头像始终是灰色的,没有任何新的信息传来。
李明知道这很正常,破解密码、恢复数据、分析信息都需要时间,而且张伟也需要小心谨慎地进行操作。
但这种未知的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煎熬。
等待期间,李明试图让自己做点什么,以分散注意力,对抗那种快要将他吞噬的焦虑感。
他尝试着重新整理那本写满了线索和计划的笔记本,但看着上面那些被划掉的、标注着“失败”或“危险”的条目,只感到一阵阵的心灰意冷。
他又尝试着去处理一些之前积压的工作——尽管他请了病假,但有些紧急的数据报告还是需要他远程完成。
然而,当他打开熟悉的Excel表格和数据库时,那些曾经让他感到安全和掌控感的数字与逻辑,此刻却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刺眼。
他的思维完全无法集中,脑海里总是被王强失踪的各种细节、那个神秘的“眼睛”标记、以及那个黑衣男冰冷的眼神所占据。
他也尝试着联系了几个和王强关系相对较远、应该与“核心事件”无关的朋友,旁敲侧击地打听王强的消息,或者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排解一下心中的压抑。
但结果往往是徒劳的。
大部分朋友对王强的近况一无所知,对于他的“失联”也只是表达了象征性的惊讶和关心,然后话题很快就转向了他们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烦恼。
似乎在他们看来,一个成年人的暂时失联,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李明甚至鼓起勇气,再次联系了王强的父母。他没有首接说王强失踪了(担心引起老人过度的恐慌),只是委婉地询问王强最近有没有和家里联系,有没有提到什么特别的事情。
王强的母亲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抱怨说儿子大了,工作忙,己经快一个月没主动给家里打电话了,问他什么也总是报喜不报忧。
她对王强的“失联”也并未表现出特别的担忧,只是叮嘱李明照顾好自己,也劝王强别太拼命。
挂断电话后,李明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这种寒意并非来自事件本身的危险,而是来自周遭世界那种习以为常的冷漠。
他所在的这座城市,是一座典型的现代化大都市。钢筋水泥铸就了它的骨架,霓虹灯光描绘了它华丽的外表,信息网络构成了它无形的神经系统。
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在这里汇聚、流动、生存、奋斗。
每个人都像一颗高速运转的原子,沿着各自既定的轨道运行,忙碌于自己的生计和目标。
彼此之间或许会有短暂的交集,但更多的是擦肩而过,是隔着屏幕的虚拟互动,是地铁车厢里沉默而疏离的眼神。
在这样一座庞大而高效的都市丛林里,个体的情感、个体的命运,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一个人的消失,如果不是以一种足够戏剧化、足够吸引眼球的方式发生,就很难在公众层面激起太大的波澜。
人们太忙了,信息太泛滥了,情感也似乎变得越来越廉价和易逝。
就像投入大海的一颗石子,短暂的涟漪过后,海面很快就会恢复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王强的失踪,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都市谜网》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对于李明来说是天崩地裂,是整个世界的坍塌。
但对于这个城市的其他人来说,甚至对于那些认识王强但不算特别亲近的人来说,这似乎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小插曲,一个可以被轻易忽略和遗忘的“噪音”。
李明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警方对于成年人失踪案件的态度会显得如此“程序化”和“冷漠”。
因为他们每天可能都要面对无数类似的报案,其中绝大多数最终都被证明是虚惊一场——离家出走、躲债、吵架、散心……真正涉及到恶性犯罪或者不可抗力因素的,只是少数。
在有限的警力资源和“效率至上”的评价体系下,他们不得不优先处理那些证据确凿、社会影响更大的案件。
对于像王强这样“证据不足”、“情况不明”的失踪,只能按部就班地登记、备案、录入系统,然后……等待。
等待新的线索出现,或者等待当事人自己现身。
这种认知,让李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他就像一个在喧嚣闹市中失语的人,他拼命地想要呼喊,想要告诉所有人他朋友遭遇了危险,想要揭露那个可能存在的黑暗秘密,但他的声音却被淹没在城市的巨大噪音中,没有人真正在意,没有人真正停下脚步来倾听。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是不是自己真的反应过度了?
是不是自己陷入了某种偏执的臆想?
也许王强真的只是遇到了什么难以启齿的麻烦,选择了暂时逃避?
也许那个“眼睛”标记只是巧合?
也许那个黑衣人只是普通的安保?
不。
李明用力地甩了甩头,将这些自我否定的念头驱逐出去。
他不能被这种普遍的冷漠所同化,不能因为缺乏外部的认同就放弃自己的判断和坚持。
他亲眼看到了王强的异常,他发现了那些无法解释的线索,他感受到了那种真实的、如影随形的窥视感。
这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
都市丛林或许冷漠,规则或许僵硬,人心或许隔阂,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相就不存在,也不意味着个体的情感和联结就毫无价值。
正是因为这份冷漠,他才更要执着地去寻找;正是因为规则的束缚,他才要另辟蹊径;正是因为人心的隔阂,他和王强之间那份曾经真挚的友谊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不容被轻易抹杀。
他走到窗边,拉开厚重的窗帘,让午后的阳光照射进来。
窗外,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城市依旧以它固有的节奏运转着。
李明看着这一切,眼神中不再是之前的沮丧和迷茫,而是重新燃起了一种冷静而坚韧的光芒。
是的,他身处的是一片冷漠的都市丛林。
但这片丛林,也同样遵循着它自身的法则。
信息会留下痕迹,行为会产生后果,再周密的计划也难免会有疏漏。
他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敏锐,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在这片丛林中,捕捉那些被其他人忽略的、微弱的信号,寻找那个隐藏在暗处的猎物(或者说,是猎杀者)的踪迹。
他重新拿起那本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
他决定不再被动等待,而是要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更基础、更细致的工作。
他要重新梳理王强的个人信息、社交习惯、兴趣爱好,甚至是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
他要像构建用户画像一样,重新构建一个关于“失踪前的王强”的立体模型。
他相信,只要信息足够全面,数据足够细致,就一定能从中找到新的关联和突破口。
这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和毅力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在黑暗中进行的、孤独的考古发掘。
但李明知道,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
他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这片冷漠的都市丛林中,为自己,也为那个不该被遗忘的朋友,开辟出一条通往真相的道路。
他坐回电脑前,深吸一口气,手指开始在键盘上敲击,眼神专注而坚定。
窗外的阳光将他的侧影投射在墙壁上,孤独,却不再脆弱。
(http://www.220book.com/book/IZY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