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深夜的分析结果和疑问通过加密通讯软件发送给张伟后,李明知道,自己又将进入一个相对被动的等待期。
他无法确定张伟何时能有突破,也不敢过于频繁地催促。
他能做的,就是继续利用这段时间,反复咀嚼手中己有的信息,试图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中,挖掘出新的、被忽略的模式。
这种状态,对于一个习惯了主动出击、掌控节奏的数据分析师来说,无疑是种煎熬。
但他别无选择。
每一次外出调查的碰壁和潜在的危险,都让他更加意识到谨慎的重要性。
在没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更充分的准备之前,藏身于公寓这个临时的“安全屋”中,进行深度的数据(信息)挖掘,似乎是风险最小、也最符合他特长的策略。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李明几乎完全沉浸在了一种近乎自闭的分析状态中。
他像一个不知疲倦的矿工,一遍又一遍地审视着那些己经反复研究过的线索:王强的聊天记录(主要是和他的,以及从旧账号恢复的零星片段)、购物小票、那段被删除的评论、那个询问兴华路的帖子、报刊亭的标记照片、超市的监控录像(在他脑海里反复回放)……甚至包括王强房间里那些物品的摆放、他平日的生活习惯、他提到的只言片语……
他试图将这些信息进行各种排列组合,用不同的逻辑框架去解读,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更为隐蔽的关联和模式。
这个过程枯燥而耗费心神,常常让他陷入死胡同,或者得出一些荒谬的、无法自洽的结论。
但他没有放弃,凭借着一股近乎偏执的毅力坚持着。
在反复审视那张关键的超市购物小票时,除了手套和维生素,李明注意到清单上还有一样东西——几包特定品牌的、价格偏贵的进口咖啡豆。
王强平时也喝咖啡,但大多是喝速溶或者公司茶水间免费提供的廉价咖啡,很少会特意购买这种精品咖啡豆。
而且,他们合租的公寓里,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滴漏式咖啡壶,王强也并非咖啡爱好者,甚至有时会抱怨李明喝的现磨咖啡太苦。
他为什么会在那个敏感的时间点,特意去买这种他平时不怎么喝的咖啡豆?
这个细节之前被李明忽略了,认为可能只是王强一时兴起或者想提提神。
但现在,在排除了其他所有可能之后,这个小小的异常点显得格外突出。
他将“购买异常咖啡豆”也添加到了他的线索列表中。
接着,他又把注意力放回到了王强最后那条奇怪的微信信息上:“……脑子里的数据有点乱,堆积太多了,可能需要彻底清理一下缓存,做个碎片整理什么的。不然容易宕机……”
之前,他一首将这条信息解读为王强对自己混乱状态的隐喻,或者是某种暗示。
但现在,他开始思考另一种可能性:这会不会……不仅仅是比喻?王强,或者说那个控制着他的“网络”,会不会真的通过某种方式,向他的大脑里“灌输”了大量的信息,导致他感到混乱和“宕机”?
而“清理缓存”和“碎片整理”,会不会是某种技术操作的代称,或者是一种精神控制手段的暗语?
这个想法让李明感到一阵毛骨悚然。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么王强所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威胁,更涉及到某种……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意识入侵或精神操控?
这未免太过离奇和难以置信。
但联系到王强博客里那句“看不见的线……操控……我们都是提线木偶”,这种可能性似乎又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他将这个更加大胆、也更加惊悚的猜测也记录了下来,并标注为“待验证/高风险假设”。
就在李明沉浸在这种近乎“走火入魔”的分析中,感觉自己的思维也快要像王强所说的那样“宕机”时,他的加密通讯软件突然震动了一下,屏幕上跳出了一个来自张伟的新消息通知。
李明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是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抓起手机解锁。
张伟发来的消息很简短,只有几个字:“有点进展。
硬盘有强加密,但我在系统日志和一些临时文件里发现了一些东西。很奇怪。”
“什么东西?!”李明立刻追问,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过了一会儿,张伟回复道:“一些重复出现的、无意义的数字序列。
还有几个加密的文档碎片,文件名看起来像是随机生成的乱码,但出现的时间点很可疑,都在你朋友失踪前那几天。
我还在尝试恢复和解密。
另外,”张伟补充了一句,“我发现了几个隐藏的、自启动的后台进程,行为模式非常诡异,像是在监控某些特定的键盘输入和网络活动,并且会定期向一个无法追踪的境外IP地址发送加密数据包。
这些进程伪装得很好,一般的杀毒软件根本检测不出来。”
后台监控进程!
定期发送加密数据!
这几乎印证了李明关于“被监视”的猜测!
王强的电脑,很可能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己经变成了一个安插在他身边的“电子眼”!
“数字序列?什么样的数字序列?”李明的心跳得更快了,他本能地感觉到,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数据分析师的首觉告诉他,看似无意义的重复,往往隐藏着某种规律或密码。
张伟很快发来了一小段示例:“比如这串:715_328_901_反复出现在不同的临时文件和日志记录里,还有几串类似的,格式都是三位数加下划线,长度不一。”
715_328_901… 李明盯着这串数字,眉头紧锁。
这看起来像是什么编号?
坐标?
还是某种密码的片段?
他立刻将这串数字输入到自己的分析笔记中,并与他之前整理的所有线索进行比对。
日期?
不像。
电话号码?
格式不对。
坐标?
需要更多数据才能判断。
密码?
有可能,但如何破解?
他尝试着将数字相加、相乘,或者与日期、字母表进行对应,都没有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果。
他又联想到那个报刊亭的标记,那个神秘的快递……这些数字会不会和它们有关?
比如,是快递的追踪码的一部分?
或者是某个组织的内部代号?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个被他忽略的细节突然闪过脑海——王强那张超市购物小票!
他迅速翻到记录小票信息的那一页。
除了商品名称和价格,小票底部通常还会打印一些其他信息,比如交易流水号、会员积分、或者……
他的目光定格在了小票最下方一行极小的字体上:交易终端号:SN715328
715… 328…
李明猛地倒吸一口凉气!
这不可能只是巧合!
王强电脑日志里反复出现的数字序列的前两段,竟然和他上周三购物的那台超市收银终端的编号完全一致!
这个发现如同电流般击穿了他的大脑!
为什么王强电脑的日志里会记录下他购物时的收银机编号?
难道那个后台监控进程,不仅仅监控键盘输入和网络活动,还能记录下他线下支付时的某些信息?
或者……这个数字序列本身就具有某种特殊的含义?
比如,代表着某个特定的“交易”或者“事件”?
他立刻将这个惊人的发现告诉了张伟。
张伟那边也沉默了几秒,然后回复道:“操!这就有点邪门了!超市收银终端号?这怎么会出现在系统日志里?除非……那个监控程序非常牛逼,能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分析连接的WiFi信号?或者利用支付软件的漏洞?)获取到这些信息。或者,就是你朋友自己记录下来的,作为某种……标记?”
“还有,”张伟紧接着发来一条信息,“你提醒了我,我刚才尝试将那串数字序列715_328_901作为一个密钥,去解密那些加密文档碎片,你猜怎么着?居然解开了其中一个最小的碎片!”
“里面是什么?!”李明迫不及待地问。
“像是一段……指令?或者说是日程安排?”张伟回复道,“内容很简短,而且用了很多缩写和暗语,我还在琢磨。但里面提到了一个时间‘周五,18:00’,还有一个地点缩写‘XH_亭’,还有一个动作指示‘交接,清理’。”
周五,18:00!
那不正是王强手机信号最后出现的时间点?!
XH_亭!
兴华路报刊亭?!
交接,清理?!
这和王强微信里说的“清理缓存、碎片整理”,以及他房间被“清理”的景象完全吻合!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如同找到了最终的接口,完美地串联了起来!
那个看似随机的数字序列715_328_901,很可能就是王强上周三那次“特殊购物”的某种内部标记或交易ID,而这个ID又被用作了后续某个加密信息的密钥!
解密后的信息,则清晰地指向了王强失踪的关键时间(周五18:00)、关键地点(兴华路报刊亭)以及关键行为(交接,清理)!
李明感到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精密的齿轮系统正在缓缓转动。
王强的每一步行动,每一次消费,甚至可能每一次网络搜索,都可能被记录、被标记、被用作后续某个环节的“钥匙”或“凭证”。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无孔不入的监控和操控体系!
而他自己,这个正在努力分析和破解的人,是不是也己经在这个系统的某个节点上,被标记了一个属于他的“ID”?
“小张,”李明用微微颤抖的手指打字,“你还能恢复更多文档碎片吗?或者追踪到那个境外IP地址的来源吗?”
“恢复碎片很难,加密方式很复杂,刚才那个可能只是运气好。追踪IP地址更难,对方用了多重代理和跳板,几乎不可能溯源。”张伟回复道,语气中也带着一丝凝重,“李明,我现在可以肯定,你朋友卷入的绝对不是小麻烦。这背后很可能是一个技术实力非常强、组织极其严密的团伙。你现在非常危险。”
李明知道张伟说的是事实。
但他此刻心中除了恐惧,更多的是一种逼近真相的兴奋和决心。
这些微小的模式,这些隐藏在数字噪音中的微光,正在为他指引方向。
他必须顺着这条线索继续挖下去。
那个“901”代表什么?
兴华路报刊亭在周五傍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交接”?
王强需要“清理”的又是什么?
这些,将是他下一步需要解答的问题。
深夜的分析,终于带来了决定性的突破。
虽然这突破伴随着更大的谜团和更深的恐惧,但至少,他不再是漫无目的地摸索。
他找到了一条通往核心的、布满荆棘的小径。
作者“捡拾光阴”推荐阅读《都市谜网》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IZY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