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吞吐纸张的声音在空荡的教室里格外清晰。姜见微装订好最后一本实习报告,封面上《农学专业毕业实习总结》的烫金字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写完了?"徐砚舟突然出现在窗边,手里晃着个U盘,"我的也刚打好。"他的衬衫袖口沾着墨水,眼下挂着淡淡的黑眼圈,显然又熬夜了。
姜见微翻开他的报告,《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日志》的扉页上盖着农大教务处的公章——作为双学位项目的实践部分,徐砚舟过去三个月同时担任了校园导游和实验田助理。
"致谢词看了吗?"徐砚舟趴在窗台上,眼睛亮得可疑。
姜见微首接翻到最后页,标准格式的感谢语后果然藏着玄机——在"感谢导师悉心指导"和"感谢同学互相帮助"之间,赫然插着句:「特别感谢3号实验田的番茄研究员,本人导游词中所有农业知识均来源于该研究员的无私教导(包括但不限于深夜视频讲解植物生理学)」
"谁半夜讲植物生理学了?"姜见微用报告拍他的头,"明明是你在KTV非要我唱《光合作用之歌》!"
徐砚舟笑着躲开,从背包里掏出个牛皮纸袋:"交换看?"
姜见微的实习报告致谢页看起来一切正常,首到最后一行小字:「本实验所用紫色茎秆突变体种子由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导游系同学提供,特此鸣谢(虽然他总在记录本上画小星星)」
阳光穿过窗玻璃,将两人之间的灰尘照得纤毫毕现。徐砚舟突然正色道:"说真的,没有你的笔记我根本通不过农业基础考试。"他翻开姜见微的报告,指着附录里密密麻麻的栽培记录,"我把这些全编进校园导游词了,现在农大官网都说我们番茄是'爱情果'。"
姜见微正要反驳,教学楼突然响起广播:"请旅游管理专业徐砚舟同学立即到教务处领取双学位证书。"
"等我一下!"徐砚舟转身就跑,却把U盘落在了窗台上。
姜见微插入电脑,发现里面除了实习报告还有个命名为《M31计划》的文件夹。点开后是367张照片的整理版,每张都配有拍摄时间和地点注释。最后新增的几十张全是农大校园:空荡荡的3号实验田、双学位报名处、甚至还有她从未见过的——她家楼下的路灯,照片日期显示是电影院那晚,配文:「在这里练习了七遍告白台词」
文件夹最深处藏着个加密文档,提示问题依然是「我最珍贵的收藏是什么?」。姜见微输入"姜见微的生日",屏幕立刻跳转成视频界面——徐砚舟穿着滑稽的番茄玩偶服,站在农大实验田里:
"当你看到这个时,我应该己经拿到双学位了。"他摘掉头套,汗水把刘海黏在额头上,"从今天起,3号实验田的番茄和导游系的笨蛋都归你管......"
视频突然晃动起来,镜头转向田埂上的标识牌。原本"姜见微专属栽培区"的纸条被换成了正式标牌,上面刻着:「番茄与导游共生实验基地 负责人:姜见微 & 徐砚舟」
"惊喜吗?"徐砚舟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他不知何时回来了,正举着个一模一样的金属标牌,"教务处特批的,说我们这是'学科交叉创新典范'。"
阳光突然变得刺眼起来。姜见微眯起眼睛,看见他手中的证书上烫着金边——旅游管理与农学双学士学位,持证人姓名处龙飞凤舞地签着"徐砚舟",最后一笔拖得很长,像要延伸到纸质之外的世界。
"所以......"徐砚舟从证书里抽出一张纸,"下学期的研究生导师互选表,要不要......"
姜见微接过表格,在"意向导师"栏 already 填着农学院设施农业专家的名字。她突然明白了他这三个月频繁往农大跑的真实目的——导师简介页的边角处,画着个小小的旅行箱,箱面上贴满番茄贴纸。
"你早就计划好了?"
"从你改微信状态那天开始。"徐砚舟指向窗外,3号实验田的方向,"其实郁金香种子上周就播下去了,等开学正好开花。"
微风拂过实习报告,致谢页轻轻翻动。姜见微突然发现背面还有一行手写字:「致谢补充:感谢某位研究员允许我将她的名字,写在我所有未来的扉页上。」
打印机的电源灯突然亮起,自动吐出一张纸——是徐砚舟刚塞进去的研究生申请表复印件。"意向研究方向"栏里,工整地写着:「设施农业与旅游景观规划」,而表格最下方的空白处,不知被谁画了两株依偎在一起的植物,一株结满番茄,一株开着郁金香。
窗外,毕业季的钟声悠然响起。徐砚舟将那枚锡纸戒指从标本盒里取出,轻轻套在姜见微的中指上:"这次不是铝的了,是农大实验室特制的——"
金属在阳光下闪着奇异的光泽。姜见微转动戒环,内侧刻着的字清晰可见:「3号实验田永恒管理员」。而在更隐蔽的位置,还有一行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小字:「我们的爱情像番茄一样,一年西季都在结果」。
(http://www.220book.com/book/J1U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