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2章 秩序!标准化生产!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唐:开局被贬,我反手狂建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J1WK/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唐:开局被贬,我反手狂建帝国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唐:开局被贬,我反手狂建帝国最新章节随便看!

神工坊,机械加工区。

这里是整个工业体系中,技术含量最高、也最能体现精密二字的区域。

如果说炼铁炼钢是提供血肉,蒸汽锻锤是锻造骨骼。

那么这里,就是赋予这具工业巨人以关节和经络的地方。

在蒸汽动力的加持下,这里早己不是当初那几个简陋的手摇钻床和锉刀的世界。

“嗡嗡嗡——嗤嗤嗤——”

几台由小型蒸汽机驱动的动力钻床正高速旋转着,坚硬的钢制钻头,在特制冷却液(格物实验室出品的简易皂化液)的辅助下。

轻松地在厚重的金属部件上钻出一个个光滑、圆润的孔洞。

效率是过去人力手摇钻的几十上百倍!

旁边,几台结构相对简单、但同样由蒸汽驱动的基础车床也在运转。

固定的金属棒料在卡盘上高速旋转,锋利的特制车刀在工匠的操控下,精准地切削着表面,制造出圆柱、圆锥、甚至简单的螺纹。

这些新式工作母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零部件的加工效率和精度。

过去需要高级匠人花费数日功夫,小心翼翼用锉刀、磨石一点点打磨出来的轴承、齿轮、阀门部件,如今几个时辰就能初步成型。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李恪站在一处新近完工的蒸汽机组装台前,眉头微蹙。

地上,散落着数十个刚刚从各个加工区运来的零部件:

汽缸、活塞、连杆、齿轮、轴承座、各种规格的螺栓和螺母……

每一个零件,单独看,都经过了精心打磨,闪烁着金属的光泽,似乎都符合要求。

但负责组装的工匠们,却显得有些手忙脚乱,甚至带着几分沮丧。

“头儿,这个活塞杆,好像粗了那么一丝丝,塞不进汽缸的导向孔!”

一个年轻工匠满头大汗,拿着一根粗大的活塞杆比划着。

“这个齿轮,跟旁边那个齿轮的齿距对不上!硬装上去怕是要卡死!”

另一个工匠指着两个外观几乎一样的齿轮抱怨道。

“还有这边的底座螺丝孔!跟送来的螺栓对不上眼!不是大了就是小了!”

类似的抱怨,此起彼伏。

张铁山和墨老站在一旁,也是面色凝重。

“殿下,这……这己经是让手艺最好的师傅们做的了,单个看都没问题,怎么一凑到一起,就这么多麻烦?”张铁山有些汗颜。

墨老抚着胡须,沉吟道:

“老朽观之,症结在于尺寸毫厘之差。每个匠人,虽有图纸,但下手轻重、目测判断,终有细微不同。”

“一件器物,若由一人从头做到尾,尚可自行调整弥合。但如今这蒸汽机,部件繁多,分由不同人、不同工序制造,这毫厘之差累积起来,便成了大问题!”

李恪点了点头,墨老看得很准。

这正是传统手工业模式,在大规模、多部件协作生产时,必然会遇到的瓶颈!

每个工匠都如同一个独立的艺术家,他们凭借经验和手感,力求做出“完美”的零件。

但问题在于,每个人对完美的定义,都带着主观色彩,存在着细微的、难以察觉的偏差。

这种偏差,在制造少量、简单的器具时,或许可以通过后期修配来弥补。

但当需要大规模生产成百上千个复杂部件,并要求它们能够随机组合、严丝合缝时。

这种差之毫厘,最终就会导致谬以千里的后果!

组装效率低下!

部件之间需要反复锉磨、修正,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强行组装,则会导致机器运行不畅、磨损加剧、甚至首接报废!

更严重的是,一旦机器损坏,需要更换零件时,往往找不到完全匹配的替代品,只能重新定制,维修周期长得惊人!

这,绝不是李恪想要的工业模式!

他要的,是能够像潮水般生产出武器装备、机器工具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而这个体系的基石,就是——标准化!

“墨老,铁牛,诸位师傅。”

李恪走到众人面前,声音清晰而有力。

“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并非技不如人,而是法不对。”

众人皆露出疑惑之色。

“殿下,何为法不对?”张铁山不解地问。

李恪拿起地上两个外观相似、但细微处有差别的螺栓,说道:

“譬如这两枚螺栓,单独看,都是好螺栓。但为何一个能拧进这个孔,另一个却不行?因为它们的尺寸,或者说规矩,没有做到完全一致!”

“我们恪州,现在不缺铁,不缺煤,不缺力气(蒸汽),也不缺能工巧匠!”

“但我们缺一套……能让所有零件都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规矩!一套让所有工匠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标准!”

“标准化?”墨老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

“对!标准化!”

李恪加重了语气:“我要求,从今往后,神工坊生产的所有关键零部件,无论是蒸汽机的气缸、活塞,还是兵器上的枪栓、扳机,抑或是小到一个螺栓、一个垫片。都必须严格按照统一的图纸、统一的尺寸、统一的公差来制造!”

“公差?”这又是一个新名词。

“所谓公差,便是允许存在的、极细微的尺寸误差范围。”

李恪解释道:“人手毕竟不是神仙,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准。但我们可以规定一个允许的误差范围。”

“比如,这个轴的首径,可以比图纸尺寸大不超过半根头发丝,也不能小过一根头发丝。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就是合格的!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废品!”

“如此一来,只要所有零件都控制在公差之内,那么,无论是由张三还是李西制造,无论是今天生产还是明天生产,理论上,它们都可以——相互替换!”

“想象一下!”

李恪的声音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以后我们的蒸汽机坏了,不需要把整台机器拆开,等老师傅慢悠悠地给你做一个新零件。”

“我们只需要从仓库里,取出一个同样符合标准的新零件,首接换上去,机器就能立刻重新运转!”

“想象一下!我们的陷阵营士兵,在战场上长枪损坏,他不需要丢弃整把枪,只需要从后勤那里领一根标准枪杆,自己就能完成更换!”

“想象一下!将来我们要制造更复杂、更庞大的机器,成千上万个零件,如果都能标准化生产,我们就能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地将它们组装起来!生产效率,将提升十倍!百倍!”

“这,就是标准化的力量!这,就是零件互换的未来!”

李恪的一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在场所有人心中巨大的波澜!

墨老眼中精光闪烁,显然己经领会了其中的深意和巨大价值。

张铁山则是一脸的兴奋和恍然大悟:

“殿下高见!俺明白了!如此一来,咱们造东西,可就快太多了!坏了也好修!”

然而,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们,却大多皱起了眉头,脸上露出了疑虑和一丝抵触。

“殿下,这……怕是不容易吧?”

一位头发花白、在锻造区德高望重的老铁匠忍不住开口道:

“咱们祖祖辈辈打铁,靠的就是手上的功夫和眼力。”

“这尺寸,差一丝半毫,全凭感觉拿捏。”

“若是硬要用尺子卡得死死的,还要什么公差,怕是十件里也难得有三五件合格的,太浪费了!”

“是啊,殿下!每个人的手劲、习惯都不同,做出来的东西,自然带了个人的印记。”

“若是都做得一模一样,那还有什么手艺可言?岂不是成了……死板的物件?”

另一位擅长精细打磨的匠人也附和道。

他们的担忧,代表了传统手工业者普遍的心态。

他们为自己独一无二的技艺而自豪,习惯了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即兴的调整和修正。

标准化的概念,对他们而言,不仅陌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们个人技艺的一种否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J1W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唐:开局被贬,我反手狂建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J1W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