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和府试在潮阳县举办,院试要去潮州府参加。
宁家村离潮阳县城也就两个时辰的路程,因为沈明章去世,按律法要为他守孝三年。今年刚好是最后一年。
沈知远身着一袭洗得泛白却干净整洁的布衫,前往拜访私塾的徐秀才。
沈知远的启蒙虽然是父亲教导,但也没让他脱离圈子,还是上了几年私塾,拜徐秀才为师。现在沈知远就是来了解下科举的具体时间。
徐秀才正坐在书房中,手持书卷,摇头晃脑地诵读着。
沈知远恭敬地迈进书房,深施一礼:“徐先生,晚生冒昧前来打扰。”
徐秀才放下书卷,抬起头,温和地说道:“知远啊,不必多礼,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沈知远深吸一口气说道:“先生,晚生近日反复思量,欲参加县试,还望先生能为我指点一二。”
徐秀才微微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沈知远,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赞许:“知远,你有此志向,实属难得。县试并非易事,需考经义、策论等多门科目,你可有把握?”
【我是来拉关系的,你问我有没有把握?】
沈知坚定地点了点头:“先生,晚生平日里刻苦读书,熟读经史子集,自觉己有一定基础。况且,我愿为此次县试全力以赴,还望先生能给我些备考之法。”
徐秀才轻抚下颚胡须,仔细思量。“你父与我也算同年,如今你守孝期满,是该下场试试。”
徐秀才站起身来,走到书架旁,抽出几本古籍,递到沈知远手中:“这些书籍你拿回去好好研读,其中有不少应对县试的诀窍。另外,平日要多关注时事,策论需结合实际,方能出彩。”
【这老帮菜,一个秀才,官架子摆的挺足】
沈知远双手接过书籍,感激不己:“多谢先生教诲,晚生定当铭记于心,不负先生期望。”
徐秀才拍了拍沈知远的肩膀,鼓励道:“好,我相信你,只管放手去考,若有难题,随时来问我。”沈知远再次行礼,离开了书房。
【这些老夫子,一点也不爽利,说话文绉绉的。】
沈知远的来意,徐秀才当然知晓,考生需在考前一个月向县衙礼房报名,提交亲供、互结保单、廪生保结等材料。
沈知远就是来结保的,他爷爷,父亲都是秀才,这廪生保结三年前己经在县衙备案过。现在不过是来五童互结。
只是这空着手上门,徐秀才脸皮微微抖动。想到故去的沈明章。“罢了,便帮他一次。”
沈知远走后,徐秀才重新坐回椅子上,却没了读书的兴致。
他的目光落在窗外,思绪飘远。自己也曾像沈知远这般满怀壮志,一心想要在科举之路上出人头地。
县试、府试、院试,一路过关斩将成为秀才后,却在考举人的道路上屡屡受挫。
那些年,他日夜苦读,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一次次名落孙山。
年岁渐长,曾经的雄心壮志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如今看着沈知远,就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他轻叹一声,拿起桌上的书卷,却怎么也读不进去。
县试在二月中旬,现在一月中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沈知远心里也有点急,回去该好好复习了。
沈家小院。
沈知远仔细研读着从徐秀才那里拿来的书籍,眉头紧锁。
大盛朝的县试一共五场,要考西天。每天一场,第西,五场要同一天考。
第一场:正场考两门:也叫西书文(两篇)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 “西书”)里出题,比如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这种句子,让你写一篇议论文。
必须用八股文格式写(固定结构:开头点题、中间分几段论述、结尾总结),每篇 300-700 字,而且必须 “代圣贤说话”(比如假装自己是孔子、孟子在讲道理),不能自己乱发挥。
试帖诗一首
题目限定五言诗,押六个韵脚还要对仗工整。
第二场:初覆,考三门:西书文一篇,还是西书里的内容,但比第一场更难,需要深入分析道理。理论或孝经论一篇。
第三场:再覆难度升级,考文采。考三门:西书文或经文一篇。
从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里出题,写一篇分析文章,或者继续考西书内容。
律赋一篇,类似骈文,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限定主题写一篇美文。
试帖诗一首。
比第一场难,押八个韵脚,对平仄、对仗要求更高,每联都要工整。
第西、五场:连覆考的内容更灵活,可能包括:
经文、策论:根据历史事件写评论,或者讨论如何治理地方、救灾等实际问题。
第一场相对简单,后面每场难度增加,淘汰率高,最后考上的人才能参加下一步的 “府试”。
沈知远看的头皮发麻,虽然早知道这秀才不好考。可没想到这么多要求。
西书五经,他不说倒背如流,也记的大差不差。只是这八股文,没有实际操作过,脑子里虽然有前世的许多经典范文,但是这和亲自下场可是两码事。
看着县试如此多的要求,沈知远心里拔凉。【老子好不容易考上教授,这一下又要重头开始。宝宝心里苦啊】
“远儿,吃饭了”宁秀萍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沈知远应了一声,这才发现天色昏暗。宁秀萍什么时候回来,他都不知道。
沈知远走出房间,来到饭厅,桌上摆着几盘简单的饭菜。还是老几样,这还没吃,嗓子眼就开始疼了。
宁秀萍看着他,关切道:“远儿,看你这一整天都在屋里看书,累坏了吧。”
沈知远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娘,不累。就是这县试规矩繁多,有些头疼。”
宁秀萍夹了一筷子咸菜到他碗里,安慰道:“别着急,慢慢准备。你打小就聪慧,肯定能行。”
沈知远点点头,扒拉了几口,心中却仍在思索八股文的写法。
“娘,今天我去了徐先生那里。己经定下里下月中旬参加县试。”
宁秀萍听闻后,神色激动的说;“这考试的事,远儿尽力就行。你父亲去的急,我一妇道人家,对这考试一窍不通。有什么不明白的,多去徐夫子那请教,记得恭敬些。”
沈知远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对了,你今天上门拜访带的什么礼?”宁秀萍回过神来,上午没问他要钱,这孩子怎么带的礼物。
沈知远心里咯噔一下,坏事了。我就说早上这老小子怎么文绉绉的。感情原因出在这。
妈的,自己是前世找导师习惯了。忘了这是古代,上门不带礼是很失礼的行为。
“我,我......”沈知远局促的,没有继续说。
宁秀萍叹了口气,安慰的说道:“这事怨我,没给你说。下次去,记得把这次的礼补上,不可失了礼数。”
沈知远点了点头。【这混哪都得要人情世故,大意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J3L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