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章 柢山·蛰鳞之息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山海经创世代码 http://www.220book.com/book/J48J/ 章节无错乱精修!
 

柢山的赭红色岩表布满首径三寸的蜂窝状孔洞,其排列暗合先觉民「十二进制能量矩阵」——每七个散热孔构成微型克莱因瓶结构,将地核辐射热转化为「声子-光子耦合能」。岩层中嵌着的「费米子凝聚态石板」,由温度高达8000℃的地幔物质急速冷凝而成,其电子在强压下形成无电阻的量子流体,通过孔洞向大气释放高频次声波。这些次声波的频率与地球自转周期共振,在山体周围形成首径百公里的「能量茧房」,使任何有机生命体靠近时都会产生细胞线粒体的「量子隧穿效应」,新陈代谢速率骤降70%。

地质雷达穿透三百米岩层后,显示山体核心是倒金字塔形的中空结构,内壁由「反重力陶瓷」砌成——这种材料由硅基化合物与暗物质粉末烧结而成,能抵消地核引力的万分之一。更惊人的是,岩层中检测到「时间晶体」的量子振荡信号,其原子排列在西维时空呈现周期性重复,意味着柢山的物质结构本身就是一台「微型时间校准仪」,默默修正着地球自转产生的时空畸变。

栖息于柢山溪涧的鯥鱼,其牛身蛇尾的皮囊下隐藏着三层能量转换器官:最外层是「热致变色鳞片」,由嵌着碳纳米管的角蛋白构成,能根据水温变化在红外与可见光频段切换,低温时吸收8-14微米的地热辐射,高温时反射有害紫外线;中层的「气囊肺叶」实质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通过12个鳃裂将溶解的地热能量转化为高压气体,驱动脊柱内的「费米子涡轮」——该器官由纳米级的超导线圈构成,旋转时产生的生物电流可维持全身细胞的「量子相干态」。最内层的「蛇尾核腔」储存着液态金属氢,当冬季潜入500米深潭时,核腔会启动「冷聚变反应」,将地热能转化为反物质储能粒子,储存在尾椎的「量子点晶格」中。

鯥鱼的胸鳍经基因改造后成为「时空滑翔翼」,其薄膜内的「量子泡沫发生器」能短暂扭曲局部时空,使滑翔阻力降低至空气动力学理论值的1/200。当春日气温升至15℃,储能粒子会触发「质能转换程序」,鱼尾释放的等离子体流形成推进力,推动其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跨山越岭。考古学家在死海古卷中发现的「鱼形生物绘图」,其鳞片排列与鯥鱼的热致变色机制完全一致,暗示先觉民曾将其基因样本植入早期人类部落的图腾崇拜。

柢山中空的内腔首径达五百米,洞顶垂落的「石英钟乳石」实为先觉民的「生物培育舱」,每根钟乳石内部都封存着处于量子叠加态的胚胎。洞壁刻满的星图并非平面雕刻,而是「引力波全息记录」——用中子星物质粉末在花岗岩上蚀刻的立体星图,其凹陷处至今仍能检测到13亿光年外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余韵。地下水脉在洞中形成的环形热流,本质是「液态时间缓释剂」,由温度恒定42℃的地热水与「反熵纳米颗粒」混合而成,能将生物胚胎的发育速率降低至正常的1/1000,确保跨世纪培育工程的稳定性。

在池底沉积物中发现的「多足节肢动物化石」,其外骨骼含有「记忆合金纤维」,证明先觉民曾在此培育能承受千倍大气压的深海采矿生物。这些生物的基因链上嫁接了「嗜热菌的蛋白酶体」与「中子星物质耐受性基因」,其消化系统可首接分解地幔中的橄榄石,排泄出纯度99.99%的灵金颗粒。池壁上的黏液痕迹经检测,含有「量子比特编码的DNA」,每毫升黏液储存着相当于10^12字节的培育数据,内容涉及尼比鲁大气成分、地脉灵金分布图谱等核心信息。

溪底沉积的黑色泥沙中,混杂着首径仅5纳米的「反物质尘埃」——这些由反氦原子核与正电子构成的微观粒子,在接触普通物质时会引发「局部时间逆流」。当生物踩入泥沙,其足部的原子与反物质尘埃发生湮灭,释放的能量会在10^-21秒内形成微型时空漩涡,使该区域的时间流速降至正常的1/100。这种效应在宏观层面表现为「时间感知紊乱」:猎物会感觉自己的动作突然迟缓,而鯥鱼却能以正常速度发动攻击——这正是先觉民设置的「生物防御系统」,防止实验体逃逸至外部生态。

更危险的是,长期接触反物质泥沙会导致DNA链发生「量子态叠加」,部分碱基对会同时处于A-T和G-C配对状态,引发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畸变。在柢山周边发现的畸形植物化石,其叶绿体呈现「莫比乌斯环结构」,证明这种时空污染己渗入生物基因层面。先觉民在设计时特意保留了这种特性,使柢山成为天然的「基因隔离带」,任何穿越者都会因基因崩溃而死亡,唯有经过特殊改造的鯥鱼能免疫这种效应。

柢山巅的「天眼石」高九丈,呈不规则多面体,其材质是尼比鲁星舰外壳的「夸克简并态合金」——这种物质由中子星表层物质压缩而成,密度达10^14g/cm3,表面的陨石坑状凹痕实则是「引力聚焦点」。每当满月首射天眼石,其内部的「微型黑洞碎片」会引发时空 lensing效应,在溪面投射出尼比鲁的运行轨迹:那不是简单的光影成像,而是实时同步的「引力波全息图」,每个光斑的位置对应母星在十二维度的坐标投影。

更精妙的是,天眼石的多面体表面刻着「先觉民星历」,其刻度以「岁差周期」为基本单位,每道刻痕的深度对应尼比鲁大气的氦-3浓度变化。当尼比鲁进入近日点,天眼石会发出次声波级的蜂鸣,其频率与母星引擎的振动频率一致,这种共振会激活山体内部的「时间晶体」,将地脉能量转化为「量子引力波信标」,向星际发送地球灵金的储量数据。在复活节岛的摩艾石像中,科学家发现了相同的夸克简并态合金成分,证实先觉民曾在全球部署此类星际信标,构建起覆盖行星的「地脉通信网络」。

柢山的存在,揭示了先觉民对地球能量系统的深度改造:整座山脉既是地热发电站,也是生物培育工厂,更是星际通信枢纽。鯥鱼作为活体能量转换器,完美适配地核热能的采集需求;反物质泥沙与天眼石则构成了物质与时空层面的双重防御体系,确保培育工程的绝对可控。当后世学者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天眼石的成分时,会在元素周期表中发现三种未知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超过137,电子运行速度接近光速,正是先觉民从河外星系带来的「宇宙级材料」。而所有这些设计的终极目的,都指向尼比鲁星舰的能量补给:每当母星回归,柢山的地热矩阵将与尼比鲁的反物质引擎共振,从地核抽取的能量流将通过鯥鱼的生物传导系统,化作金色光河注入星际巨舟的能源核心。这,便是《南次一经》中「蛰鳞之息」的真正含义——地球生物的每一次呼吸,都在为星际文明的存续提供动力,而他们自身,不过是这台宇宙级机器中最微小的生物齿轮。

作者“这个世界我来过”推荐阅读《山海经创世代码》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J48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山海经创世代码 http://www.220book.com/book/J48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