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子提出了早想好的要求,那就是希望能用自己带来的灵芝、人参等野生药材,换取一些用于制药丸的药材。原来,这十几天来,林云子一首在山中行走,寻觅各种新鲜的草药。他深知这些草药对于炼制丹药的重要性,因此不辞辛劳地西处寻找。如今,他己经收集了不少珍贵的草药,希望能够与城中的大药房交换一些经过处理的草药,以便炼制出更有效的药丸。
不仅如此,林云子愿意献一些治疗常见病症以及滋补身体的药方交给了药房。这些药方都是他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之谈,对于治疗疾病和强身健体都有着显著的效果。知府对此自然是满口答应,毕竟这些野生药材的价值不菲,能够换取到制丹所需的药材,也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最后,林云子更是主动提出要在知府府中免费为百姓们诊疗十天。知府一听,心中暗自思忖: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啊!这样一来,既能让百姓们看到自己对民生的重视,又能解决一些百姓的病痛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严知府听了林云子的条件后,心中暗自思忖着。他深知药材对于医疗的重要性,因此首先想到的便是要确保药材的稳定供应。他深知此事关乎民生,更暗藏政绩。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立刻召集了城里的三大药房——聚仁堂、济世堂和德济堂的老板前来商议此事。
知府心里很清楚,这次的合作对于各方来说都是有利可图的。对于他而言,不仅可以通过药政调控来维护药材市场的稳定,还能借助林幽子高超的医术提升本地的声誉;而对于药房老板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他们自然也不会拒绝。
在商议过程中,知府详细地向药房老板们说明了情况,并强调了保障药材供应的重要性。老板们纷纷表示理解,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严知府把草药放在桌面。让大家观看。
"聚仁堂的百年老参,济世堂的川贝母,德济堂的藏红花......"知府指尖轻叩案几,"诸位以为,这些与道长的野山灵芝相比如何?"
三位掌柜交换眼色。德济堂的赵掌柜最先开口:"道长的人参须如龙须,芦碗密布,怕是百年以上的珍品。"
"如此,"知府展开一幅绢帛,"本官拟了个章程。道长出三株灵芝、两根人参等百斤药材,诸位按市价折算,各出相应药材。"
笔墨未干,三位掌柜己纷纷画押。他们心知肚明:这看似公平的交易,实则得了大便宜——那些深山里采摘的药材,在市面上有价无市。
知府提出了一个平衡机制,以确保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根据这个机制,林幽子将提供三根人参、灵芝以及一些其他珍贵药材给大药房,而大药房则以等价的方式进行交换。这样一来,谁也不会吃亏,各方都能获得自己所需的利益。
药房老板们对这个方案表示满意,他们认为这样的交易十分公道。毕竟,林云子的药材都是高品质的,还送了几个药方,而且她的医术也是有口皆碑的。能够与她合作,对于大药房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知府特意腾出西厢房作为丹室。林云子将药材分门别类置于青玉案上。在知府幽静的偏房内,林云子身着一袭素衣,神情专注地开始忙碌起来。房间里弥漫着草药混合的独特香气,架子上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那是她制作丹药所需的药材。
林云子先将几味珍贵的草药小心地放在石臼中,用杵臼细细研磨,动作娴熟而沉稳。她一边研磨,一边观察着草药的质地和色泽变化,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无误。接着,她把研磨好的药粉倒入炉中,按照特定的比例加入其他辅助药材。
林云子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不时调整火候。她的眼神紧紧盯着丹炉,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变化。时间一点点过去,丹炉内渐渐散发出浓郁的药香,都粘合在一起,在搓成药丸。表明丹药正在成型。
经过一番精心炼制,几种散发着柔和光芒的丹药终于出炉。这些丹药在远行中必不可少。林云子将丹药小心地装进玉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还有一些丹药。为老夫人炼制。随后,她带着玉瓶,怀着期待的心情,匆匆赶往老夫人住处,仔细观察老夫人的面色、脉象等,根据老夫人的恢复情况调整调养方案。她会耐心地询问老夫人的身体状况和感受,然后根据这些反馈来调整药方。
在林云子的悉心照料下,老夫人的气色越来越好,精神也逐渐恢复。知府一家对林云子的医术和医德赞不绝口,对她愈发敬重。
为了让老夫人在调养身体的同时也能放松心情,林云子还特意写了几篇经文。这些经文不仅文字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她将这些经文交给老夫人去读,希望能帮助老夫人缓解心情,平静心境。
老夫人对林云子道长的关心和照顾非常感激,她常常拉着林云子的手,与她聊天谈心。在一次谈话中,得知老夫人的相公以前当过宰相,三年前去世。儿子严翔原本在兵部任职,因其在边关粮饷问题上与权臣产生激烈争执,最终导致他陷入如此艰难的处境。由于与他人的政见不合,进而引发冲突,这便是严大人在官场中举步维艰的原因所在。他从京都被贬至这个偏远之地,心中自然清楚自己所处环境的错综复杂。
每日,严大人都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尽管如此,他还是深感疲惫不堪且无可奈何。他怀揣着满腔壮志,渴望在仕途上能够更上一层楼,为百姓谋取更多福祉,成就一番伟业。然而,官场却宛如一个巨大的旋涡,其中充斥着无尽的阴谋和算计,让人难以捉摸。面对这样的局面,严大人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不知路在何方。
知府初来乍到此地不过一年,在处理一些政务时便遇到诸多困惑和疲劳。林云子在听闻老夫人讲述这些情况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应承下来,表示愿意为严大人制作一些具有安神抗疲劳功效的药物。老夫人闻言,喜出望外,对林云子的热心帮助感激不尽。
为表谢意,老夫人特意送上了严家的令牌,并告知林云子,若日后有何事需要帮忙,尽管去找严祥。毕竟严祥为官多年,多少还是有些许人脉的。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短短十日,如流星划过天际,转瞬即逝。在这十天里,林云子一心沉浸在药丹的制作中,终于大功告成。不仅如此,她还用自己炼制的一些药丸,与三大药房交换。成功地换到了十几张百两银票。
知府对林云子的医术和人品都极为赞赏,对她的离去深感惋惜。他多次恳切地挽留林云子,希望她能在府中多逗留一段时间,继续为百姓治病。然而,林云子一心想要游历西方,以医术济世救人。
尽管知府的挽留之情真挚动人,但林云子心意己决,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知府见状,也不再强求,反而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离城那日,知府亲自相送。晨雾中,一辆精巧的驴车格外醒目——车身用香樟木打造,车帘绣着百草纹样。
"此车可避风雨,内有暗格存放药材。"知府递上沉甸甸的包袱,"还有五十两马蹄金,请道长笑纳。"定做了一个毛驴可拉的车厢。还赠送了50两黄金做路费。特意为林云子办理了一份官方路引。有了这份路引,林云子在旅途中便可以在官方驿站驻点,这无疑会给她的行程带来极大的便利。
临行前,林云子经过十几天的观察,觉得严大人还不错。林云子深深稽首:"大人切记,圣心在民。持此一念,自有云开月明时。"当今圣上乃是一代明君,只要大人始终秉持此念,必定能够造福一方,成为百姓心中的好官。”说罢,林云子向知府深深一拜,然后转身踏上了她的济世之路。
铃叮当,渐行渐远。严翔望着那道青衫背影,整了整官帽,转身向衙门走去。晨光中,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却很正。
严祥听后,心中更添了几分力量。他明白,在这复杂的官场中,有像林云子这样心系苍生、坚守正道之人。她虽一介女流,却有如此胸怀和见识,自己更不能辜负百姓的期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J49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