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76李力和赵强商业布局。

小说: 云梦山传奇   作者:星宇乾坤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云梦山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J49Y/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两年来同生共死的走镖生涯,让李力和赵强的交情比亲兄弟还要深厚。此刻在昏暗的油灯下,两人望着桌上摊开的银票和地契,脸上都带着劫后余生的兴奋。

"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李力压低声音,被人知道会起祸端。赵强说我连爹娘都不告诉。李力会意地点头,从怀里掏出一本崭新的账册:"我算了算,这些钱够我们几辈子。但得慢慢来,急不得。"这么多钱一定要洗白。光明正大的用。

"先在镖局干两三年。"李力用炭笔在纸上写着计划,"接那些去富庶州府的镖,顺路置办产业。"他的笔尖在几个地名上重重地点了点在我们周边500里范围内。

赵强眼睛一亮:"就说帮镖局拓展生意为借口。"他突然压低声音,"上个月受伤的老周,腿瘸了走不了镖,正好让他去打理我们在阳州的布庄。"

"妙!"李力抚掌轻笑,"你家在阳州本就有绸缎庄,多开一间没人会起疑。"他在账册上记下一笔:"先买两间临街铺面,要带后院的,能存货也能住人。"光做布店生意不行。烛火摇曳中,两人头碰头地规划着:

铺面:专挑粮行、布庄、杂货铺这些不起眼却稳赚的买卖。李力特意注明:"兵荒马乱的年头,卖米的铺子比酒楼还赚钱。还有的一半店铺租出去有稳定的租金。"

宅院选在闹中取静的地段,既要方便收租,又不能太招摇。赵强提议:"买几套挨着的院子,中间打通暗门,万一有事也好脱身。"

田产专门盯着那些因战乱抛荒的良田。"雇些流民来种地,"李力盘算着,"给他们口饭吃,比寻常佃户更忠心。"

说到流民,李力的笔尖顿了顿:"我打算开个善堂。"见赵强疑惑,他解释道:"收养些孤儿,既积德又能培养心腹。"他在纸上画了个圈套圈的结构图:

1. 外层:公开的善堂,收留流浪孩童,请老秀才教识字。

2. 内层:挑机灵的孩子,暗中培养做掌柜学徒。

3. 核心:选三五个资质最好的,亲自传授武艺和经商之道。

"五年后,"李力眼睛发亮,"这些孩子就是咱们遍布各州县的耳目。"

说到此处,李力突然严肃起来:"李家村的院子里的东西。不能久留。"他用炭笔重重划掉那个地名:"明年开春前,要把钱财分批转移到各个地方。"

他详细列出方案:

1. 化整为零:将大额银票换成小面额,分藏在各处的宅院暗格中。

2. 明暗交替:两人轮流走镖,每次顺路"探亲访友",实则转移财物。

3. 掩人耳目:在转移路线上的客栈、茶肆都发展几个眼线。

烛芯"啪"地爆了个灯花。赵强望着密密麻麻的计划图,突然笑出声:"李大哥,照这么干,五年后我怕是真要当赵大员外了!"李力告诉赵强,等过了今年,他就会带赵强去云梦山,拜见他的徐师傅。最近,李力打听到徐凤师傅正好在云梦山。李力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云梦山的神奇之处,说那里有许多神秘的地方,说不定还能遇到仙人,求到仙药呢。到时候,他们可得多带些银子,虽然不能保证长命百岁,但至少可以强身健体。

赵强听了,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真的有这样让人向往的地方,而且还可能学到两三招厉害的功夫。不过,他知道李力不会骗他,所以心里对这次云梦山之行充满了期待。

两个月后,李力和赵强就带着八个亲信镖师,骑马首奔三百里外的三河镇。这镇子坐落在两条官道交汇处,码头上泊着的漕船首尾相连,远远望去像条鳞片闪烁的巨龙。

"少东家请看。"当地镖局的刘把头展开一张泛黄的舆图,手指点着几处朱砂圈画的地方,"这二十间临街铺面正对码头,后面连带仓房。往西五里这两千亩地,有三百亩是上等水田,其余山地种着油桐树。还有三合镇镖局附近买了两套院子。赵强来到山地看了看桐树。

赵强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指间揉搓。黑褐色的土粒里混着碎蚌壳,这是漕运淤积的肥土。他忽然听见"咔嚓"一声,抬头看见李力正用匕首削断一棵小树——断口处渗出乳白色汁液。

"三十年树龄的漆树。"李力要仔细瞧瞧。"够做五十张硬弓。"他转头对刘把头说三河镇的弓箭坊,是兵部挂名的皇商,可多做几把好弓。"

三月里下杭州时,赵强特意绕道去看了新置的产业。清河坊的青石板路被春雨洗得发亮,两间茶叶铺新挂的"赵"字旗在湿风里翻卷。那个叫柳明卿的落魄举人正在教伙计认秤,见他进门,慌忙用袖子去擦砚台里干涸的墨迹。

"东家,这是新收的明前龙井。"柳举人捧出个紫砂罐。赵强掀盖时,发现垫底的桑皮纸上密密麻麻写满算式——原来这人把每笔交易都折算成《九章算术》里的题目。他忽然按住对方颤抖的手:"听说你会摹颜真卿的字?"

五月在阳州,李力路过此地。买下了三间铺子和两间院子。一间出租。还有两间开布庄和米店。顺便将一些贵重物品转移到院子里的地窖。

七月最热那几天,"赵记杂货"开张的爆竹声惊飞了满街麻雀。宿州人后来都说,那天看见柜台里摆着几尊汇报时的西洋自鸣钟,却没人注意到,三个小伙计抬进来的"腌菜坛子",在青砖地上磕出了金属的闷响

秋分当日,收留三十多个流浪孩童让退伍老兵照顾,后院的退伍老兵们各有绝活。独眼的张教头能用筷子夹住飞蛾,秃顶的孙火头烧饭从不尝咸淡——他往锅里撒把土,说战场上的硝烟味就是最好的调料。每天寅时,孩子们跟着他们练"八段锦"时,呼出的白气会在晨光里结成小小的虹。。

"识字班"设在东厢房,墙上挂着李力亲手写的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最用功的五个孩子,晚饭后会被叫到内室,跟着李力学打算盘、认契约。

腊月里,赵强借着年关盘账的由头,把李家村密藏的财物转移了大半。运送途中,他们特意绕道荒僻山路,每走十里就换一次马车。最后一箱金锭埋进宿州宅院的荷花池那晚,鹅毛大雪覆盖了所有车辙足迹。

今年开春,他们收养的孤儿中,有个叫阿青的男孩十二三岁。就开始打工专门打扫卫生擦洗地面门窗。在姓刘的人家。在打扫时无意发现墙缝里藏着一本账册。识得几个字?转交给李力,翻阅后大喜过望——这竟是血手帮在江南的暗桩名单!两人连夜抄写,将原本烧成灰烬。

"天意啊。"赵强着名单感叹。李力却盯着跳跃的烛火,若有所思:"在一年内去一趟云梦山。把名单交给徐凤"现在就要准备物资人马押标的名义去趟云梦山。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云梦山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J49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云梦山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J49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