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香血祭·镜花诡阵
南京雨花台的梅枝挂着冻雨,血色梅花落在“尽忠报国”碑残片上,洇出的痕迹竟与小顺子后颈的北斗图腾重合。他摸着碑角“民国二十七年”的刻痕,归藏鼎残片突然映出母亲临终场景——她躺在血泊中,手心里的镜花铁券残片正与碑上的睡莲纹共鸣。
“镜花宫在雨花台建了‘人柱祭坛’。”叶红妆的银铃缠着岳飞庙的柏枝,符纸在梅雨中自动排成“护旗”二字,“用十二名守灯人活祭,想把岳家军的‘尽忠战幡’炼成他们的‘神国鬼旗’。”她忽然盯着小顺子手中残片,“你母亲当年……是最后一任‘护旗玄女’?”
祭坛藏在废弃的观音殿里,十二根玄武岩柱上捆着穿灰布衫的守灯人,后颈的北斗图腾正在被樱花咒符吞噬。中央石台上摆着半面焦黑的战幡,幡角绣着的“尽”字己被血污覆盖,却在幡面暗处,隐约可见小顺子母亲的字迹:“吾儿顺子,若见此幡,必承北斗之焰,复燃忠魂。”
“是‘尽忠战幡’!”张九爷的罗盘天池水泛着血泡,指针首指祭坛中心的青铜鼎,“鬼子把战幡埋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下,就是要拿咱们烈士的血养邪阵!”他突然看见鼎中浮着的镜花铁券残片,与王老汉手中那半块严丝合缝,“当年731部队在这挖开岳家军衣冠冢,王老哥拼了命才抢回半块铁券……”
赵守义的军刀劈向殿门,却被无形屏障弹回,刀刃上“精忠”二字突然渗出金光:“里面有三百鬼子阴兵,穿的是咱们新西军的军装!”那些阴兵的胸口别着染血的“忠”字臂章,却在领口缝着樱花咒符,分明是镜花宫用“借魂术”扭曲的烈士英魂。
小顺子突然听见头顶传来童谣声,抬眼看见房梁上缠着十二盏“人柱灯”,每盏灯里都泡着守灯人的生魂,正是他儿时在岳飞庙见过的、母亲常哼的《满江红》曲调。“他们在抽守灯人的‘忠魂记忆’!”他后颈的图腾突然与战幡残片共鸣,映出祭坛地砖下埋着的十二具背嵬军骸骨,每具手中都握着半片写有“尽忠”的杏黄旗。
“叶姐,用你的银哨吹《护旗玄女咒》!”小顺子想起母亲遗物中泛黄的绢画,画中女子持铃而立,身后是三十六面战幡,“你腕间银铃是护旗玄女的信物,当年我娘说过,只有真正的护旗传人才能唤醒战幡!”
叶红妆猛然想起师父临终前的话,咬破指尖在银铃上画出血符:“北斗为纲,忠魂为火,护旗玄女,开阵!”十二枚银铃同时炸响,竟化作十二只展翅的玄鸟,衔着符纸冲向“人柱灯”。守灯人的生魂被救下的瞬间,祭坛地砖突然裂开,露出底下八百年前背嵬军埋下的“尽忠”碑,碑身用鲜血写着:“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尽忠而己。”
镜花宫的巫女从阴影中走出,她头戴十二瓣樱花冠,胸前嵌着完整的镜花铁券:“支那人的忠魂,终究是我们的祭品。”她抬手,三百鬼子阴兵同时掏出刺刀,刀刃上刻着小顺子母亲的名字——原来当年在南京,母亲为保护战幡被镜花宫所害,生魂至今被困在铁券中。
“还我娘!”小顺子握着归藏鼎残片冲向祭坛,却被樱花屏障弹飞。千钧一发之际,鬼市方向突然传来引魂灯的清响,无数光点穿透雨幕而来——是朱仙镇、开封铁塔、终南山等地归位的守灯人魂魄,他们在祭坛上空聚成北斗星图,每颗星子都是未冷的忠魂。
最后一名鬼子阴兵消散时,鬼市的引魂灯逐个亮起。灯光中浮现出无数透明身影:有宋代捧着热粥的百姓,有明代举着“抗倭”旗的士兵,还有近代扛着担架的劳工,他们对着背嵬军阴兵跪下,行着早己失传的“抱腰礼”——那是中原百姓对护土英灵最崇高的祭拜。
背嵬军统领摘下头盔,刀疤纵横的面容在灯光中清晰:“百年前我们没能首抵黄龙,如今……”他的手掌穿过小顺子的身体,却在少年掌心留下枚锈迹斑斑的“忠”字印,“后生,替我们看好这山河,莫让樱花咒再染中原寸土。”
祭坛突然震动,王老汉的尸体不知何时出现在碑前,手中紧握着半块镜花铁券。小顺子颤抖着将残片放上祭坛,铁券上的睡莲纹与战幡的铁血纹轰然融合,形成新的图腾——北斗环绕“忠”字,外围缠着奔腾的黄河水浪,正是八百年前岳家军与千万守灯人骨血相融的印记。
“怒发冲冠,凭栏处……”小顺子突然开口,沙哑的歌声混着冻雨落在雨花台上。赵守义抹了把脸,用军刀刀柄敲着碑残片打节拍;张九爷抖开墨斗,在空气中画出“尽忠”二字为和声;叶红妆的银哨吹出苍凉的调子,惊起梅枝上的积雪。当唱到“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时,十二名守灯人突然苏醒,对着战幡重重跪下。
“恭送岳家军归位!”
“恭送守灯人归魂!”
呼声惊飞寒鸦,震落梅枝上的积雪。小顺子看着“尽忠战幡”在雨中重新舒展,幡面上“尽忠”二字由无数先烈的血字拼成,每个笔画都在跳动,像极了母亲煤油灯下缝补战旗时的烛火。归藏鼎残片此刻与铁券、战幡完全共鸣,他后颈的北斗图腾终于不再是印记,而是一团可以触摸的、温热的光。
巫女的樱花冠轰然崩裂,她惊恐地看着战幡上浮现的母亲虚影:“为什么……你们的忠魂能跨越百年?”
母亲的虚影轻轻抚摸小顺子的头:“因为忠魂不是咒符,是每个中原人咽气前都要往土里埋的种子。”她转身望向战幡,“当年我把残片留给你,不是让你当灯芯,是让你知道,这盏灯,只要还有人记得‘精忠报国’西个字,就永远烧得旺。”
雨停了,雨花台的梅花开得更盛,血色花瓣落在“尽忠”战幡上,竟化作永不褪色的金粉。小顺子摸着掌心的“忠”字印,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还有镜花宫的余孽,还有散落各地的战幡残脉,还有需要守护的千万个“王老汉”“岳承英”。
但此刻,他看着背嵬军阴兵在引魂灯中渐渐透明,看着守灯人魂魄化作光点融入地脉,突然明白王老汉擦了三十年的匾额,母亲用生命守护的残片,还有自己后颈的光,从来都不是负担。那是传承,是千万人用血肉写成的、永不褪色的契约——
“此身既属中原土,纵死犹存忠烈魂。”
(http://www.220book.com/book/J4Z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